翟国杰 徐 元 佘正明 凌云翱
江苏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吴江 215200
1.1 入选标准 (1)患者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全部病人经头颅MRI扫描证实;(2)入院时间距发病时间<24h者;(3)所有患者行颈部彩超和头部CTA 检查,证实颈内动脉≥75%或完全闭塞,并了解颅内侧支循环情况。
1.2 排除标准 (1)发病时间不明确者;(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3)心源性脑栓塞患者;(4)有其他疾病影响肢体运动、共济功能及言语功能,影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者。
1.3 一般资料 80例颈内动脉严重狭窄(≥75%)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男45例,女35例,年龄45~83岁,平均(69.48±8.37)岁。所有患者均进行详细的病史和既往史调查。采血前未进行抗血栓治疗。80例脑梗死患者中A 组45例,B组35例。
1.4 方法 (1)入院后进行病人基本资料收集:抽取入院后24h内空腹静脉血送检,测定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同型半胱氨酸及其他指标,记录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疾病史,入院3d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所有入选患者双侧颈动脉进行初步筛查。符合条件的患者行头颅MRI和CTA 检查。(2)CTA 主要测定颅内三支动脉的开放:眼动脉、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根据颅内侧支循环开放的数目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A 组(0或1支侧支动脉)和B组(2支以上侧支动脉)。(3)所有患者在初次入院时和6 个月后进行NIHSS评分,6个月时进行mRS评分。比较2 组6 个月前后NIHSS评分变化,并观察在6 个月时mRS 评分分布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计量资料的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年龄、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同型半胱氨酸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计量资料的单因素分析
2.2 2组计数资料的单因素分析 分析结果可见性别、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糖尿病史及左侧半球梗死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计数资料的单因素分析 (n)
2.3 2组6个月前后NIHS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初次检查与6个月后NIHSS评分比较
2.4 6个月时mRS评分分布情况 2组在mRS评分2分和3分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分和1分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分和5分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6个月后mRS评分分布情况 (n)
颅内侧支循环是指当供血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血流可通过其他血管到达缺血区,使缺血组织得到不同程度的灌注代偿。颅内侧支循环可分为3 级:一级侧支循环代偿即Willis环,是颅内最重要的侧支循环途径;二级侧支循环代偿主要包括眼动脉和一级软脑膜侧支;三级侧支循环代偿即新生血管,是指通过血管发生和动脉生成产生的新生血管供血[4]。DSA 被认为是评估侧支循环的金标准。CTA 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与DSA 的一致性很高,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手段。目前,脑梗死的主要治疗措施是使血管再通,抢救缺血半暗带,然而正是侧支循环提供了阻塞动脉供血区域脑组织的血运,并决定了缺血半暗带的范围。如果脑缺血后迅速促进缺血组织侧支循环的建立及微血管的形成,这将对缺血组织的保护和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1]。在脑梗死的发展过程中,血管闭塞的速度和脑动脉发育的状况决定了侧支循环建立的速度和程度。若脑梗死发病急且不能及时有效建立侧支循环,则脑组织损伤严重;反之,动脉闭塞发生越慢,则可逐步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脑组织损伤越轻,预后也越好。侧支循环的建立及其代偿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Orosz等研究表明,侧支循环代偿能力不仅取决于侧支循环的管腔内径,而且受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血管末端压力梯度的影响[2]。此外,侧支循环的建立与血管狭窄程度成正相关。脑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建立的程度与Willis环的完整性和有效侧支循环的数量有关,多条侧支循环建立可显著缩小梗死体积[3]。本研究样本资料少,且没有涉及治疗方面,期待以后更大样本资料及治疗方面的研究。
[1]Brozici M,vander zwan A,Hillen B.Anatomy and functionality of leptomeningeal anastomoses:a review[J].Stroke,2003,34(1):2 750-2 756.
[2]Orosz L,Hoksberqen A,Cassot F,et al.Clinical applicability of a mathematical model in assessing the functional ability of the communicating arteries of the circle of Willis[J].Neurol Sci,2009,15(12):94-99.
[3]王华静,樊春秋,郭秀海,等.脑动脉闭塞后颅内侧支循环建立与梗死灶数量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7):3 365-3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