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羽 王树才
1)沈阳军区兴城疗养院门诊部 兴城 125105 2)吉林珲春市65811部队门诊部 珲春 133300
吞咽功能障碍(dysphasia)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之一,既往报道显示,急性脑卒中患者中30%~65%存在吞咽功能障碍[1],而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高达61%~93%存在进食功能障碍[2]。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会出现反复的营养不良、脱水、肺部感染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使病死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3]。我们采用针灸、肌电生物反馈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1)经颅脑影像学资料证实为脑卒中;(2)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4],病程2周~2个月,均为首次发病;(3)经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存在吞咽功能障碍;(4)神志清醒,能配合治疗。排除标准:(1)认知功能低下或精神失常;(2)合并其他影响吞咽功能的疾病或既往有吞咽功能异常疾病史,如重症肌无力、食管肿瘤、头颈部肿瘤等;(3)因各种原因观察记录不完整或未完成本研究者。
选取2006-01—2013-12我院治疗的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对照组,B针刺组,C肌电生物反馈组,D综合治疗组,每组30例。4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4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n(%)]
1.2 方法 4组均给予神经康复科常规脑卒中治疗及神经康复治疗,针灸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增加针灸疗法,肌电则增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综合治疗组采用以上所有治疗方案进行综合治疗。
1.2.1 针灸疗法:使用0.25mm×50mm 毫针,取穴玉液、金津、廉泉,斜刺向舌根方向,进针深度约40 mm;再取穴翳风、完骨、双侧风池,刺入方向朝向喉结,进针深度20~30 mm;然后依次取穴,丰隆直刺40~50mm,合谷直刺20~40 mm,通里直刺12~20mm,足三里直刺25~50mm,照海直刺20~30mm,内关直刺20~40mm。足三里、合谷、天突、照海施以补法,针感以酸胀为度,余穴以泻法为主。针灸疗法30min,1次/d,1个疗程20次,连续治疗3个疗程。
1.2.2 肌电生物反馈: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将直径10cm的表面电极置于甲状软骨上缘与舌骨之间,以加强会厌谷排空功能和喉上抬。指导患者当咽部肌肉自主运动强度达到阈值时作出正确的喉上抬和吞咽动作。每次持续20 min,1次/d,1个疗程20d,连续治疗3个疗程。
1.2.3 康复训练:包括吞咽肌肉相关训练、咽部冷按、空吞咽训练、发音训练、门德尔松法吞咽训练以及摄食训练,每次训练30min,1次/d,1个疗程20次,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疗效评估 采用VFSS评分于治疗1、2、3个疗程后评估4组疗效[5]。VFSS总分10 分,<2 分为重度异常,2~6分为中度异常,7~9分为轻度异常。见表2。
表2 VFSS评分表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各组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Newman-Keuls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组治疗前VF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和D 组治疗l、2、3个疗程后的VFSS评分呈递增趋势,且各组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治疗1、2、3个疗程后相同时间点VF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4组治疗前及治疗1、2、3疗程后VFSS评分比较
吞咽功能障碍是指由于双唇、下颌、软腭、舌、咽喉、食管或食管括约肌的功能受损,导致进食困难,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患者进食困难不能有效、安全将食物送到胃内以获得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患者将出现反复的营养不良、脱水、肺部感染等。报道显示,针灸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玉液、外金津两穴能改善咽部肌肉麻痹,加速吞咽功能的恢复,而针灸调整后的运动模式或针灸诱发出的随意运动,配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可促进大脑皮质运动区完成“动作定型”[5]。既往对针灸治疗吞咽功能障碍的报道显示,针灸对假性延髓麻痹导致的吞咽功能障碍治疗效果明确[6]。研究显示[7],吞咽功能训练和针灸相结合可明显改善吞咽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针灸可达到与吞咽功能训练相当的疗效。本研究结果与之相符。
肌电生物反馈仪可促进神经疾病患者肌肉活动的启动、维持和放松,提高肌肉主动收缩能力,使功能性活动改善[8]。肌电生物反馈的方法是将表面电极置于颈前甲状软骨上缘与舌骨之问,在患者尝试性吞咽活动的过程中,使用表面肌电信号实现生物反馈过程,辅助患者实现吞咽活动,而且肌电生物反馈仪能对阈值进行自动调整,以使患者的生物反馈效果达到最佳[9]。同时,生物反馈辅助训练有利于患者对自身动作的控制。姚云海等[10]关于生物反馈训练的研究显示,生物反馈疗法能有效提高患者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并能有效巩固训练疗效,在综合治疗和低频电刺激的基础上,利用生物反馈疗法能有效提高对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对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国外常采用的训练方法是依据神经发育原理设计出来的,治疗师会根据不同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采取个体化和强化相结合的训练方法。既往文献报道[11-13],吞咽功能训练对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明显;但随着对综合治疗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多,综合治疗显示出比单纯的吞咽训练更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康复训练、针灸及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均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其中三种治疗方法联合效果最优。
[1]Ivan O,Juli A,Alfredo V.A variational bayesian approach for the robust analysis of the cortical silent period from EMG recordings of brain stroke patients[J]Neurocomputing,2011,74(9):1 301-1 314.
[2]于淑燕,王凤艳,徐建梅.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5):649-651.
[3]肖琴.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作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0):1 260-1 261.
[4]燕铁斌.低频电刺激临床应用及研究新思路[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2):401-402.
[5]晋丹丹,张华.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困难的疗效及相关问题的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6):282-284.
[6]何竟,郑敏,何成奇,等.穴位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系统评价[J].中国针灸,2009,29(1):66-71.
[7]谭志梅,姜文文,燕铁斌.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及其在脑卒中偏瘫侧肢体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6):464-467.
[8]陈华先,罗韵文,罗文浩,等.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31(11):767-768.
[9]窦祖林.吞咽障碍的评估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68.
[10]姚云海,顾旭东.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12):913-916.
[11]Bours GJ,Speyer R,Lemmens J,et al.bedside screening tests vs.Videofluoroscopy or fibreoptic Endoscopic evaluation of swallowing to detect dysphagia in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disorders:systematic review[J].J Adv nurs,2009,65(3):477-493.
[12]杨莜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31(10):688-689.
[13]Bogaardt HC,Grolman W,Fokkens WJ.The use of biofeedback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dysphagia in stroke patients[J].Folia Phoniatr Logop,2009,61(4):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