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炎性因子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2015-12-19 05:07张国荣周桂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3期
关键词:认知障碍功能障碍精神分裂症

张国荣 周桂兰

广州市番禺区岐山医院 广州 511483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属于重性精神病,多发于青壮年时期,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1]。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主要表现出各式综合征,包括情感、思维、行为等多个方面的功能障碍,或者精神活动异常[2]。研究表明[3],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与其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能够作为该病症状缓解的一个重要观测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01-2014-01收治的5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8~46岁,平均(38.5±7.2)岁;根据认知测评将观察组分为轻度认知障碍组(30例)、重度认知障碍组(20例)。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精神状况正常的志愿者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17~45岁,平均(38.7±7.5)岁;对照组患者均无精神病史且无家族精神病史。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SP组纳入标准:(1)患者是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在住院部经过2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3)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意愿书。排除标准:(1)患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2)合并严重的心、肝、肺、肾等疾病或功能不全患者;(3)存在精神病史的患者;(4)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的患者;(5)肿瘤、有过敏性疾病以及接受过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6)服用兴奋剂及其他治疗SP的药物史;(7)近2周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对照组:入组条件 无精神病史且两系三代无家族精神病史的健康人,排除标准同病例组。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利培酮治疗。利培酮的剂量从1mg/d开始,逐渐添加用药剂量,一般在2周左右达到稳定剂量(2~6mg/d)。如患者睡眠质量不好可以适当添加苯二氮卓艹类镇静药物。

1.2.2 标本的采集:分别在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4周进行标本采集,于清晨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6mL左右,将所采集的标本置于试管中进行离心操作,分离出血清标本,置于-80℃的冰箱中保存用于炎性因子的检测。对照组于相同时间进行标本采集,采集方法同观察组。

1.2.3 炎性因子水平测定: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IL-6、TNF-α、IL-1β。酶联免疫盒由北京邦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检测步骤严格遵循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2.4 神经心理学测验和心理学行为实验:神经心理测验采用精神分裂症MCCB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系近年美国“改善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测量与治疗研究的计划(MATRICS)”中通过专家共识和临床测试而建立的标准化的成套认知测验,为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研究的国际通用测验。MCCB中包括符号编码、语义流畅性、持续操作测验、数字序列、空间广度、言语记忆、视觉记忆、社会认知等10个分测验,评定处理速度、注意、工作记忆、言语学习与记忆、视觉学习与记忆、社会认知功能等认知维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或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P组体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ng/L)

表1 2组治疗前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ng/L)

炎性因子 SP组 对照组 t值 P值IL-6 23.23±7.31 18.05±7.28 3.046 0.024 TNF-α 31.34±13.33 21.84±8.31 7.808 0.000 IL-1β 25.30±13.30 14.97±7.27 5.781 0.031

2.2 病例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随着治疗,SP组炎性分子水平有所下降(P>0.05),见表2。

表2 病例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ng/L)

表2 病例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ng/L)

炎性因子 治疗前(n=50)治疗后(n=50)t值 P值IL-6 23.23±7.31 21.17±7.36 0.893 0.075 TNF-α 31.34±13.33 29.28±12.34 0.895 0.089 IL-1β 25.30±13.30 20.13±12.28 2.929 0.064

2.3 2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经4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SP组炎性因子的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ng/L)

表3 2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ng/L)

炎性因子SP组(n=50)对照组(n=50)T值 P值IL-6 21.17±7.36 18.05±7.28 1.861 0.032 TNF-α 29.28±12.34 21.84±8.31 6.762 0.000 IL-1β 20.13±12.28 14.97±7.27 2.909 0.012

2.4 2组MCCB评测成绩比较 观察组的符号编码、言语流畅、持续操作、言语记忆、迷宫及总成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2组MCCB评测成绩比较

2.5 不同认知障碍程度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P组炎性分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认知障碍程度的加深,炎性因子水平逐渐上升,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5。

2.6 各炎性因子与认知障碍关联性研究 以MCCB总成绩与各炎性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CCB总成绩与各炎性因子呈明显正相关,且与IL-6相关系数最高(r=0.74,P<0.05)。见表6。

表5 不同认知障碍程度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对比 (±s,ng/L)

表5 不同认知障碍程度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对比 (±s,ng/L)

注:轻度组=轻度认知障碍组;重度组=重度认知障碍组;vs重度组,αP<0.01;vs对照组,bP<0.01;

炎性因子 重度组(n=20)轻度组(n=30)对照组(n=50)F值 P值IL-6 21.43±7.35b19.12 ±7.2 α 17.05±7.28 2.867 0.038 TNF-α 31.52±10.31b29.14 ±12.23 α21.83 ±10.33 3.453 0.016 IL-1β 24.45±7.29b20.02 ±7.19 α 14.97±7.27 3.142 0.021

表6 各炎性因子与认知障碍相关性研究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属于重性精神病,多发于青壮年时期,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主要表现出各式综合征,包括情感、思维、行为等多个方面的功能障碍,或者精神活动异常。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往往意识保持在清醒状态,智力水平也处在正常水平,但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认知功能障碍,目前认为,至少85%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持久而严重的认知损害,特别是在注意、言语记忆和执行功能方面[5]。尽管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认知功能障碍是药物治疗、住院或症状的继发结果,但现在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核心的缺陷,这反映了精神分裂症基础的病理生理过程,而不是继发于上述结果。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炎症因子参与认知功能过程,Yirmiya and Goshen认为免疫反应对记忆和学习非常重要,尤其是炎症介质产物通过神经元超兴奋和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激素,从而对记忆和神经元可塑性产生不良影响,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可诱导神经元炎症,可能会减少可塑性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加速与神经可塑性相关疾病的老化过程[6]。有研究发现[7],对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炎性因子进行检测,随着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加重,体内炎性因子水平也显著增加。因此学者猜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与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存在某种相关性,可能给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文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观察组的符号编码、言语流畅、持续操作、言语记忆、迷宫及总成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着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不断加深,患者体内炎性因子的水平升高的更加明显,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呈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与田芳等[8]报道大致相符。除疾病本身,炎性因子水平的急剧升高可能与抗精神疾病的药物有关[9]。已有研究证实,经典的抗精神疾病药物能够使得少部分异常的免疫正常化,因此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大幅度上升[10]。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其精神分裂症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较低的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下降更加明显,这与郭思佳等[11]的报道大致相符。提示IL-6等炎性因子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可以作为精神分裂症症状缓解的一个重要的观测指标。因此,在早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一定的抗炎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防止其进一步恶化。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内炎性因子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炎性因子进行检测,对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制定治疗方案均有指导意义。但本文亦有不足之处,如未深入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炎性因子作用的有关机制,在样本容量方面选取存在样本容量过少的问题,缺乏足够的代表性,对总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今后可增加样本容量进一步深入研究。值得肯定的是,本研究对于认知能力的评估采用的是MCCB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对于患者认知能力的评估较为准确,评估质量较高,可信度和效度较高。在临床评估的控制方面,本研究采取了一套严格的临床评估控制程序,对炎性因子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作用进行临床评估。

[1]高欣,高超,段春波,等.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与氧化还原水平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4(5):451-453.

[2]曹咏梅,陈静,李萍,等.老年糖尿病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关系及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0):2 647-2 648.

[3]张珍妮,张会娟,张勇,等.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45(5):242-427.

[4]黄丽君,丁力,邵亚,等.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患者血清炎性因子S100ββ淀粉样蛋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8):1 075-1 077.

[5]Kim YK,Jung HG,Myint AM,et al.Imbalance between proinflammatory and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bipolar disorder[J].J Affect Disord,2007,104(1):91-95.

[6]MedaliaA,Lim R.Treatment of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Psychiatric Disorders[J].Journal of Psychiatric Practice,2004,10(1):17-25.

[7]黄存敏,李艳艳,林英,等.血清炎性因子与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8):943-944.

[8]田芳,梁琳,刘剑刚,等.还脑益聪方对快速老化小鼠脑组织氧化应激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11):752-756.

[9]施丽燕,徐静,万燕杰,等.外周血炎性因子变化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J].上海医学,2012,35(2):115-117.

[10]翟其金,岳炫烨,杨松,等.纤维蛋白原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23(7):725-728.

[11]郭思佳,孙增涛,李月川,等.补肺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2):235-238.

猜你喜欢
认知障碍功能障碍精神分裂症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慢性心力衰竭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