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R模型的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机制

2015-12-18 02:14储德平卫龙宝伍骏骞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22期
关键词:面板数据农业现代化工业化

储德平 卫龙宝 伍骏骞

摘要:从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关系的角度梳理世界7个典型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基于DSR理论模型分析这些国家“三化”发展的驱动力、状态和效应,进而构建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演进机制,利用世界银行公开数据库提供的171个国家1961-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对城镇化发展产生正向影响;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产生正向影响,农业现代化程度越高,城镇化率越高;“工”、“农”、“城”相互影响存在着内在的规律性。基于研究,提出了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DSR模型;面板数据

中图分类号:F424;F299.21;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22-5782-04

Abstract:From perspective of relationship of urba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of 7 typical countries were arranged. Based on DSR model the driving force, condition and effective of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these countries were analyzed, and then the mechanism of coordinated evolution of the three was constructed. Using 1961-2011 panel data of 171 countries provided by World Bank open database,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was conducted. Results showed that industri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urbanization. The higher degree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higher the urbanization rate will be; Industrial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re interrelated, with inherent law. To some extent,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might promote urban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political suggestions of promoting positive interac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promoting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urba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SR model; panel data

1 世界主要國家城镇化发展实践

城镇化发展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同一个命题的两个方面,即城镇化的发展也是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同一个阶段。研究和总结世界主要典型国家工业化、城镇化与现代农业的发展关系,有利于结合中国自身实际,借鉴和吸取外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有利于更好地完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的城镇化进程。

1.1 英国的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

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经历了圈地运动使农业强制性实现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又通过工业革命加速了城镇化,而后通过制定大伦敦规划等一系列缓解措施,成为全世界率先完成城镇化的国家,完成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的协调发展历程。①圈地运动——强制的农业工业化、农业城镇化。②工业革命——进一步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③编制大伦敦规划——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1.2 美国的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

美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始终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相互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始终是通过技术、劳动力、资金的融入,并通过西进运动得到加速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政策始终起到了促进和调整的作用。①西进运动——推动城镇化发展。②机械化发展——推动农业人口迁移并非农就业。③工业革命——推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相互作用。

1.3 日本的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

日本工业化强有力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工业企业的发展,促进了众多农民进城成为城镇居民,适度的农业产业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技术的使用推动了人口过于集中于大城市中而造成小城市和农村地区“过疏化”[1]。为此,工业化后日本政府利用大笔资金加大对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引导农村人口向周围城镇集中。①工业导入农村——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②宏观规划——强力调控工业布局、城镇发展和农村建设。

1.4 韩国的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

韩国的现代化发展历程特点是工业先行,随后涌现出的农村问题通过新村运动进行调整,这个协调过程是由政府扶植,农民自律、自助的方式实现现代化,最终实现农村与城市协调发展[2]。①重工业优先发展——带动人口大量转移。②新村运动——协调城乡发展。

1.5 法国的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

由于小农经济较发达,法国经历了缓慢的工业化、城镇化过程,直到19世纪中叶法国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后,几个大城市得到扩张,小城镇才有所发展,城镇化进程才开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才打破缓慢局面。①土地政策——一减一加促进规模经营。②以工养农——推动农业机械化和小城镇发展。

1.6 印度的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

印度存在“过度城市化”,城市化扩张没有发达的工业经济作为产业支撑,城市的混乱与农村的贫穷同时存在,城市的拉力和农村的推力共同导致大量移民无序流动,形成大量的城市贫民窟,也导致城市化质量发展差。①不完善的土地制度改革——贫富差距拉大。②绿色革命——片面的农业现代化。

1.7 巴西的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

巴西的现代化发展经历了从“巴西奇迹”到“拉美陷阱”的发展历程,是无视农业科学发展造成被动的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巴西的农业现代化带来了经验和教训两个方面的借鉴。①巴西奇迹——源于工业化发展。②拉美陷阱——源于被动的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

2 世界主要国家城镇化演进规律

从上述主要典型国家的农村城镇化来看,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密不可分,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1 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DSR模型分析

本研究运用“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Driving forces-State-Responses,DSR)模型,对这些国家的城镇化发展历程构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DSR模型广泛应用于环境系统评价中,有助于选择相关要素、指标和数据信息,确保全面分析持续发展等问题。根据世界主要典型国家的城镇化进程扩展DSR模型,既可以进一步分析他们的城镇化特点,也可以依据中国实际情况推动城镇化发展进程。

驱动力指对推动城镇化的人类活动或者事件。状态指各区域在城镇化进程中多个领域的表现形态。响应是指此进程中政府政策应对及其他反应。

表1从DSR模型角度扼要地描述了主要典型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突出事件和现象。从中可以看出,驱动力和状态是演变的外因和内因,状态侧重于过程。

2.2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演进机制

通过DSR模型初步分析了这些国家“三化”的发展历程,可以构建这些典型国家的城镇化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为更形象地反映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和演进机制,可以利用“工”、“城”、“农”3个部门和各种要素(资金、土地、技术、劳动力、信息)流动勾勒出主要典型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演进规律,如图1所示。

尽管这些国家的发展进程有所差异,“三化”未必同步进行,但是从一个部门要素流入到另外一个部门后,另一个部门要素也必须流入到第三部门,如此循环才能协调发展,最终发展的趋势会导致3个部门界限逐渐不十分明显。

3 “三化”协调演进机制的实证分析

3.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公开数据库。利用Stata10软件的Wbopendata模块获取世界银行的超过256种出版物和各地区的信息。首先导出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法国、印度、巴西等7个国家的1961-2011年的面板数据,然后再导出世界银行公开数据库包括的171个国家的1961-2011面板数据。Stata在进行面板分析时自动剔除缺失值,最终获得1 016个有效观测值。

3.2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即城镇化率作为城镇化的发展水平,设为因变量。另外设定两个自变量,一是农业增加值,二是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另外,人口數量和农业用地面积对城镇化发展有影响,这两个变量被设为控制变量。如表2。

分别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模型一)和随机效应模型(模型二)进行计量分析。由于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的影响存在着滞后效应,因此研究中将滞后一期的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滞后一期的农业增加值替代原有模型中的所对应自变量,同样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模型三)和随机效应模型(模型四)进行计量分析。模型的表达式如下:

Cityit=?琢i+?茁1Indit+?茁2Agrit+?茁3Landit+?茁4Popit+?滋i+?着it

式中,i代表各个国家;t代表1961,1962,......2011;?滋i为国家i不可观测的因素。固定效应模型中,?滋i为常数,随机效应模型中,?滋i服从正态分布;?着it为模型的随机效应。?琢i为截距项,?茁1 _ ?茁4为模型估计的参数[3]。

3.3 模型估计结果

由表3可见,在4个模型中,即使排除了两个控制变量的影响,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也都对城镇化产生显著的影响。

工业化对城镇化发展产生正向影响。原因在于工业越发达,工业企业吸纳农业人口的能力越强,农业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城镇人口比重不断提高。

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也产生正向影响。农业现代化程度越高,城镇化率越高,原因在于农业现代化水平越高,农业部门采用技术能力普遍提升,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出现剩余,这些劳动力转移到大城市、中小城镇非农就业,推进城镇化率提升。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工”、“农”、“城”三个部门相互影响存在着内在的规律性,也说明推进“工”、“农”、“城”三个部门协调发展政策的正确性。

4 小结与讨论

从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关系的角度系统梳理世界7个主要典型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历程,构建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关系的DSR理论模型,并评述这些国家“三化”发展的驱动力、状态和效应,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演进机制,利用世界银行公开数据库提供的171个国家1961-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均与城镇化存在正向显著关系。基于以上研究,以下政策建议可供借鉴:

4.1 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

中国工业化总体水平已进入中期阶段,但工业发展方式仍然粗放。要从城镇化的角度推进工业化发展:①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满足城镇化对产业发展基础的要求。②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满足城镇化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③合理布局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以及农村地區的工业,满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的要求[4]。

4.2 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

目前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明显滞后[5]。要从城镇化的角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①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满足城镇化对粮食和其他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增长需求。②广泛使用现代高新技术和现代装备设施,满足城镇化不断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需要[6]。③加大现代工业部门对农业农村的反哺力度,满足城镇化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饶传坤.日本农村过疏化的动力机制、政策措施及其对我国农村建设的启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7(6):147-156.

[2] 陈晓华,张小林,梁 丹.国外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发展与建设实践及其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5,14(3):13-18.

[3] 卫龙宝,伍骏骞,王恒彦.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基于171个国家1961-2011年的面板数据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3(9):44-48.

[4] 辜胜阻,易善策,李 华.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1):47-52.

[5] 宋洪远,赵 海.我国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挑战与选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2):135-143.

[6] 卫龙宝,储德平,徐广彤,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进程中的主要矛盾与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2):129-132.

(责任编辑 陈 焰)

猜你喜欢
面板数据农业现代化工业化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滇中产业新区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
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