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让语文生机盎然

2015-12-18 19:58:01黄彦君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31期
关键词:老麻雀情趣课外

黄彦君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1

情趣是指人的情调和趣味,它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能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言:“小学教师的趣味最多,而且很真实,但不在按时到校不缺课和逐课教完一本书。真的趣味在超乎那些的地方。”是的,作为教师,我们的乐趣很多,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的乐趣更多,因为语文课本身就是一门生动活泼乐趣无穷的课程,语文学科又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在小学阶段不重视语文,会有多少弊端,将是无法估量的。我们应以科学家试验的态度想方法利导学生。我的做法是把握语文教学中的“情”与“趣”,使语文教学中充满“情”与“趣”。

一、重视教材设趣,吸引学生情趣

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把握住学生学习意向,给予准确、及时的引导。如果阅读教材不受学生喜欢,课文对他们没有吸引力,学生没有学习的内驱力,上课成了奉命而学,那么课堂的生命力就失去了一半。《课程标准》提出,要“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教师必须钻研教材,发掘教材中潜在的情感和情趣因素,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制作不同的教具、道具或CAI,以最佳的情景、画面、音乐、色彩和语言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麻雀》一课时,学生通过熟读课文进入故事情景后,我及时引导学生体会“老麻雀为救自己的幼儿,面对庞大的猎狗毫不畏惧,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尖叫着,此时老麻雀会对猎狗说什么?”学生的回答充满智趣:“你敢傷害我的孩子,我啄瞎你的眼!”、“你再敢上前一步,我和你拼了”……我继续引导:“猎狗被老麻雀的英勇震撼了,它一步步向后退,此时猎狗会想些什么?”学生的回答更有趣:“看来老麻雀要和我拼命,好汉不吃眼前亏,我还是走吧!”“这鸟个儿小,架势却不小,看在你爱子心切的份上,不和你斗了。”……学生充满智慧的回答使他们真切的感受到人物情感的变化。在挖掘教材情趣的同时,激发和陶冶了学生的情感,使之在心灵的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构筑民主平台,解放学生情趣

叶圣陶先生在阐述师生关系时曾说:“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教学及生活中,师生应以朋友间互动的交往,这不仅仅是教与学之间的传递与互补,也是教师和学生作为完整人格的一种交流。因此,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只要是学生切身体验,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首先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认识到教师只是课堂的主导者而非主宰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非承载知识的容器。不要小看了学生,如今的学生处于信息时代,接受知识的来源比较多,知识面非常广。其次,要亲近学生,真诚地关爱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通过与学生的亲密接触,我们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包括他们的性格、特长、兴趣和爱好。现在不是正流行一句话叫“蹲下来和孩子交谈!”蹲下身子只是一种形式,真正需要“蹲下”的是心。课间和孩子们一起跳跳绳、踢踢毽子、打打球,或者坐在树阴下聊聊天,制造些“困难”让学生帮你解决,学生会发现原来老师也是平凡之人,也有解决不了的事,自己竟然也能做老师也做不了的事,他们会非常乐意,距离拉近了,亲近感促使孩子们对你所教的课程产生兴趣。“亲其师,信其道”,讲的正是这个道理。老师的兴趣、爱好以及人格魅力,也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展示教师魅力,激化学生情趣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睿智,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妙语连珠的语言艺术,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培养了思维能力,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幽默是一种艺术,幽默是智慧的一种外在形式,幽默也是一种心境。这种心境会使人心胸宽阔。幽默还可以作为老师强有力的助手,它能使学习变得轻松,使师生在愉悦的交流中融为一体。只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就能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海滨小城》一文时,为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在播放描绘游人在海滩边嬉笑、散步的一段录像时,我设计了三个情景:第一个情景是只放画面不放音乐,不到十秒钟,就有学生反应,没有音乐,效果不好,于是我给画面配上了《军队进行曲》,这次学生竟基本没反应。这时,我就暂停画面问:效果好不好?下面竟发出“好”的声音。面对以上情形,我笑着说:“同学们,下面老师想来表演一下那散步的游人”。听说老师要表演,那学生就更带劲了。音乐没响,我摆出悠闲的姿势,等《军队进行曲》一响起,我嘴里哼着音乐,配着昂扬的旋律摆出夸张式的动作,学生大笑起来,当学生看到我由于动作太大而导致“翻船入河”,学生更是捧腹大笑,笑过之后有同学反映应该配上轻快悠闲的音乐。于是我再配上舒缓悠扬的钢琴曲,让学生感受了一番海边小城恬静、舒适的生活。

四、创设实践机会,课外拓展情趣

将富有情趣的语文实践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多彩的活动中主动积极地自我发展,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在情趣中长知识、增才干。在实践中品味情趣,感悟人生。学海无涯,生活的大舞台更是多姿多彩。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释放个性,培养情趣,熏陶情感,完善人格,是“情趣”教学追求的更高目标。

课外拓展中留意找趣,首先要让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社会实践活动。既可让学生对感兴趣的事情搞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当小记者,作新闻采访。也可以组织学生成立课外探究小组,利用图书馆、互联网获取信息,搞文学研究。还可以建立文学社,开展业余文学创作,写小说,编剧本,当小作家。

课外拓展中留意找趣,其次要进行课文内容的拓展。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背景广、知识面宽的中外小说和古代诗歌、散文。而课文语言往往节选其一小部分,学生读起来可能会意犹未尽。如节选小说,有选自《水浒传》的《景阳冈》,有选自《三国演义》的《草船借箭》,有选自《西游记》的《猴王出世》,教学这类课文,就采用课内外拓展,从课外拓展中培养学习语文的浓厚情趣。例如教学《草船借箭》后,可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周瑜吗?为什么?然后要求学生课外去阅读,从《三国演义》原著中找答案。

这种对课文内容的拓展,无论对课文的理解、知识面的拓宽,还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锻炼,都是传统式教学无法可比的。

情趣,使语文教学生机盎然;情趣,语文教学的生命支点。教学中,只有将文本情趣、教学情境情趣、学习主体情趣等发生联动和共振,在以情激趣、以趣诱知,在情知和谐的教学艺术流程中才能充分展现语文教学的人文趣味和文化精神,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理解与体验、感悟与享受,获得思想启迪,受到美的熏陶。

猜你喜欢
老麻雀情趣课外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夏虫情趣
人大建设(2019年7期)2019-10-08 09:03:56
诗意建模,表达入格
《麻雀》教学设计
细致描写再现情趣
读写算(中)(2015年11期)2015-11-07 07:24:48
好比喻要细品慢嚼
转动小脑瓜
四格情趣
上海故事(2014年8期)2014-08-11 16:25:33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中国火炬(2014年2期)2014-07-24 14: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