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兵
【摘 要】 语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风格可以从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中直观的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极大地影响了小学生语言发展与语文能力的培养。本文通過分析小学语文语言的特点来探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该如何更好的运用和把握教学语言。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1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于教师的教学艺术语言的灵巧运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启蒙教育特点,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具有示范、引导和影响小学生语言发展与语文能力的重要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语言艺术,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魅力及教学修养、教学风格等都会从教学语言的具体运用上体现出来。因此,抓住语文学科的特性,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质量,有效发展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生动性
生动性是指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充满活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这既符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也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语文教材中形象生动、耐人寻味的文学作品比比皆是,语文教师要善于用最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让学生在形象的意境中去切身感受体会,去解其惑,得其道,感知教材,理解作品,发展形象思维。
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得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为风趣。小学语文“月光曲”中有“幽静”一词,如果教师仅仅按照词典解释为“幽雅安静”,尽管十分准确,但学生不一定真正理解它的内涵与意境。一位有经验的教师这样阐述:“秋天的夜晚、朦胧的月光、小镇的河边、无人的小路、远处的茅屋、闪烁的灯光、断断续续的琴声”这就是课文中所描写的幽静的境界。教师生动形象的描绘,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沉浸在“幽静”的氛围中,深深地感受到了幽远静谧的意境。
特级教师于漪讲《春》时,用这样一段话导入:“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这段话绘声绘色、有情有景。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学生也会感到春意融融,眼前一片勃勃生机。生动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2、科学性
教育教学的本质是科学的传播,语文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扩充学生的语文知识、传达细腻准确、合乎科学的情意。教师要正确掌握词语的含义、语体及感情色彩等语言元素,并且能够深刻、准确地表达、分析与讲授语言知识。例如,在讲授小学语文课本中《落花生》文章时,教师就要注意到“落花生”是花生的别名,不要未经调查与查证,就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种花生”,造成了理论性错误。
再如“对于这个同学的解释,有人坚决不同意,而我认为是对的”这句话的理解,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到底是“有人坚决不同意”我认为是对的,还是“对于这个同学的解释”我认为是正确的,教师表达不清楚,学生也就难以理解。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务必语意明白、毫无歧义地进行语言表达。
另外,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抓住重点,凸显精华,不仅要做到在精处泼墨如水,还要做到在次要处惜墨如金,这样方能达到“约而不失一词”“立片言可以明百意”“丰而不余一言”的境界,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无限的知识,真正到达以简驾繁、以少胜多的至高境界。
3、趣味性
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单是一种以思维为中心的认识过程,而是多种个性心理协调活动的过程。语文教师的语言要善于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机,巧妙地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使整个教学妙趣横生、熠熠生辉。特级教师于漪主张“要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特级教师魏书生则要求自己“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
这样不仅能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感受,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充满笑声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充实。有位老师在教宋词时,问学生说:“你们喜欢流行歌曲吗学生自然回答喜欢,接着老师言归正传:“那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宋代的流行歌曲——宋词。”学生发出了会心的笑声。这种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入题轻松,也使课堂气氛得到调节。教学语言的趣味性犹如一根神奇的魔棒,赋予语文教学口语以生命和活力,使学生在趣味盎然、亦庄亦谐的艺术境界中获取知识,得到美的享受。
4、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语言的运用十分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与地域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适当的教学语言,以趣味性、科学性、规范性和生动性指导教学语言的选取,相信长此以往必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冰.《语文教师的语言素质》.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34-36
[2]赵金铭.汉语可以这样教:语言技能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