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教育

2015-12-18 12:44:29李红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31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小学生

李红

【摘 要】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品质开始形成的时候。我们要从小学生抓起,培养和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通过思想品德课来加强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教育,成为一个更加完美的人。

【关键词】 小学生;思想品德课;道德修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01

从教育的历程与人生的发展阶段看来,小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小学生心智还很不成熟,需要成年人的教育与塑造,他们今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成年人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其今后的发展,因而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思想品德课是我国小学德育教育最重要的途径,而其实效性差是困扰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因此,在全社会实施公民德育教育的大背景下,研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思想品德课探究

小学实施德育有多种途径,如各科教学(其中包括思想品德课教学和其他各科教学)、学校和班级的各种活动、少先队等。思想品德课是最经常的途径,一直发挥着重要渠道(相当部分人认为是主渠道)的作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主要通过课堂授课的方式,适当运用一些实践活动,向学生贯彻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教学内容,实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文明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教学目标。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居主导地位。在道德认知方面,小学生对国家标志、正确的品德行为规范、正确的道德观点、模范人物的认识和再现。在道德行为方面,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能把有关知识和正确的道德判断应用于具体的行为之中,文明礼貌,遵纪守法。

需要特别指出:知识虽然是认识的对象或行为的具体规范,但更是思想品德的载体。指导和规范行为,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培养道德情感,培养道德判断、抉择能力;发展自我教育的多维建构,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最终体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实质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实功效与期望功效的吻合程度。吻合程度越高,我们说越有效,反之,如果它的现实功效与期望功效相差甚远,或者其正向的潜在功效不能转化为正向显在功效,或者负向功效过大,即所谓的实效低下。

二、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

1.社会公德教育

社会公德教育的基础是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民族精神。而目前,小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对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具有自豪感,但缺少对传统文化的求知渴望,缺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历史责任感;缺少团结合作的精神,缺少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拾金不昧、扶危济困的社会公德。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激励人民为国家、为民族振兴的英勇奋斗的强大思想动力。社会公德中的团结互助、平等友爱、一诺千金、严己宽人、惩恶扬善、扶危济困等也都是正确的集体主义人生观,应在社会交往中进行灌输和培养,尤其是学校教育中更应该放在首位。

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观看历史古迹的图片或记录片,有条件的话带领学生亲自游历则更能使学生们印象深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温良恭俭让的习惯,克服懒散懈怠、意志消沉、孤僻乖戾、心胸狭窄、妒贤嫉能、尔虞我诈的不良品质,克服不宽容他人,不谅解他人的缺点,为学生个人的良好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家庭美德教育

家庭美德要孝字为先。一个人从嗷嗷待哺到长大成人,一步也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关怀与呵护,试想,如果连父母都不爱的人,他又怎么去爱别人,爱这个社会。所以,是否孝顺父母长辈,成为衡量一个人思想道德品质基本标准。而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目前小学生多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家庭,父母长辈的溺爱,使得小学生中出现如下现象:不孝敬父母,自私自利,极端个人主义,好吃的得自己先吃,好用的得自己先用,认为父母关心自己是天经地义;上学时父母背书包,父母到学校替孩子完成劳动任务,生活不能自理,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阔少爷、阔小姐生活。对于这部分小学生,要让他们学会感悟生活。

如果说感知是一种对学生思想的影响,那么实践则是一次再学习、再感知的感悟过程。我们要把深化道德行为的触角伸向广阔的生活天地,引领学生去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实践体验等。在生活实践中,学生亲身体会、亲身感悟,所学的品德知识才能得到巩固、深化。比如,安排家庭作业,给父母洗脚,为长辈剪指甲等,通过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付出的喜悦,使学生有感可发、有话可说。这样的实践体验,才能使道德知识更内化,道德行为更深化、更有效。良好的家庭美德教育,能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也为日后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集体主义道德风尚奠定坚实基础。

3.个人修养教育

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人为本”,这就回归到了个人修养教育。目前,小学生存在的问题是:认同公正无私、疾恶如仇、团结友善的品格,但缺少戒奢节俭、豁达大度、温良谦让的个人修养;虽然享受着知识创新带来的各种物质成果,但却缺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知难而上的创新精神,表现为懒散懈怠、意志消沉,遇到难题不动脑,做作业抄袭别人;缺乏诚信意识,具体表现为上课迟到不说明真实原因,编造理由,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有些小学生认为不讲诚信无所谓,而且不相信别人,认为周围值得信赖的人很少;心理品质脆弱,表现为自我中心、轻生、厌学、早恋、偏激、自卑、焦虑、嫉妒等,承受挫折能力很差,一次考试失利就一蹶不振,遇到一点困难就丧失信心,缺少昂扬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而对于这部分学生,老师可以在思想品德课上通过剖析学生心理,通过教学内容的情感处理不断引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无疑会极大地促进学生高级情感的发展,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经过情感的过滤与催化,品德课活动中所学的道理与知识也会深深地铭刻于学生的心田,并转化为学生的要求和思想,去指导他们的行动。帮助学生加强个人修养教育,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培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品德,激发学生自我理解,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内动力,促进其健康发展。

三、结语

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课实效性,要坚持以为人本、以学生为中心,把握住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使其在思想品德课上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影响,触动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让小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费惠珍.有效性:品德课教学的“命脉”——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J].教育科研论坛,2010,(02):80-81.

[2]高波.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心理误区的跨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2):58-59.

[3]陈文珏.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认知内驱力的培养[J].科学教育,2009,(05):37-39.

[4]刘德义.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2)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课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趣味(语文)(2018年12期)2018-12-23 02:06:38
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七化”构建学习小组追求高效思想品德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44:44
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57:19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56:37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