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背景下对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015-12-18 11:01:52许云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31期
关键词:慕课教学改革

【摘 要】 慕课具有无时空限制,可重复学习以及线上互动等特点,极大地满足了信息化时代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普通地质学的课程具有内容宽广,实践性强的特点,但是在拓宽基础淡化专业的教学改革中普通地质学课时被大量压缩,并对授课内容进行了简化。如何在有限的学时达到教学的目的是当前普通地质学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以慕课的教学方式对普通地质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对授课内容进行层次问题化,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

【关键词】 慕课;普通地质学;教学改革

The Teaching Reformation of Common Geology on the Background of MOOC

Xu Yun

(College of Natural Resource, Hebei UniversityofEngineering , Handan056038, China)

【Abstract】MOOC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thout space-time limitation, repetitive learning, and interaction on line,which meet the needs of college undergraduates' self-study on the information age .One characteristic of common geology is more contents , the other is strong practice.But,with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mmon geology,the contents and teaching time of common geology have been reduced. How to meet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s of common geology in a restricted period of time is a serious problem for teaching reform, strengthening practical teaching.

【Key Words】MOOC Common geology Teaching reformation

【中圖分类号】G64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02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其所持信念是“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送达地球最偏远角落”。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网络技术的快速普及和现实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慕课”的教学模式引起了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1]。

一、慕课的特点

慕课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如规模大,无时空限制,可重复学习以及线上的互动等特点。强调学生主动的学习是其核心思想,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员可以自由参与到自己喜爱的课程中。比如,2011年,斯坦福大学史朗(Thrun)教授开设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免费上网,吸引了来自190多个国家的16万余学生注册,并有2万人完成了课程学习[1]。

慕课的微课程只有十几分钟甚至更小,其主讲教师由名校的名师担任,这也是MOOC吸引学生并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自由的学习感兴趣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回答对讲课过程中的问题,才能继续听课。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易理解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在线交流的方式和老师或其他同学交流,并获取帮助,也可以对所学内容重复学习,避免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2]。

二、普通地质学课程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地质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从寻找开发矿产资源及能源到指导人类抵御自然灾害,再到研究地质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等,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地质学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具有研究时间跨度大从几十亿年到几万年不等、研究的内容广、涉及的学科多、研究的方法(“将今论古”)特殊、实践性强等诸多特点[3]。

普通地质学是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工程学等学科入门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对地质学中各专业后续课程的一种铺垫,授课对象是地学领域相关专业的大一新生。通过学习普通地质学使刚开始学习地质专业的新生对地质学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了解,为学好以后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普通地质学在整个学科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的普通地质学在教学方面主要面临着两个大的问题:一是在拓宽基础淡化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地质学课时被大量压缩,并且对授课内容也进行了简化;二是社会的高速发展又迫切需要精通专业的地质人才,如何改善这两方面的矛盾是对当前的课程教学内容及模式的一次极大的挑战。怎样在有限的学时里让学生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科学实验技能等是目前高校教师面临的共同挑战。虽然很多教师对普通地质学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但这种探索的始终还是以老师作为主体,强调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即“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忽视了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在信息化时代,90后大学生不再单纯依靠听课作为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他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多样性与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了很大矛盾。如果以慕课的形式进行地质基础课程的教学将会部分缓解这种矛盾,慕课的特点在于强调一个“学”字,肯定学生的学习自主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

三、慕课背景下普通地质学教学模式的探索

1、構建问题体系

慕课模式的授课基础是提出问题,将教学内容与各种形式的问题相结合,在讲授过程中解决问题。当下的地质专业教学模式更多的强调“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而较少关注“为什么”的认知。要消除这种弊端,有效方法之一便是构建教学的问题体系,将所受内容转化为有意义的、具有逻辑蕴涵的问题形式。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收集问题,这些问题由教师或由学生提出,将这些问题分类整理后与所授知识相对接[4]。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在对课程内容进行的梳理、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设立问题的层次性,首先明确一级问题,在此基础上逐步对问题进行细化,设立二级、三级问题形成层次清晰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教学问题链,将这些问题制作成“微课程”教学单元,形成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视频体系。以《普通地质学》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为例,首先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的要求,将这一章拆分成具有层次结构的一级问题,如“为什么侵入岩与喷出岩形成的岩石类型不同”、“在野外如何根据岩石的特征识别岩浆岩”。在这两个一级问题的引导下,对所提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其中一级问题“为什么侵入岩与喷出岩形成的岩石类型不同”又可为两个二级问题,一是“为什么不同类型的岩浆喷发的特征不一样”,二是“为什么浅成侵入岩与深成侵入岩的岩石特征不同”。这两个二级问题之间是并列关系。在二级问题指引下建构三级层次问题,如第二个二级层可以分为“为什么火成岩会出现不同的结构与构造”、“为什么同一种岩浆形成的岩石命名不同”两个三级问题,这两个三级问题之间是递进的关系,即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进行的基础。依次类推对本章内容按层次以问题的形式进行拆分,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问题体系,这些问题之间可以是并列或递进关系,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单独设计成“微课程”教学单元,每个“微课程”的时间不宜过长,应控制在15分钟左右。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回答或解决这些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而不是被动接受,通过这种授课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慕课”平台,线上线下互动,还可以采集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程看成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觉得学习地质科学有现实意义的意义,对社会有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与其它教学方式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在慕课的线下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讨论不能仅局限于基本知识,还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了解前沿的科学问题,将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板块构造运动时,可以结合青藏高原的形成与演化历史等实例来讲解,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的地质现象相结合,讲述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并进一步阐释西南地区多地震的成因;在讲授岩浆作用的时候结合我国华南钨锡等金属矿床的成矿实例,讲述岩浆岩与多种金属成矿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及相关的成矿模型。通过这些具体的教学实例不但让学生理解地壳运动与地质灾害的关系、岩浆岩与矿产资源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相关内容的兴趣和热情,而且还将学到的有关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达到“学有所用、学有所悟”的教学效果,并为毕业以后从事相关的生产与科研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使学生不要拘泥于课本上的成因理论,因为现在对很多地质问题的认识尚未统一。如在讲授岩浆类型与成因时,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文献查阅,资料整理,并给出自己认同的观点。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对不同小组的观点进行分析、辩论,创造一种开放活泼的课堂氛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掌握并组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3、在慕课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普通地质学教学内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慕课”的教学形式可以大量节省课堂时间,并用于实践教学。如果让学生课前先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就可以直接把课堂搬进实验室,结合视频中提出的问题深入观察不同种类岩石之间的差异,师生之间也可以进行面对面的讨论。这样对学生来说直接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避免了先理论后实践产生的弊端。

实践教学中除了室内的实验外,还必须进行野外调查工作,运用“将今论古”的思维方法,使学生能从地质实践中认识分析典型的地质现象,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5]。

“慕课”的到来,对教育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给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方式带来深刻变化。在这种境况下,世界范围的名校、名师、名课“同台竞技”,要想立足,必然要改革[6]。在线课程不可能取代传统课堂,地质类课程有其独特性,如何将“慕课”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贺斌.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江苏教育研究.2014(01)

[2]邓宏钟.“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课程教育研究,2013(21)

[3]王国平.浅议网络环境下的"普通地质学"教学.科教文汇,2010(30)

[4]李梁.“慕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思想理论教育,2014(01)

[5]许云.普通地质学教学改革初探.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2(8)

[6]杜杨.“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N].光明日报,2013-08-21.

猜你喜欢
慕课教学改革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04:05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33:28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7:22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09:53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05:39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3:04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0:36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9:03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