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六世 (甘肃省秦安县果业管理局,741600)
秦安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陇中黄土高原西部梁峁沟壑半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区域内土层深厚,所产桃果以体硕形端、色艳肉嫩、汁多味美、绿色营养的优良品质而远近闻名,为西北最大的桃生产基地,大部分桃树栽植于20世纪90年代末,全县桃树栽培面积达6.04万公顷,产量72438吨。
秦安县桃树树形多采用三主枝开心形,树体骨干枝过多、保留的枝条过密而导致树体郁闭;多采用传统的短枝修剪方法,使树体营养生长过旺,树冠通风透光差,导致喷药次数多、农药使用量大,果实品质受到严重影响。2009年在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的指导下,对郁闭桃园进行间伐和长枝修剪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0—2014年连续5年在秦安县刘坪乡何湾村,对10年生以上的桃园进行间伐改造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试验地设在秦安县刘坪乡何湾村田玲的桃园,试验面积3亩,为梯田地,土壤为黄壤土,光照充足,年降水量490毫米。供试品种为北京七号,树龄12年生,行株距为4米×3米,每亩栽56株,树形为三主枝开心形,果实进行全园套袋,成熟期摘袋上色后采收。
试验设3个处理:进行1/2间伐,一次性间伐28株,试验面积1亩;进行1/3间伐,一次性间伐18株,试验面积1亩;不间伐 (对照),按照常规管理,试验面积1亩。
每年7月中旬选取桃树外围新梢中部叶片,用电子天平测定百叶鲜重,用游标卡尺测定百叶厚度,同时测定外围新梢长度。每年在桃八九成熟时,每株树从东、南、西、北4个方向分别采8个果实,用电子天平测定单果重,用FT-327型硬度计 (探头直径8毫米)测定果实硬度,用FYT-4手持糖量仪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全部成熟采收后,测定单株产量,折合亩产量。
从表1可以看出,郁闭桃园进行间伐后促进了桃树的营养生长,1/2间伐和1/3间伐2个处理的南北冠幅、枝量、新梢长度、百叶鲜重、百叶厚比不间伐 (对照)均有所增加,南北冠幅分别增加1.9、0.7厘米,每株枝量分别增加14、4条,新梢长度分别增加 24.3、13.6厘米,百叶鲜重分别增加14.09、10.17克,百叶厚分别增加1.74、0.77毫米。1/2间伐和1/3间伐2个处理的东西冠幅较不间伐(对照)略减小,内膛光秃株率分别比对照降低35、14百分点。
表1 间伐后桃树营养生长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间伐后桃树坐果率和果实品质明显提高,产量略降低,但产值明显提高,1/2间伐和1/3间伐2个处理的坐果率比不间伐 (对照)分别提高 35.0、23.7百分点,平均单果重分别增加45.0、25.6克,果实硬度分别增加1.4、0.6千克/厘米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1.31、0.74百分点,亩产量分别降低49、32千克,亩产值分别增加2045、1007元。
表2 间伐后桃树坐果率、果实品质和产量等
从表3可以看出,间伐后每亩桃园的年投入大大减少,1/2间伐和1/3间伐2个处理的亩投入肥料的费用比不间伐 (对照)分别减少80、40元,农药费用分别减少90、36元,果袋费用分别减少60、30元,黑膜费用分别减少36、29元,总投入分别减少266、135元。
表3 间伐后每亩桃园年投入情况
通过5年的调查试验,在甘肃省秦安县对郁闭桃园采取1/2间伐或1/3间伐后,冠幅、单株枝量、新梢长度、百叶鲜重、百叶厚明显增加,桃树内膛光秃带明显减少,有效光面积明显增加,起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作用;坐果率、果实品质明显提高,亩产量略降低,但优质果率提高,亩产值提高;田间农资投入降低,用工量减少,说明郁闭桃园采用间伐是一项可行的改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