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永
河北抚宁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抚宁 066300
我院2013-01—2014-01应用丁苯肽软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43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01—2014-01我院神经内科接诊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43 例,男25 例,女18 例;年龄44~76岁,平均(57.8±5.2)岁;对照组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45~75岁,平均(58.5±5.6)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且签订知情同意书,并报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备案。
1.2 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1995年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经颅脑CT 或MRI检查确诊;首次或既往发病对神经功能评价无影响,存在肢体瘫痪后遗症且再次发病的患者;>6h发病时间<72h。
1.3 排除标准[2]颅脑出血、无意识障碍、存在严重重大脏器功能不全或者严重并发症、妊娠患者、过敏体质、无法完成配合、无法完成随访患者。
1.4 治疗方法 (1)对照组:依据脑血管病的治疗标准进行规范性治疗,依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神经保护剂、控制颅内压、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等脑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吡拉西坦0.8g,3次/d,14d为1疗程。(2)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2粒/次,口服,3次/d,14d为1疗程。观察2组临床症状、体征等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评价标[3-4]准 按照1995年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或减少不足18%;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显著好转,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s)
表2 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43 18.03±4.96 5.32±1.33*对照组 43 18.05±5.01 10.11±1.98#t值- 0.0186 13.1686 P 值- 0.9852 0.000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变化,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呈逐渐高发趋势,该病发病急、致残率、致死率高。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一般有早期神经功能伤害,导致缺血半暗带的形成以及周围组织损伤,须加强急性期治疗,促进恢复侧支循环,改善半暗区血液供应不足的状况,避免半暗区向中心区发展,控制缺血病灶进展,改善脑细胞缺血状态,缓解脑水肿,促进患者转归,减少致残率与致死率[5-6]。
丁苯酞软胶囊的活性物质是dl-3-正丁基苯肽,属于多靶点抵抗脑缺血类药物,可以控制释放谷氨酸,减少细胞内Ca2+的浓度,抑制自由基活性的同时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有效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部微循环以及脑部因血液缺失导致的能量代谢衰竭状况,增强脑细胞活性[7]。研究发现[8-10],丁苯酞软胶囊可以通过重建患者脑部缺血部位微循环,促进建立侧支循环,改善半暗带缺血状态,减小半暗带、局部血栓以及脑水肿面积,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此外,丁苯酞软胶囊还可通过减少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水平,控制因花生四烯酸以及因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导致的病理性变化,控制血小板凝聚,缓解血管收缩,消除自由基,减少脑缺血面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轻症状。本文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总之,丁苯酞软胶囊能够促进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侧支循环恢复,改善脑部微循环及半暗区血液供应,缓解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且无显著的不良反应,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应用。
[1]刘际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105-106.
[2]罗清艳,罗永坚.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现状和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2,5(12):1 187-1 190.
[3]张棠.丹红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4):5-6.
[4]张晓莺,韩玺河,飞鲁热,等.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28例全脑血管造影、卒中评分及预后的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7,20(4):248-248.
[5]王玉果,郭文平,谢立娟,等.灯盏花素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36-37.
[6]驰欣杰,谢春香,王金成,等.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塞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36):21-21.
[7]刘会星,马建法,朱争艳,等.多奈哌齐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1):31-32.
[8]宁阳,马江帆,陈静.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9):130-131.
[9]尹春丽,王耀伍,王丽英,等.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3,42(26):3 091-3 093.
[10]温晓艳.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6):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