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翊 刘向娇
广东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内科 深圳 518115
1.1 对象 我院神经内科2008-01—2010-12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平均年龄66.9岁;对照组44例,男26例,女18例,平均年龄68.2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经CT 证实,发病24 h内,排除短暂性脑出血TIA;(2)以往发病或首次发病且并未留下神经功能缺损;(3)年龄<79岁;(4)未有明显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5)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0~30分;(6)未见异常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律<100bpm/min;(7)近期未接受任何手术治疗,且未应用任何抗血小板聚集药。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测定方法 治疗组使用降纤酶(5U/支)剂量为首次10 U,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以后隔日5U,共用3次;对照组使用由同一药厂统一制作的包装及外观相同的安慰剂(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质量抽检合格)。2组均辅以常规脱水、控制血压等治疗。治疗期间不能使用溶栓类、抗凝集类和抗血小板聚集类等药物。
1.3 疗效评定标准 (1)临床疗效判断。参照1986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标准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恶化、死亡。(2)按照CS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级。重度缺损31~45分,中度缺损16~30分,轻度缺损0~15分。(3)按照BI评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正常100分,轻度残疾75~95 分,中度残疾50~70分,严重残疾25~45分,极严重残疾0~20分。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天,分别对2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参考范围2.0~4.0g/L。并对相关终点指标进行观察,包括:2 周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和BI评定(1个月时);Barthel指数(3个月时);病死率(3个月时,1a后);卒中复发率(1a后);药物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基本治愈10 例,显著进步18例,进步11例,无效6例,恶化3例,总有效率81.25%;对照组基本治愈5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12例,无效11例,恶化6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59.09%。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治疗前后CSS和BI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后C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B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CSS和BI评分比较
2.3 2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检测水平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第2天、第4天、第6天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别为(5.1±0.62)g/L,(2.57±0.96)g/L,(3.03±1.24)g/L,(2.94±1.13)g/L;对照组分别为(4.9±0.57)g/L,(5.1±0.78)g/L,(4.7±1.02)g/L,(4.8±0.90)g/L。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显著下降,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随访结果 随访12个月,治疗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4例,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降纤酶是一种经过提纯处理的蝮蛇抗菌素栓酶,具有强效溶血栓作用。降纤酶会对纤维蛋白原分子α链产生较大的影响,但不会对凝血因子Ⅲ产生激活,另外,降纤酶还可以释放出大量的血纤维蛋白肽A。降纤酶还可以对内皮细胞产生影响,导致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的大量释放,并促进其活性的不断提高,加快血栓溶解。另外,降纤酶还可以对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产强大的抑制作用,促进血管周围阻力的下降,达到降低血液黏稠度的目的[1-3];降纤酶还可以减少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微循环,促进脑缺血区侧支循环的建立[4]。降纤酶在抗脂质过氧化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并对各种有害自由基予以有效清除。另外,缺血再灌注后,患者脑组织中会存在大量的NO,对神经产生毒性,降纤酶则可以有效降低其水平,减少其对神经的损伤,发挥良好的脑保护效果[5]。纤维蛋白原由肝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糖蛋白,主要作为凝血第一因子参与凝血过程。蛋白是血栓形成的前体物质及决定血浆黏滞度的主要因素,其含量与凝血活性有关。在疾病的影响下,人体发生炎症反应,会出现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上升的情况[6];纤维蛋白原还会对血小板的聚集性产生影响,导致其聚集性的上升,在卒中后的1~3d,血栓形成倾向超敏C 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会达到最大值[7]。其降解产物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血管通透性;作用于单核巨噬细胞,促发凝血和纤溶活性,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8-9],因此急性脑梗死时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经降纤酶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另外,降纤酶可以发挥出有效降解血浆纤维蛋白原的作用,促进血液黏度下降,但对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的患者,实施同样的降纤酶治疗是否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1]Meng R,Li ZY,Ji X,et al.AntithrombinⅢassociated with fibrinogen predicts the risk of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J].Clin Neurol Neurosurg,2011,113(5):380-386.
[2]Meyer dos Santos S,Klinkhardt U,Schneppenheim R.Using Image for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low-based adhesion assays in the real-time under physiologic flow conditions[J].Platelets,2010,21(1):60-66.
[3]李娜,任长虹,孙菲,等.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及抗酶Ⅲ水平的变化[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10(5):268-272.
[4]Chuang SY,Bai CH,Chen WH.Fibrinogen independently predicts the development of ischemic stroke in Taiwanese population:CVDFACTS study[J].Stroke,2009,40(5):1 578-1 584.
[5]Ntaios G,Gurer O,Faouzi M.Mean platelet volume in the early phase of acute isochemic stoke is not associated with severity or functional outcome[J].Cerebrovasc Dis,2010,29(5):484-489.
[6]Bosevski M,Kostoska S,Tosev S,et al.Usefulness of D-Dimers and fibrinogen Plasm a determ 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polyvasular disease[J].Angiol Sosud Khir,2006,12(2):9-15.
[7]Palasik W,Fiszer U,Lechowicz W,et al.Assessment of relations between clinical outcome of ischemic stroke and activity of inflammatory processes in the acute phase based on examination of selected parameters[J].Eur neurol,2005,53(4):188-193.
[8]Semenza GL.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oxygen homeostasis and disease pathophysiology[J].TrendsMol Med,2001,7(8):345-350.
[9]陈锡阳,王安伟,魏有东,等.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J].当代医学,2011,17(33):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