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世培
(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1)
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民主化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代议制选举民主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进步,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其自身缺陷日益暴露,一是它不能代表广泛民意,二是这种民主政治往往被少数人绑架,被有钱人垄断。20世纪80年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兴起,就是要用协商民主作为选举民主的补充,来完善民主政治。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传入,国内学界对协商民主研究也形成热潮,通过中外民主对比研究,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认识。在社会主义中国,“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1],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二者协调配合,互相补充,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协商民主在理论和实践、内涵和形式等方面都有区别。农工民主党安徽省委员会牛立文主委主编的《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2014年已由中共党史出版社正式出版,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研究又添新篇。
该书集众人之智慧,分成协商民主理论研究、协商民主实践研究及参政党与协商民主建设关系等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由不同的专题组成,共有31篇专题文章。其最鲜明的特点是从参政党角度认识协商民主问题,这是该书的价值所在。笔者认为,书评不是仅仅介绍书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能把书的精华呈现出来,把它的有益观点提炼出来,这样可以从总体上考察该书的价值。因此,本文力求能把该书中有见解的看法呈现出来,以与大家分享。
关于协商民主理论研究,首先梳理了中西协商民主理论研究情况,阐述了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内涵、价值理念、基本内容和实现途径,2002年以来中国协商民主理论研究情况及存在问题等。这样,使人们不仅认识了西方协商民主特点,还进一步弄清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特点。在梳理中西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参政党角度提出自己的理论认识。如通过中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研究对比,提出了如何看待西方协商民主问题。认为中西方协商民主,在看到它们属于两种社会民主的政治属性同时,还要看到它们又有某些相似相性:一是协商民主是一种平等主体之间的协商;二是协商民主中的程序构成了民主协商内容的主要部分;三是协商民主形式为主体间合作,讨论公共问题,寻求对策,多方协商决策是协商民主基本形式;四是协商民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协商一致。从中西方协商民主比较中,得到的启示:第一,要包容中西方协商民主的不同性,不能以非此即彼的观点论断孰优孰劣;第二,要看到中西方协商民主的相同性,不能以非社即资的论断否定文明进步;第三,要注重吸收借鉴各种民主优秀成果,在辩证和批判中推进中国民主进程。这体现了开放的胸怀。
概念界定准确,认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一种民主治理形式,即社会各政党、各阶层、各团体和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采取适当方式协商事务,作出决策,形成各方可接受的解决问题方案,达到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目的,以实现利益的均衡或整体的发展,既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又不忽略少数人的意见。特点是,以共产党为领导,以权利为基础,以平等为前提,以对话和协商为手段,以达成共识为核心原则,以合法决策、促进公共利益为目标。其本质是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强调人民性,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特征,又体现了人民民主的价值。
内涵把握全面,认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内涵为,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指导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公有制为经济基础,以平等协商为方式,以民主制度和法律为保障,以保障人民权利,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追求等。
理论定位准确,认为中国协商民主从一开始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产生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无疑是中国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渊源,即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渊源和发展追溯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经典论述,经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的发展。协商民主与宪法发展关系是,协商民主是对宪法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在宪法框架内得到保护和发展。
认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性和优越性,促进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推动改进党的领导方式,促进政党关系和谐发展。
探讨了协商民主的多种形式,如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与居民议事会、民主恳谈会、社区论坛、民主评议等基层协商民主形式,比较具体;尤其从党派角度探讨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实现协商民主的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合作共事四种途径,比较具体深入。
指出目前对协商民主研究还存在不足,如对协商民主的特征、要素、意义、价值、运行的条件和环境等研究不够;对协商民主认识有偏差;对协商民主实践研究不够;对马克思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研究不够等,并提出了作者的思考。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1]该书比较全面,并各有侧重点,对概念、理论论述清楚,使读者看了,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清晰的认识。
关于协商民主的实践研究,书中既有实践回顾,又有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思考等。
协商民主理论虽然兴起和发展于西方,但是协商民主不是西方的专利。事实上,近代以来在中国的政治发展历程中,中国协商民主的思想和实践早已存在,它孕育于中国革命之中,形成于协商建国,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之中,并不是西方的舶来品。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民主道路、民主形式和建构民主制度的创造性成果。因此,该书对中国协商民主实践发展作了回顾和思考,纵向回顾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协商民主,横向论述了社会主义时期协商民主实践,包括政治生活、公共决策、基层协商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过程分为开创、推进、提升和发展等四个阶段。认为当前中国政治生活已经广泛存在协商民主,逐渐呈现多层次和制度化的特点,即共产党在决策前和决策中广泛地与民主党派协商、国家政权机关在立法和决策中进行协商、人民政协采取政治协商以及基层采取民主协商等。这就使协商民主的范围扩大,不仅仅局限于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特征是以政协为重要实现平台而不限于政协平台,合作而非竞争的政党关系,影响决策而非形成决策,参与主体日趋多元化,明显的内生性,具有中国特色。
回顾了协商民主形式发展情况。协商民主可以追溯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当时提出了“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思想,产生了与党外人士长期协商合作的主张,在政权建设实践上还采用了“三三制”。建国后,以人民政协为协商民主平台,基本解决了协商形式、协商内容、协商目的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协商民主范围不断扩大,实践中形成了政治生活、公共决策、基层协商三个层面协商民主,如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民主恳谈会、听证会、社区议事会、网络协商等,广泛而具体。
认为当前协商民主存在的问题是,存在随意性和形式化问题,各项联系制度规定不细致,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对哪些是必须协商的事项规定不明等。对策是,加强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培养公众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创新;完善行政决策听证制度;加强民主党派对口联系工作;拓展基层协商民主;完善协商程序,减少随意性;创新协商机制,增强适应性;坚持协商在前原则,避免形式化;协商民主主体真诚互动,拓展协商空间。
提出协商民主实践应注意的问题是,协商主题应有层次,协商民主应有利益出发点,协商程序应具备弹性,协商形式应多样化,协商主体应充分平等、对抗、包容,协商民主应注重缩小分歧、扩大共识。
如何增强协商民主实效性,主张强化政治协商意识,提高各民主党派在政治协商中的地位,加快“把政治纳入决策程序”保障机制建设步伐,加强信息共享、扩大各民主党派的信息资源,建立协商结果的反馈机制等。
习近平指出,就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特别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进行广泛协商,并提出协商各种途径、各种渠道、各种方式[1]。该书在实践研究中,探讨了具体协商办法和方式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无疑对当前协商民主政治发展有借鉴意义。
关于参政党与协商民主建设关系研究,是该书着力的重要部分。参政党在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特殊性和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如何提高参政党在协商民主制度中的地位,发挥参政党在协商民主制度中的作用,创建学习与借鉴、创新与实践、继承与发展的工作方式,是该书研究的重要课题。该书阐述了参政党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和优势。
该书论述了中国政党制度的历史性和合理性及其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关系。认为在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下,协商民主可以很好地化解政党之间矛盾和冲突,保障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合作,使政党关系得到和谐发展。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与各参政党进行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保障。各党派通过人民政协进行有效协商,反映群体利益诉求,调节各种利益关系。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合作共事四个途径实现共产党与各参政党协商民主。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色。发展我国政党制度,要营造协商民主的文化氛围,加强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推进协商民主的场域建设,构建相互促进的党际关系,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认为我国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民主党派自身发展需要、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必然选择,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领导和被领导的实践中具有互利性。中国政党制度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体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要求,其历史传统和现实优势就是协商民主。完善政党制度必须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保证党际协商的平等性和制度化。关于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认为执政党与参政党协调主动性不够,要营造平等协商的民主氛围;协商制度执行不到位,要加强具有可操作性的协商程序;当前这些组织结构还不能充分符合协商民主发展需要,还需要改进,以扩大协商范围。
关于参政党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的地位很重要的原因是,政治目标上的共同性、政治地位的平等性、政治协商的规范性:第一,参政党承担着决策协商、权力监督、献计献策及政权运作的重要任务,并有的进入政府部门任职;第二,在政协中分量很重;第三,参政党在协商民主中扮演的是政治协商角色,参政党是协商民主的重要资源。
认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其独特作用表现为:在共产党领导下,参加到国家政权中任职,管理国家事务,在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方面进行协商,在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制制定执行中发挥作用,推动执政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推动国家监督体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有序政治参与,直接参与公民社会建设等。
关于如何提高民主党派参与协商民主水平问题,认为民主党派要加强自身建设,思想建设是核心,组织建设是保障,理论建设是提高,协助共产党培育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加强对于协商民主的认识,提升自身政治素质。提高水平,要克服本领恐慌,本领恐慌对民主党派参与协商民主是阻碍。克服本领恐慌,要解决学习问题,提高思维能力,提高领导、决策、管理能力,提高从事新的实践活动能力。还要落实民主党派知情权,充分尊重民主党派在协商民主中的主体地位,推进民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民主党派也要深入调查研究。
该书从参政党角度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既有纵向的历史回顾,又有横向的中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和实践比较,认为“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属性”[2];既有理论价值探讨,又有现实意义研究;既有学理梳理,概念界定,理论阐述,又有大胆探索,有自己的看法。该书研究虽然处于起始阶段,还有一些观点不成熟,论述也不完全准确,但是发展了对协商民主的认识,凝聚了共识,有思考,观点系统、全面,有新意,对普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以及深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和实践研究有重要作用。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4-09-22)[2015-08-01].http://news.xinhuanet.com/yuqing/2014-09/22/c_127014 744.htm.
[2] 牛立文.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