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农户对土地流转意愿的调查分析

2015-12-17 09:40阮文奇杨美虾李洪波
旅游世界·旅游发展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土地流转影响因素

阮文奇 杨美虾 李洪波

【摘要】2014年“两会”聚焦旅游引导家庭农场模式创新。家庭农场旅游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创新模式,发展家庭农场旅游必然涉及到农户土地流转问题。本文讨论的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农户转入土地的意愿以及发展家庭农场旅游的意愿和影响因素。本文从家庭农场旅游相关概念、农户意愿入手,采用访谈调查法,走访了婺源县江湾镇的晓鳙村的两个农户,分析了当地旅游开发初期农户转入土地发展家庭农场旅游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地农户有转入土地发展家庭农场旅游的意愿,但受到文化程度、恋土情结、土地特征、对旅游的认知度、资金问题、及政府政策的影响。因此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关对策,以促进当地农户转入土地发展家庭农场旅游。

【关键词】家庭农场旅游;土地流转;农户意愿;影响因素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5.05.00x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三农问题,扶持三农。尤其针对农业用地方面,要求提高农业用地的附加值,鼓励农村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经营发展家庭农场,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益。乡村旅游发展多年,众多专家学者也对乡村旅游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乡村旅游的发展形式具有多样性,但同时乡村旅游普遍发展规模小、分散经营、秩序混乱、效益不高。2014年“两会”又聚焦旅游引导家庭农场模式创新。家庭农场旅游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既符合国家的期望,又对乡村旅游有促进作用。发展家庭农场旅游要进行土地流转,其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就是农户。农户对这些方面的了解以及农户的意愿都关系着土地转入和发展家庭农场旅游能否顺利进行。农村土地流转必然会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与壮大,同时也为家庭农场旅游提供良好的基础。在这种大环境下,农户对于发展家庭农场旅游下土地流转的意愿如何?对农户的意愿产生影响的因素又有哪些?本文以婺源县晓鳙村为例,进行深入探讨。

一、相关文献综述

(一)乡村旅游的研究动态

1.乡村旅游的内涵。对于乡村旅游的定义,国内外学者都有众多的阐释,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是Opperman(1996)的旅游者在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非城市区域进行旅游 [2]。Lane(1999)对此进行扩展,指出乡村旅游是:①发生在乡村地区;②旅游活动是乡村的;③社会结构和文化特征具有传统性,变化较慢,旅游活动离不开当地村民,乡村旅游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的控制;④由于乡村的自身因素,使得乡村旅游具有多样性[3] 。Arie、Oded 、Ady(2000)言简意赅的阐述乡村旅游就是位于农村区域范围内的旅游[4]。国内学者杜江、向萍(1999)将其归纳为是以乡村所具有的天然景色为吸引物,顾客以城市居民为主,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5]。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2000)乡村旅游,即以农业文化特色、农业生态景观、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风民俗为旅游吸引物,集观赏、娱乐、研修、度假、购物于一体的旅游活动[6]。何景明(2003) 强调乡村旅游是区别于城市的、根植于乡村世界的乡村性是吸引旅游者进行乡村旅游的基础,是界定乡村旅游的重要标志[7] 。

纵观各个学者的定义阐述,可以总结为乡村旅游的发生以农村为载体,是一种旅游行为。本文主要引用刘德谦(2006)乡村旅游定义,乡村地区的人、事、物、风俗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作为旅游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观光、休闲及参与、学习等的旅游活动[8]

2.乡村旅游的主要研究内容。一是乡村旅游的类型,乡村旅游包含的类型众多,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标准可以对乡村旅游进行类型划分;二是乡村旅游兴起机制,乡村旅游兴起机制或者说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原动力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乡村旅游面对的客源市场、旅游产品定位等深层次问题;三是乡村旅游的产品,乡村景观风貌、居住、饮食、农业生产、文化风俗、乡村制作、乡村土特产品、乡村文体活动等是构成乡村旅游产品的主要因素;四是我国乡村旅游现状、问题与对策,由于理论研究滞后、管理不规范等原因使得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人工痕迹明显、开发盲目、人才欠缺等众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专家与学者们提出了很多相应的对策;五是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笪玲、张述林(2009)、白聪霞(2012)、刘丽君(2008)、李德明(2005)分别从发展推动力出发[9]、从资源性质和游客感知出发[10]、从开发依托出发[11]、从经营方式出发[12]研究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二)土地流转研究动态

1.土地流转定义。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产权在不同经济实体之间的流动和转让,即土地所有权或土地使用权在不同经济实体之间的流动和转让[13]。土地流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狭义的土地流转,一种是广义的土地流转。狭义的土地流转是指土地的经营权在农业内部不同的耕种者之间流转,不改变土地用途。广义的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变为非农用之后,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进行流转;权利包括使用权或承包权、所有权[14]。

2.土地流转相关研究。邱道持等(2009)提出建立农地流转市场、明晰农地产权关系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的必然选择[15]。何立胜等(2011)强调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保障机制,让农民获得社会保障权益[16]。温铁军(2006)认为中国农村土地承载着农业生产与农民社会保障的双重功能[17]。林翊等(2009)认为,维护农民合法土地权益是农地制度变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8]。白家亮(2008)强调,解决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是影响我国农村社会繁荣与稳定的重要因素[19]。

(三)乡村旅游与土地流转的关系研究

土地流转可以较好地解决旅游用地及旅游业发展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还 可以盘活农村劳动力市场,推动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乡村旅游开发要求集中土地经营权,其发展过程中带来经济效益并新增就业机会,既实现了旅游扶贫目的,又满足了农民离土不离乡的愿望,最终使得乡村旅游成为驱动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周杨,2014)[20]。梅燕、肖晓(2009)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土地流转新政策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带来的最大契机是乡村旅游的规模化和乡村旅游资源的资本化,但其中也带来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忽视保障农民利益和缺乏保护乡村景观。刘莹(2014)从制度创新和利益共享机制两个方面对土地流转的机理进行了阐释,然后以个案为对象,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思考和探究。通过个案研究,得出基于制度创新的“艳阳模式”,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土地流转和委托代理问题,也能有效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其它企业和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田磊、章锦河、林艳(2009)对农民集体和旅游开发企业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合作进行博弈分析, 认为加强合作对于政府、旅游开发企业和农民三者来说都具有利益驱动性, 从而通过土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达到帕累托最优。黄忠伟(2014)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中土地流转风险的产生机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农村土地流转风险的防范策略。旨在有助于协调乡村旅游开发中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促进乡村旅游协调有序健康发展。endprint

(四)研究述评

总体来看,已有研究呈现以下特点:(1)不论是乡村旅游还是土地流转领域的研究数量都很多,但不够深入,多数只是简单的进行现象、问题与对策研究,没有深入的研究其作用机理与影响机制;(2)研究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集中在制度、经济、模式上,并且侧重旅游经济发展的研究较多,较少针对案例地进行系统的扎根研究;(3)尚未发现从土地流转意愿与乡村旅游关系进行研究;(4)已有研究方法上以定性分析为主,较少采用实证的方法以及借助数量模型和统计软件进行的研究。

二、研究分析

(一)相关研究方法与理论

1.本文采用问题本位访谈法,以家庭农场旅游发展土地转入为中心,事先设计好访谈的相应问题,围绕主要问题与受访者交流,并做相关的笔记及录音。

2.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主要收集有关晓鳙村土地与旅游的相关资料,包括收集报刊资料和电子资料,以及地方政府、村集体的数据资料与相关文件。

3.本文引用了社会网络理论,它是由美国社会学家伯特在格兰诺维特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认为,经济行为嵌入社会结构,而核心的社会结构就是人们生活中的社会网络,嵌入的网络机制是信任;信任来源于社会网络,嵌入社会网络之中。因此,人们的经济行为也嵌入社会网络的信任结构之中。很多社会学家提出的社会资本理论也可以归于社会网络理论。

例如,美籍华裔社会学家林南对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强度假设”进行了推广,进而提出了社会资源理论。他认为,那些嵌入个人社会网络中的社会资源——权力、财富和声望,并不为个人所直接占有,而是通过个人直接或间接的社会关系来获取的。

(二)受访对象的界定及数据信息来源

笔者走访的晓鳙村目前在进行旅游开发,且处于旅游开发的初期。晓鳙村处于婺源县江湾镇东部相对偏远的山区,只有一条乡村公路与江湾镇相连。晓鳙村四面环山,有300多户人家,2000多亩土地中90%以上是梯田。现有土地中有四分之一土地已经流转给旅游开发公司开发旅游种植油菜,已经流转出去的土地都为梯田,晓鳙村目前有一个200多亩家庭农场,。

目前在农村里主要有两类群体,一类是村干部,另一类是普通农户。村干部在农村里是优势群体,优先接触到国家政策信息。此次访谈调查对象是晓鳙村的A和B。A今年30出头,高中学历。他之前在沿海地区打工,旅游开发后回到村里把自己的房子重新装修开起了家庭旅馆。在A身上既有乡土特征也有沿海打工经历,见识相对广泛,因此在普通农户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B是村主任,今年近50岁,初中文化水平,经营着晓鳙村目前唯一的家庭农场。身为村主任的他对国家相关政策了解相对较多且共有四个本村人合伙经营目前的农场。数据信息来源主要是通过与此二人单独访谈采取笔录与录音相结合的形式取得。

(三)意愿分析

通过与二人单独访谈,一些主要的信息、资料已取得。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合,了解农户的意愿。

1.农户转入土地的意愿

土地流转是对土地的使用权进行转移,对于发展家庭农场具有重大的意义。土地流转包括转出和转入两方面,本文只对农户转入土地意愿进行分析。在与二人访谈调查之后,发现农户的土地转入意愿是肯定的。晓鳙村的A之前在外地打工,看到家乡旅游发展势头好,回到村里经营起家庭旅馆,家庭农场的大好前景让他对家庭农场的期望很高,希望从本村村民手里转入土地发展家庭农场。但是出于自有资金不足,且无力进行贷款,目前没有能力转入土地发展家庭农场。村里的B现在拥有一个200多亩的家庭农场。他自有土地只有6亩,其余土地均从本村村民手中转入。他从2010年开始转入土地,目前家庭农场土地均为梯田,且都种植茶叶,品种单一,B表示在未来有扩大规模转入土地的意愿。

2. 农户发展家庭农场旅游的意愿

婺源被称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旅游业发达早已经深入人心。旅游可以为农户带来额外的收益,但是在访谈调查中发现农户发展家庭农场旅游的意愿既有肯定也有否定。当问到他们是否愿意在农场上发展旅游让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时,受访的二人中回答相反。A看到旅游可以带来可观收入,发展家庭农场旅游的意愿很强。B考虑到游客对家庭农场造成一定破坏,期望低而不愿意发展家庭农场旅游。

(四)影响因素分析

在前文里可以看到农户在本地区转入土地的意愿很强烈,而对于发展家庭农场旅游的意愿更是因人而异。农户的意愿是心理过程必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农户的访谈调查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出对农户意愿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文化程度、恋土情结、土地特征、农户对旅游的认知度、政府及其政策、资金问题。

1. 文化程度

农户的文化程度即农户的学历,代表着农户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文化水平可以作为农户吸收新知识、技能、信息能力的衡量标准。农户的文化程度越高,吸收新知识、信息、技能的能力就越强,信息掌握充分对国家政策了解更为透彻。对旅游及土地流转和家庭农场等信息的接纳吸收更透彻,农户转入土地并发展家庭农场旅游的意愿就越强,反之则对农户意愿产生阻碍作用。

“现在像我们这个年纪的人都没什么文化,村里大学生、研究生都有但人家有能力都在外地发展,我们没啥文化的人谁会去在意那些信息,看看就行了。就像你说的婺源旅游发展的很好,但我们又不怎么了解旅游。政策不是给我们看的,上面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B

2.农民的恋土情结

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系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但是广大的农村社会保障系统相对落后。另外,农户受传统小农意识的制约,对土地的依恋程度很大,脱离土地有一定困难。农民的恋土情结以及社会保障系统不完善使得广大农民不愿把土地流转出去,同时也使有转入土地意愿的农户不能获得足够的土地,从而对农户转入土地发展家庭农场旅游的意愿产生消极影响。但是在访谈中发现已经发生过流转的土地上,土地流转年限却很长。endprint

“你说把土地转出去是好,可村民他这个意识转不过来。你就说到我们这里来开发旅游的那个旅游公司来说,旅游开发有钱赚,村民乐意把土地流转给旅游公司而且村委会也支持,签订的合同是40年。但村民看到的短期利益,刚搞旅游开发现在没钱赚,村民就不想转土地了产生纠纷。村民吵闹也没用,合同都签了。而且转给旅游公司的田都是些不怎么好的田,说到底还是农民的那种思想放不开。”——A

“我现在种茶叶的200多亩梯田都是从本村转过来的,签的合同是25年,我想再签长一点时间,村民就不愿意了,这些土地相对来说都是不怎么好的土地或荒地,好的土地农民不愿转给你。”——B

3.土地特征

土地特征主要包括土地地形、田块大小、肥力、水源等。土地平坦、田块大、水源便利的土地农户可以进行机械化耕种,对土地的日常管理也方便,农户转入土地的意愿就越大。受访地区的土地90%以上是梯田,田块不大,水源不便,使得农户转入土地的意愿有所降低。

“平地都不多,婺源的平地都不多,像我们这里都是梯田,最大的田还不到一亩,小的田就一点点,没有办法搞机械都靠人工去种植,人工成本大,不赚大钱那还差不多。”——A

“梯田为主,水源不好,所以说这里全是山区,这里水源不好。你说的政府修水利也不是说没有,有些梯田那个山坡本来就没有水,那个梯田最起码有50%就是靠天吃水,那个梅雨季节山上可能有一点水出来。水源不好种东西。”——B

4.农户对旅游的认知度

旅游在现代是个很普遍的现象,涉及各行各业。对旅游的认知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户发展家庭农场旅游的意愿,也影响农户转入土地的意愿。对旅游的认知度与农户转入土地发展家庭农场旅游的意愿呈正相关的关系。在访谈调查中发现农户对旅游的了解比较片面,主要集中在旅游促进收入增加以及游客造成破坏两方面。旅游对农场造成破坏会降低农户发展家庭农场旅游的意愿,而旅游带来收益的增加会增强农户转入土地发展家庭农场旅游的意愿。

“婺源旅游发展好,但不了解旅游,我们那个怎么了解,都是老百姓怎么能跟你们比呢。游客到我们这里旅游要吃要喝要用,老百姓的东西都是自产自销就可以赚钱。你说的发展农场旅游让游客来参观体验,这个不想。我那个茶叶可以上市的时候最起码一千多块钱一斤,游客踩坏了难说。现在游客有的素质不高,清明节的时候油菜花开了,有的游客踩坏摘掉油菜花,大多数游客还是好的。”——B

“发展家庭农场有收入旅游它也有额外的收入这是好事。在靠近篁岭那边的马路旁边有一块山地是我的,打算旅游开发后在那里种树搞点养殖,搞搞休闲家庭农庄之类的。在靠近景德镇那边,我妹妹嫁到那里,有个百多亩的平地,储水库、水沟,道路都有,可以机械化种植,想在那里搞个家庭农场发展一下旅游。但是我们现在没那么多钱投资,搞不了。”——A

5.资金问题

从农户转入土地的租金看,调查的地区土地流转方式是反租倒包形式单一,反租倒包必然产生租金问题。笔者走访的地区的土地流转租金即当年国家保护价下400斤稻谷折合人民币。理论上土地租金越高农户转入土地的意愿越低,反之意愿越高。走访的农户觉得土地的租金偏高使得转入土地的成本大,受访者不愿意转入更多的土地。另外从发展家庭农场旅游的投资来看,发展家庭农场旅游需要转入大规模土地,同时要完善农场道路、接待、通信等基础设施,投资大。而农户的资金严重缺乏使得无法完成这些投资,削减了农户转入土地发展家庭农场旅游的意愿。

“其实我搞这个家人都不支持,投资太大收益时间太长。有钱的人这样搞倒没关系像我们这样没钱就不行,这边赚那边马上就要花出去压力就大了。我今年从金华那边买几百棵桂花树苗进来请人种下去就花了三万多块钱。我弟弟他看中了也想搞,他也是没钱,到人家那里转入土地。资金不足也搞不了,比如说你租别人的田种上一百亩,每年的租金你都受不了,种上个十几年租金都要付个百八十万。”——A

“我给村民的租金每亩是当年国家保护价下400斤稻谷折合人民币,租金高了。你说的扩大规模发展旅游,这样跟你说吧,现在不管搞什么企业也好种植也好你那个规模越大越好,扩大规模要扩大投资,发展旅游也要更多投资,人的精力就这么多,那样搞的话精力就跟不上,投资也跟不上。”——B

6.政府及其政策

政府制定政策的初衷是支持鼓励农村土地流转,旅游引导家庭农场模式创新发展。但最终还得从农户的角度看农户对政府及其政策的信心。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土地流转发展家庭农场,2014年“两会”聚焦旅游引导家庭农场模式创新,这些无疑对发展家庭农场旅游及农户转入土地意愿有促进作用。但是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农户对政府及其政策缺乏信心。农户的信心不足使得农户不愿转入土地发展家庭农场旅游。

“对政府的政策不是很了解,再说政府的政策多变,每一个国家领导人上台都有自己的风格,政策法律也跟着变。像人家美国一部法律用几百年。国家政策是支持土地流转发展家庭农场旅游,但现在办事没关系还是不行。”——A

“政府每年都有政策都是好的政策,我转入的200多亩土地,当时应该是中央财政补贴的二千多块钱,但是县里乡里那些操作的有的收管理费操作费,除了那些东西就一级一级减少最后到我手上就只有一千两百块了,有的事情没法说的。”——B

7.社会网络关系

在土地流转中,社会网络关系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有血缘关系、宗族关系的,在土地流转时比较方便,转入的速度较快且遇到的困难也较少,同时关系较好的农户之间土地流转也相对较容易,社会网络关系在一定程度影响着农户土地的转入。

“其实,在转入土地的时候,要看关系,关系好的,容易商量,别人也不太会故意找你麻烦,签订协议也比较快,特别是亲戚之间,一般开口了,亲戚之间都会相互帮忙,想我就有30亩地是由亲戚朋友转入的。”——Aendprint

“我有一次,在转入土地的时候,那个农户死活不让,但是块地对我的很重要,对我的农场来是不能缺的,后面没办法,找一些好朋友帮忙,刚好有一个姓王的朋友,和那个农户关系也好,最终经过王姓朋友的协调,那个农户还是把我转给我了。” ——B

三、研究结论

影响家庭农场旅游发展土地转入的因素众多,根据上面的研究分析,主要还是文化程度、恋土情结、土地特征、政府及其政策、农户对旅游的认知度、资金问题以及社会网络,这些都从不同的方面对土地转入产生影响。

文化程度以及对旅游认知会直接影响农户对于家庭农场旅游的看法,例如是否有开发旅游的观念与想法,对于旅游是否很了解等;恋土情结会直接影响到土地的转入,导致农户不想也不敢将土地转出;土地特征也会影响土地转入,好的土地农户不愿意进行流转;政府及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农户起到指导的作用;土地流转是需要大量资金,因此资金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土地流转;同时社网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成土地的转入。

四、对策建议

为了促进农户转入土地顺利进行,推进家庭农场旅游的发展,提出以下对策。

(一)政府引导

政府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实事求是,提升农户对政府及其政策的信心。政府的政策制定要切实以广大农户的利益为出发点。对于土地租金政府可以加大对土地转出农民的补贴力度,同时减少土地租金降低转入土地农户的成本。政策执行者要实事求是把政策落到实处,把国家对农民流转的补贴全部落实到位。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到基层监察的力度,防止腐败发生。农户对政府及其政策的信心提升了,土地流转及发展家庭农场旅游才能有良性循环。

(二)发展教育事业及技能培训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升农民文化水平,鼓励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回到乡里、支持乡里发展。国家要给当地建立一个完善的小学到高中及技术学校的完善教育体系,扶持当地的教育发展。另外对农户进行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针对不同农户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培训,适当的理论知识培训同时对农户进行手把手技术教导,采用看视频和实地教导为主。另外也要配备相关的文化技术专员,随时对农户经营家庭农场旅游进行专业指导。同时普及旅游方面的知识,定期举办旅游知识展会。只有教育事业发展文化水平提高才能摆脱小农意识的束缚。农户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才能更好地经营家庭农场旅游。

(三)完善社会保障事业

广大农村的社会保障系统相对不完善,农民仍把土地当作基本生活来源保障。因此要支持农村失地人口再就业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建立包括农村失地农民、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和其他农村人口的养老保障制度。鼓励年轻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让农民从土地上分离出来,不让农民的恋土情结阻碍土地流转及家庭农场旅游的发展。

(四)拓宽资金来源,规避风险

拓宽农户的资金来源渠道,建立风险规避制度。国家要对农户进行资金支持,多渠道低成本,扶持农户土地流转发展家庭农场旅游。地方上要建立家庭农场旅游经营风险基金,县、镇财政每年根据经营情况,从财政支农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对因自然灾害等给农户造成的损失给予补偿。

(五)完善基础设施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把晓鳙村的乡村公路拓宽为双车道增大公路通车能力。开通公交车方便当地居民及游客进出。同时丰富当地的各种物资,鼓励家庭旅馆发展,加大当地的游客承载量。另外,要完善平地良田地区的水利系统,在现有水塘及合适的山谷地区建设储水库,解决土地靠天吃水的现状。针对梯田为主的特性,为当地配备小型轻便的农业机械并给与适当补贴。

(六)进行社区营造

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构建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营造社区文化,进行社区建设,能够为农户之间的交流合作营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农户建立良好的关系网络,促进其交流合作,不仅能够构建社会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直接促进旅游的发展。

五、结束语

土地流转以及家庭农场旅游在国内已大量出现,尤其在经济发达的省市如上海、浙江等,国内也有大量专家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本文根据对婺源晓鳙村选取的两位农户进行访谈调查,提供实例,看到在旅游发展初期,农户转入土地发展家庭农场旅游的意愿,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但本文仍存在瑕疵,首先选取的样本仅是婺源的一个农村,因此得出的结论可能不适用其他地区;另外,由于笔者首次使用访谈法,对于访谈法的一些要点和注意事项可能没顾及全面,且访谈法的相关技巧运用不是很好,可能使得访谈内容不全面、信息材料搜集不全;再次,笔者对于土地流转相关法律的立法问题的研究不够透彻,由于对法律知识的欠缺,关于土地流转的法律问题,缺乏深度,具体细节也有待深入研究。同时本文将乡村旅游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进行研究,这是一个创新点,近年来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很少,拓宽了乡村旅游的研究视角与内容,其次本文涉及到的社区营造将会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通过社区营造来发展乡村旅游将会成为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1]曾芸.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以贵州屯堡地区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第6期(第27卷总第118期),127-132.

[2]OPPERMANN M. Rural tourism in southern German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23(1):86-102.

[3]BRAMWELL B,LANE B. Editorial[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1999,7(3/4):179-181.

[4] REICHEL A,LOWENGART O,MILMAN A. Rural tourism in Israel: Service quality and orientation[J]. Tourism Management,2000,21(5):451-459.endprint

[5]杜江,向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旅游学刊,1999(1):15-18.

[6]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 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2):119-124.

[7]何景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3(1):76-80.

[8]刘德谦.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J].旅游学刊,2006(3):12-19.

[9]白聪霞.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析[J].山西建筑,2012,38(2):16-17.

[10]笪玲,张述林.城乡统筹旅游实验区的动力机制研究———以重庆市璧山县为例[J] .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8(5):477-480.

[11]刘丽君,郭宏杰.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907-6908.

[12]李德明,程久苗.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J].人文地理,2005,21(3):84-87.

[13]张安录,毛衡.农地城市流转与土地一级市场均衡[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34(2)

233-236.

[14]谷树忠,王兴杰,鲁金萍等.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及其效应与创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

划,2009,(1):1-8.

[15]王玲燕,邱道持等.重庆市忠县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程度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09,

25(17):326-330.

[16]何立胜,黄灿等.土地流转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协同改革[J].农村经济,2011,1:86-90.

[17]温铁军,农民社会保障与土地制度改革[J].学习月刊,2006,10:20.

[18]林翊,林卿.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保护农民土地权益[J].557-564.

[19]白家亮,王海梁.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商界,2010,1:283-289.

[20]周杨.我国土地流转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关系研究[J].经济管理,2014年第11期(总527期).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Willingness of Rural Tourism Farmers about Land Transfer--Case Study of Xiaoyong Village in Wuyuan County

RUAN Wenqi; YANG Meixia; LI Hongbo

(College of Tourism,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21, China)

Abstract: "Two Sessions"(2014) focus on tourism leading family farms model innovation. The family farms tourism will become the innovation model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The family farms tourism development inevitably involves the problem of peasant household land mobility.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is in this environment to the wishes of the farmland circulation and farmers willingness and affecting fac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s tourism.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amily farms tourism related concepts、farmers'willingness. This paper uses the interview method and the writer visited two farmers from village of Xiaoyong, Jiangwan town, Wuyuan County. Analyzing the farmers willingness, loc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farmland circulation and the family farms tourism. The results show that local farmers have moved to the farmland circulation for development tourism intention, and influenced by the land complex, the farmers degree of education, land characteristics, farmers in tourism awareness, money problems, the government and its policy factors. So according to these factors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local farmers into farmland circulation and family farm tourism development.

Keywords: Family Farms Tourism; Farmland Circulation; Farmers Willingness; Affecting Factorsendprint

猜你喜欢
土地流转影响因素
探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问题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根据、障碍和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构建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