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龙++徐玉梅++付吉娟
【摘要】旅游研究项目是旅游学者进行学术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同时也是旅游学者进行学术研究的资金支撑点。基于1987-2014年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数据,文章从旅游类基金项目负责人的基本情况、项目承担机构地域信息和项目自身信息三个角度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揭示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反映的旅游研究状况,为全面把握我国旅游研究格局提供参考,为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旅游研究格局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5.05.00x
一、引言
我国旅游研究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作为支持科学研究主要渠道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资助的旅游类项目无疑能够反映出旅游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2]。近年来,学术界针对国家级旅游项目的研究逐渐增加,如刘庆余对我国1987-2007年批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的旅游类项目进行了详细梳理,进而归纳了20年来中国旅游研究的学术态势[3];郑柳青、邱云志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统计结果中分析了社会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反映的旅游发展态势[4];朱峰、项怡娴、王春晖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87-20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93-2010) 已立项资助的 243 项与旅游相关的项目进行了分析,发现两大基金项目的选题方式均存在“去旅游化”现象[5];王慧娴、张辉等人用近5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和社会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数据探讨了旅游发展状况[6];陶鸿、汪侠、吴小根等从基金资助项目视角出发,对2004-2013年十年间中国旅游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研究[7];李经龙、付吉娟从所有已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角度探讨了我国旅游研究现状[8]。研究旅游类各种基金项目的成果逐渐增多,但是单独对30多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进行研究的成果很少。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研究现状,探讨旅游研究的方法和路径,本文对历年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进行研究,从项目负责人的个人信息、项目承担机构地域信息和项目自身信息三个角度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我国旅游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个全面地把握。
二、方法与数据
本文采用全样本的研究方法,对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批准的第一个旅游类项目起,到2014年8月19日止的所有的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进行搜集整理。1999-2014年数据主要来源于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历年资助项目”栏目,分别以项目主题词“旅游”、“旅游业”、“游憩”和“休闲”搜索,1987-1998年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来自保继刚、楚义芳编著的《旅游地理学》附录信息[9]。
文章基于1987-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从基金项目负责人的个人信息、承担机构的地域信息和项目自身信息三个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基金项目负责人的个人信息主要包括项目负责人姓名、性别、年龄,主要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承担机构地域信息主要有承担机构名称、承担机构所在省份,并根据各自承担国家自科旅游项目数量的多少对各个省份进行旅游研究实力的划分;项目自身信息从项目学科归属、项目金额和项目名称三个角度进行具体阐述,项目名称采用ROSTCM 6.0进行社会网络语义分析。
三、结果与简析
(一)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
1.项目负责人数量较多,研究体系庞大。对项目负责人姓名采用SPSS20.0进行频率统计,按照计数多少进行降序排列,对资助频率进行整理(见表1)。在280项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中,项目负责人共221位,拥有2项以上的项目负责人有38位,拥有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占总项目的34.64%。其中,拥有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最多的是陆林(6项),其次是保继刚(5项),此外拥有4项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负责人有马耀峰、吴必虎、杜军平、胡涛、郭英之。
2.项目负责人以青壮年为主,研究主体精力旺盛。对1987-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项目负责人申请项目当年的年龄进行整理归类,发现项目负责人申请项目时年龄偏向青壮年,老年较少(见图1)。项目负责人申请项目当年的年龄集中在36-40岁之间,共75人,占负责人总数的26.79%;其次是31-35岁之间,共56人,占总数的20%;再次是41-45岁之间,共55人,占总数的19.64%;46-50岁之间的学者也很多,共49人,占总数的17.5%;小于等于30岁的学者有20人,占总数的7.14%;比重最小的是大于60岁的学者,只有3人,占总数1.07%。总之,项目负责人申请项目当年的年龄集中在31-50岁之间,共有235人,占总数的83.93%,项目负责人以青壮年为主,为高质高效完成项目研究提供了精力和体力的保障。
图1 1987-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负责人年龄结构
3.项目负责人性别男性多于女性。在280项数据中,男性181项,女性99项,男女比例为1.83:1。男性在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申请和研究中占有绝对优势。在承担项目数量前十位的项目负责人中,男性占到8个,男性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研究的主要力量。此外,在99位女性中,青年和壮年的比例也严重失调,青年比重高达80%以上,女性研究者中以青年女性为主。
(二)项目承担机构地域信息
1.项目承担机构表现出一定的集聚性,项目研究承担机构较为稳定。280项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中,共有承担机构114家,其中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主要集中在师范类院校,而且以地理专业背景的机构为主,安徽师范大学24项、中山大学19项、陕西师范大学14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3项、海南大学和云南大学各10项、南京大学9项。承担项目2项及以上的机构共41家,共承担项目208项,占总数的74.29%。项目承担机构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性,大多集聚在经济发达的省区或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这表明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研究载体比较稳固。endprint
2.项目承担省区较多,地理集中程度高。从地域分布结构来看,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分布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仅黑龙江省空白),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安徽、江苏、上海、云南、陕西、海南等经济发达地区或者旅游资源丰富地区(见表2)。采用SPSS20.0软件对基础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可将承担自然科学基金旅游项目的地区分成五种类型:一是旅游研究探索区,承担项目少于10项,共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二是旅游研究参与区,承担项目频数在10-19项,共四个省、直辖市,分别是上海、云南、陕西和海南;三是旅游研究发展区,承担项目20-29项,只有江苏1个省区;四是旅游研究高发区,承担项目30-39项,有广东和安徽两个省区;五是旅游研究密集区,承担项目40项以上,目前只有北京市,是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最多的地区。
(三)项目自身信息
1.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总量逐年增加,总体增长缓慢,局部增长较快。2007年以前,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旅游类项目年均不足十项,但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2007年开始,自然科学基金加大对旅游类项目的资助,旅游类项目数量迅速增加,增长趋势较为明显,2013年达到最高值,共50项,占历年总数的17.86%。这表明资助旅游类项目力度在加大,为旅游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为推动旅游研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图2 1987-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历年资助数量(单位:项)
2.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学科归属较为集中,以地球科学部和管理科学部为主。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主要来自于地球科学部、管理科学部、信息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地球科学部是资助旅游类项目的主要学部,1987年至2014年共资助项目194项,占项目总数的69.29%;管理科学部资助的项目有61项,占项目总数的21.79%;两者资助旅游类项目占总数91.08%。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和信息科学部虽然也资助旅游类项目,但是只资助了25项,资助的比重较小,占总资助项目的8.92%。地球科学部和管理科学部是资助国家自然科学旅游类项目的中流砥柱。
图3 1987-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学科归属
3.资助金额上,旅游类项目在自然科学基金研究中地位逐渐增加,研究力度在加大。由于部分金额数据缺失,本文只分析1997-2014年的资助金额数据。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旅游类项目的资助金额最低,只有13万元,1997年到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资助金额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007年之后资助金额迅速增加,2013年达到最高额2432.5万元。由此可知,自然科学基金明显加大了对旅游类项目的基金投入,为旅游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
图4 1997-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资助情况(单位:万元)
4.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研究主题上,空间、资源研究多,产业和要素研究少。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资助倾向性明显,研究内容也比较集中。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地球科学部资助的以地理学视角来研究的旅游类项目,这类项目主要从旅游活动的空间关系、生态影响力以及地表资源等角度进行研究。如1987年我国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黄山风景区开发理论的地学研究”。另一类是从管理学角度进行研究的旅游类项目,主要运用各种管理科学模型研究旅游产业发展状况。主要以管理科学部资助为主。本文采用ROSTCM 6.0对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项目名称进行网络分析,将280项旅游类项目分为三个部分:地球科学部资助的旅游类项目、管理科学部资助的旅游类项目以及其他学部资助的旅游类项目。分别对三个部分进行网络分析,既可以了解到各个学部旅游类项目的研究重点和方向,又可以找出各个学部资助旅游类项目的差别和联系。
地球科学部资助旅游类项目多从地理学角度探讨旅游发展现状,研究内容上多从旅游地实际情况出发,体现旅游的地域性特征[10],注重开发旅游地特有的资源和保护已有的生态环境;研究方法上主要是旅游发展机制的研究、发展模式探索和发展过程的探讨(见图5)。
图5 地球科学部资助旅游类项目网络分析图
管理科学部资助旅游类项目主要是从管理学角度探讨旅游的发展方式方法,用管理学的模型解释旅游发展状况。具体来说,管理科学部从市场角度出发,探索旅游的供求关系;注重实证研究,强调旅游服务的重要性;用管理学的模型评价旅游发展的问题,如地区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旅游研究的方法以及旅游发展过程各个要素相互影响的问题、旅游发展与环境协调问题等等。
图6 管理科学部资助旅游类项目网络分析图
其他科学部资助的旅游类项目指信息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和工程与材料科学部资助的旅游类项目,这三类学部资助的旅游类项目数量较少,所以文章将这三类旅游类项目集中进行网络分析(见图7),虽然图中显示的旅游研究现状比较杂乱,但是不难看出其中的重点,研究内容丰富,不仅仅是传统旅游景点景区,更是拓展到园林、森林、公园等广泛意义上的旅游地。研究方式上更加科学深入,更多结合现代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研究。对旅游现状不再是“过去-现在”的分析模式,而是把“过去-现在-未来”作为努力的方向。引入了对未来旅游发展状况的预测机制。此外,研究也比较注重资源环境的保护、景区和游客的协调、文化因素的重要作用以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等。总体而言,这三类学部资助的旅游类项目数量虽然较少,但是在丰富旅游研究内容、引进旅游研究方法、拓展旅游影响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各个学部对旅游类项目资助力度的加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学部也会成为资助旅游研究的主力。
图7 其他科学部资助旅游类项目网络分析图
四、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已经能够完整地反映出旅游发展面临的所有问题,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旅游发展的现状。具体来说,从项目负责人角度看,项目负责人较多,但是拥有2项以上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研究者较少,说明研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主体还不够稳定,不时有新生力量的加入,旅游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旅游研究力量也有所增强。项目负责人以青壮年为主,为旅游研究提供了精力保障。从项目承担机构看,项目承担机构多为师范类学院,而且以地理学为背景的研究机构较多,这与资助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最多的学部为地球科学部相符,研究机构稳定而集中,为旅游研究提供了保障。从项目承担地域看,研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地区较多,经济发达地区或者旅游资源丰富地区比重较大,可见经济基础和资源基础是旅游研究无可比拟的温床。从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角度看,地球科学部资助的项目最多,管理科学部次之,生命科学部、信息科学部和工程与材料科学部资助的旅游类项目较少,但也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总量上说,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数量逐年增加,且局部增长幅度大于总体增长幅度。资助金额角度看,各个学部正在逐步加大对旅游类项目的资助额度,旅游研究前景乐观。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题目网络语义分析显示,地球科学部和管理科学部旅游类项目研究呈现出一定的学科偏向性,地球科学部主要从地理学角度进行旅游研究,管理科学部主要从管理学角度进行旅游研究。其他科学部资助的旅游类项目较少,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角度上都与前两者不同,是旅游研究探索新的研究领域、新的研究方法的主要力量。endprint
(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研究的不足
1.国际化程度不足。我国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国际化程度不高。研究发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研究学者中,主要是国内学者,承接机构也是国内的承接机构,而且政策规定国外学者不允许以主持人的身份申请我国国内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作为我国旅游研究的基础性项目之一应该力求实现成员国际化、视野国际化、方法国际化和研究内容国际化,尽量放眼世界、走向国际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学科归属结构有待提高。研究发现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主要来自于地球科学部、管理科学部、信息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属于地球科学部资助的项目有194项,管理科学部资助的项目有61项,两者资助旅游类项目占总数91.08%。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和信息科学部共资助了25项,资助的比重较小。因此,地球科学部和管理科学部是资助国家自然科学旅游类项目的中流砥柱。学科归属不平衡,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发展趋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主题趋于多元化。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主题分析可以看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主要研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旅游目的地的开发等这些传统的旅游研究主题,更多注重的是深度的挖掘和质量上的提高。但是从总体趋势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研究主题多元化是大势所趋。在未来的旅游研究中,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并足发展,深层次的挖掘研究和多元化的广度研究相辅相成,方能促进我国旅游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军,周晓光,李志林.1991-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GIS类项目的初步分析[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2,7(8):858-863.
[2]谭志喜,孙根年.近20年国内民族旅游研究进展——基于国家社科、自科基金资助项目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2):142-146.
[3]刘庆余.20年来中国旅游研究进展——国家自然、社科基金旅游项目反映的学术态势[J].旅游学刊,2008,23(3):78-84.
[4]郑柳青,邱云志.国家社科基金旅游项目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旅游论坛,2010,3(3):258-264.
[5]朱峰,项怡娴,王春晖.旅游研究中的“去旅游化”现象及反思——基于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分析[J].旅游学刊,2011,26(11):28-34.
[6]王慧娴,张辉.近5年旅游研究发展趋势探讨——基于对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12):1336-1341.
[7]陶鸿,汪侠,吴小根.十年来基金资助项目视角下的中国旅游研究进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5:25-34.
[8]李经龙,付吉娟.我国旅游研究20年(1993-2013年)——基于NSSFC旅游项目反映的研究态势[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7):847-851.
[9]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0]林清清,朱竑,陶伟.1987 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的旅游地理学[J].地理学报,2014,69(8):1159-1176.
System Analyses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around Tourism Research Project in China
LI Jinglong; XU Yumei; FU Jijuan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Abstract: Tourism research project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attributive point of tourism scholars for academic research. And it is also the capital support of tourism scholars for academic research.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concerning tourism from 1987 to 2014, this paper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perspectives: the applicants information,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of applicants organization and the projects information. The author expects to reveal the status of tourism research reflecting by tourism of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ourism research development status.
Keywords: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Tourism Projects; Tourism Research Patter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