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国英,苏 琴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5)
【中医护理】
穴位经皮电刺激联合利他林注射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效果观察
章国英,苏 琴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5)
呃逆俗称“打嗝”,是由于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等受到刺激后引起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促响亮的特别声音。如果持续痉挛超过48 h未停止者,称顽固性呃逆[1]。顽固性呃逆是脑卒中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轻则影响患者进食、休息,重则影响呼吸功能,引起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降低、呼吸性碱中毒,加重脑缺氧,使脑水肿恶化。临床常采用憋气、压眶、按摩颈动脉窦(单侧)以及肌注利他林等药物,效果不佳。近年来我院采用内关、翳风穴穴位电刺激联合利他林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外科2013年1月—2014年9月住院的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憋气等常规处理无效)47例,其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 48~85(68.0±7.2)岁,均经头颅 CT 或 MRI确诊,其中脑出血17例,脑梗死2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采用抛硬币法分成观察组25例,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因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发生呃逆48 h后,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内关、翳风穴穴位电刺激联合利他林足三里穴位注射。内关位于前臂掌侧,从近手腕的横纹中央,往上约3指宽的中央,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翳风在耳垂后方,耳后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4横指,胫骨边缘。利他林粉剂20 mg/瓶(苏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用2 mL注射用水将利他林粉剂20 mg充分溶解,用2支1 mL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分别抽吸2份(每份含利他林10 mg)。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取双侧足三里穴位,常规消毒,用1 mL注射器抽取利他林针1 mL,直刺足三里穴皮下,进入1~2 cm,患者出现酸、胀、麻感觉,回抽无回血,将药液缓缓注入。同法将另一1 mL利他林针行对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每天2次,3 d为1个疗程。注射完毕后运用HD-99-VB运经仪通过将4个电极置于双侧内关穴、翳风穴电刺激,采用Ⅱ档频率,总输出电压强度20 V~40 V左右 (根据患者承受情况调节),治疗时间30 min,每天2次。
1.2.2 对照组 采用利他林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并结合分散患者注意力、屏气、用力伸舌、刺激迷走神经等常规方法,方法同观察组。
1.3 疗效评价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进行疗效评定。治愈:呃逆症状消失,24 h未再复发;好转:呃逆症状减轻,或症状消失后24 h内又复发;无效:呃逆症状无明显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个疗程结束时,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呃逆一证,中医古称“哕”,早在内经中就曾提到,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控[3]为特点。频繁呃逆干扰患者进食和休息,极大消耗患者的体力与能量,甚至可影响患者呼吸,并且容易使患者烦躁不安,引起血压升高,颅内压增高,脑缺氧加重,使脑水肿恶化,最终影响患者的预后[4]。
利他林是人工合成的中枢兴奋剂,利他林一方面可能是通过中枢——内脏神经的调节作用使膈神经过度兴奋而达到抑制状态;另一方面可能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迷走神经受到抑制,膈肌松弛[5]。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合穴,刺激此穴可补中益气,调理脾胃,使阴液生化有源气机调畅之作用[6]。通过穴位注射把腧穴的功效与药物的作用相结合,增强延续针刺穴位的治疗作用,使之沿经络循行,疏通理气,加强神经核体液系统对机体的调节,使膈肌和辅助呼吸肌张力下降,从而解除呃逆症状,恢复机体功能[7]。穴位注射重在得气,是针刺治疗过程中的感觉,应把握“针感”和“手感”[8]。
运经理疗仪经皮穴位电刺激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刺激疗法,是将仪器的程序输出电极片置于皮肤特定穴位,通过皮肤穴位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以达到治疗作用的电疗方法。其可以产生与电针同样的针刺效果,已广泛运用于痛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治疗[9]。通过运经理疗仪对双侧内关穴、翳风穴进行刺激,以达到同一强度、持续穴位刺激作用。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又属八脉交会穴之一,古人总结说“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内关有和中解郁,开胸理气之功,善治心胸胃疾,翳风穴属手少阳三焦经腧穴,深处有面神经、迷走神经和耳大神经分布,刺激该穴能反射性抑制迷走神经和膈肌的异常兴奋,缓解膈肌痉挛,平息呃逆之作用[10]。同时手厥阴经与足厥阴肝经为同名经,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为同名经,根据“同名经相通,同气相求”的理论,通过调节内关、翳风穴,使肝胆经的冲上之气得以平复,达到止呃逆的目的。
中风后呃逆,多见肝克脾土,胃气上逆[11],《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五行理论认为:肝气易横克脾土。《金匮要略》曰“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临床上针刺足三里,便是实脾的重要方法,但在实脾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原发病因的治疗,故而本研究加用内关、翳风两穴,运用手经的同名经,调节逆上的肝胆气机,使之平复,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结果证实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内关、翳风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定,诸穴合用,相得益彰,疏肝和胃,理气调中,降逆止呃,值得临床推广。但在临床观察中也发现该治疗和其他治疗如针灸和药物治疗一样缺乏持续性,治疗停止后呃逆容易复发,并且由于案例数的限制,还缺乏大样本的对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及不良反应。
[1]浩育盈,李 娟,妮杨琨.中医治疗与护理在脑出血患者顽固性呃逆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9):1537-1538.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317-318.
[3]毕巧莲.针药联合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2(19):112.
[4]孔万权,龚裕强,孙来芳,等.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顽固性呃逆56例临床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9,4(5):343.
[5]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组织编写.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1328.
[6]员 珊,王 珩.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J].中医中药,2013,20(2):115-116.
[7]曲 梅,宋建聪.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2):185-186.
[8]周 丹,刘桂霞.改良穴位注射技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评价[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6):1328-1330.
[9]陈新华,方华瑾,苏 琴.中医穴位电疗技术在痔术后尿潴留病人中的临床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6):710-712.
[10]王玲玲,王启材.当代针灸临床治验精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2.
[11]林俊和.中风后呃逆的病机研究[J].光明中医,2013,28(2):356.
Effect of Acupoint Transcutane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Ritalin on Intractable Hiccup for Stroke Patients//
ZHANG Guo-ying,SU Qin
目的观察内关、翳风穴穴位电刺激联合利他林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9月47例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内关、翳风穴电刺激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利他林;对照组采用利他林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3 d后评价疗效,并对治疗有效的患者评价起效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的起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内关、翳风穴穴位电刺激联合利他林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治疗效果显著。
脑卒中;顽固性呃逆;穴位注射;穴位电刺激;利他林
R473.5;R248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4.066
2014-11-11
浙江省康恩贝医院管理软科学研究课题资助项目(2013ZHA-KEB318)
章国英(1974-),女,浙江杭州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
江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