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相似度检测工作的思考

2015-12-17 15:52:00
关键词:学位论文研究生

刘 蓉 洁

(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陕西 西安 710054)



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相似度检测工作的思考

刘 蓉 洁

(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陕西西安710054)

摘要:研究生学位论文相似度检测工作的开展,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但也容易引发一系列的问题。高校要科学引导,合理管控,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树立诚信学风,从源头把控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关键词:研究生;学位论文;相似度检测

论文相似度检测,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论文查重”,是通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论文主体进行识别检测的方法,通过系统的计算与运作,以“复制比”、“重复率”等直观形式呈现检测结果。作为一种直观且操作简便的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方式,目前被我国几乎所有学术期刊社所采用,甚至各个高校也将这一手段用于控制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使之成为学术论文发表和学位申请必过的一关。可以说,相似度检测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规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宝”。然而,“查重”工作也产生了许多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研究生学术论文相似度检测应用情况

目前国内学术论文相似度检测系统很多,其中,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等检测系统使用较为广泛。不同的检测系统收录的资料库各不相同,大多都收录了全学科的文献资源。类型包括期刊、学位论文、报纸、互联网等资源,但各检测系统收录年限和范围不尽相同,这是影响检测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个影响检测结果的是检测指标的设置。以知网、万方和维普为例,三个系统都有总复制比指标,除总复制比外,知网有去除引文或本人文献的复制比,还有重合字数、疑似段落数等详细检测指标;万方有参考文献相似比、剩余相似比指标;维普有“引用率”、“复写率”和“自写率”三个指标[1]。总体而言,不论哪种检测系统,本质上都是对文字进行一定规则的检测。

目前国内高校对研究生学术论文的相似度检测结果有严格要求,一般在10%~30% 的范围之内,不合格学生按检测比例高低进行处理,轻者要求修改后重新检测,严重的则推迟毕业或拒绝授予学位。

二、学位论文质量评定单纯依赖检测系统的弊端

1.检测系统本身存在缺陷

检测数据库类型不全。学位论文撰写时图书和外文资料类文献引用非常重要,然而这部分却是检测数据库中的薄弱部分。目前的查重系统比对资源库都是以期刊、学位论文、报纸、会议、网络等论文资源为主,并没有收录图书,虽然知网收录了一些字典、词典、百科全书、图录、表谱、手册、名录等,但还远远不够,而且作为论文写作参考中的重要部分的外文文献总量差距很大[1]。

检测技术有待提高,论文核心观点、结构难以检测。众所周知,学术论文中的文字不可能全部是作者自己的创新,真正属于作者的创新只是文中部分的核心观点,这些核心观点以及论文的结构才是文章的灵魂所在。而核心观点需要通过引用已有学术成果来论证。然而论文检测过程是由计算机程序来实现的,这些计算机程序采用各种分析技术对论文进行语句及语义分析,但很难具体分析观点和结构等文章的核心内容,因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容易诱发隐性的学术不端行为

在学生的需求推动下,催生了社会上的“预查重”、“反查重”产业。据媒体报道,在毕业季,有的淘宝网店仅为毕业生提供论文“预查重”有偿服务一项,其月收入就超过100万元[2]。不少研究生通过网上购买软件或在网上事先检测,再对标识抄袭的段落与语句进行句式或表达方式修改,甚至有的在全文观点几乎全盘抄袭的情况下,仍能通过检测。隐性的学术不端行为由此而生,学术不端形式不断变换花样,不良学术风气盛行,学术规范威信扫地。

3.造成教育功利化倾向

论文检测系统的使用,使得高校对论文的评价体系变得单一,师生们紧盯“重复率”等指标,用电脑替代人脑,把学术论文的质量交由电脑系统来作简单判断。研究生教育和管理逐渐受到工具理性的影响,过分关注类似显性指标。在这些显性指标的“需求和指引”下,大学盲目追求各类数据,重学术成果排名;教师轻教学,重科研;学生热衷考级考证。教育日益功利化,这也是造成研究生基本功差、科研能力低、缺乏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到最后论文撰写阶段只能利用各种手段蒙混过关。

4.影响学位论文质量和创新性

论文查重检测的是论文中文字的复制比,事实上难以对论文质量进行判断。在查重的压力下,一些学生为了降低重复率,对现有研究内容成果不加采用,本质上也是违背学术研究规律的[3]。 其次,科学研究对资料有着高度的依赖性,也即是“有多少资料做多少东西。”[4]可以说大量查阅资料是写作的基础,合理的引用和参考资料是论文写作的必要条件。对文献的引用应当以论述的实际需要为限,而不是应以“查重”规定为限[2]。这类问题尤其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更为突出,在引用文献时候的过度谨慎容易引起脱离文献搞研究的风气。研究生为了避免“重复”,文章中到处充斥着改编后“自己的话”,论文的语言美难以展现。一些学生为了降低“重复率”,往往将论文改得面目全非,论文的可读性、内在逻辑性以及成果的科学性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学术论文质量。

三、 规范学术不端行为的路径探讨

高校对学位论文进行“查重”,本意是检验研究生论文质量,遏制学术不端行为。但以目前的效果来看,论文质量并未因“查重”而提高,学术失范、学术不端等现象也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从高校内部来看,反学术不端应贯彻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以及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

1.强化学术道德,重树诚信学风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冲击巨大。在利益的驱使下,见利忘义、放弃诚信、追求利益最大化成为很多人的追求。蔓延的不良风气渗透到了社会各个角落,也影响着高校。近几年高校热衷追求排名、追求规模,缺失了学术道德教育以及相应的约束机制。

遵守学术道德,恪守学术规范是高校育人、治学的基石,学术道德教育对规范学术不端行为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科学道德应该作为研究生科研的第一课。而实际上高校在研究生培养时几乎不开设科学道德的任何课程。

首先,高校应根据研究生的特点,进行相应的科学道德教育,积极发挥正面引导作用。并将学生的学术道德修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进行严格考核。其次,制定学术道德规范,引导师生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将学术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制定各类约束机制,清晰界定各类学术不端行为,明确学术活动规范,细化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罚规定,使之有章可循。对学术不端行为者,在研究生入党、评优、奖学金评定等各方面实行一票否决。

2.实施导师负责制,发挥导师组作用

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导师的指导密切相关。导师的人格魅力、道德修养、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工作作风等个人素质直接影响着研究生。

强化导师负责制,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首先,规范导师的遴选。要将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作为遴选的首要条件,应从严要求,宁缺毋滥。其次,健全导师管理制度,对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过程进行监管。成立导师组,方便导师间的交流,发挥集体优势,博采众长,提高指导水平。再次,加强师德建设。将师德状况纳入到导师的考核和评价内容中,把研究生培养质量作为导师考核的重要指标。

3.引入科学评价机制,规范“查重”工作

科学的学位论文评价机制是推动研究生学术道德以及提高科研能力的“指南针”。因此,合理利用、客观对待“查重”工作是当下需要关注和沉思的问题。首先,合理确定学术论文检测相似度。将重复比的上限设置为多少,各个高校要求并不一致,存在较大差异。作为管理机构,在检测度的设置时需要充分考虑本校学生实际和各学科专业实际,在兼顾正常学术资料引用参考和学生论文原创的同时,避免出现盲目抬高限度或让查重形同虚设的情况。其次,预防各类投机行为的产生。目前来看,查重工作中的漏洞在现实中是存在的,也较难监控。有些研究生投机取巧,在提交论文时,检测版本、答辩版本、送审版本不是同一版本,有意规避“查重”,意图蒙混过关。为此,研究生管理部门应出台论文“查重”的相关规范,设计科学的工作流程,预防学生的投机取巧行为。

4.改变传统质量检查式管理,引入全程质量管理理念

传统的质量检查式管理的一般做法就是学术论文答辩前的论文重复率检测。将重复率作为论文质量评定的重要指标,学校试图通过这个显性的标准来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要保障学位论文整体的质量,必须引入全程质量管理理念,从研究生入校开始对培养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即从源头——过程——结果全程进行监控[5]。

首先要把好选题关,变被动为主动。导师要指导研究生学术论文选题设计,选择学生真正有兴趣和擅长的方向,兼顾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其次,监控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管理研究生学术论文撰写和预答辩的整个流程。导师应对研究生论文前期准备、调研内容、实验过程、撰写过程的真实情况进行详细了解,通过这种追踪式督促与引导,把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解决在“萌芽”状态。

其次要把好科研关,使研究生真正进入科研角色。研究生是否真正进入科研角色是决定论文质量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但实际上,并非每个研究生都能够参与其中。研究生的科研大多是在导师的团队中进行,较为单一,要以与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契机,在学校层面建立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将研究生真正纳入实际的生产科研活动,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和团队科研氛围的感染下,科研的基本功必将稳步提高,学术不端也将迎刃而解。

总之,学术论文“查重”不是万能的,单纯使用其作为学位论文评价工具会产生很多弊端。规范学术不端行为必须尊重科学规律,不能只在“终点”堵,更应在“源头”上想办法。高校要改革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规范学术道德,重树诚信学风,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重视研究生教育管理,强化导师责任制,改单一标准为多元化考核和评价体系,在培养的各环节把关,从根本上规范学术不端行为。

参考文献:

[1]李志明.知网、万方、维普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比较研究[J].人学图书情报学刊,2015(1):61-64.

[2] 卢威.学位论文“查重热”的冷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1) :64-66.

[3] 张军,赵清华.学位论文复制比检测:问题、对策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 (11):38-41.

[4] 刘献君.论局等教育研究的规范化[J].高等教育研究,2013 (11):42-48.

[5] 杨同毅.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有关理论问题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3):52-56.

责任编校:汪沛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15)04-0146-03

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5.04.036

作者简介:刘蓉洁,女,陕西西安人,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工程师,硕士。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基金(14JK1453);陕西省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12ZX12)。

*收稿日期:2015-07-15

网络出版时间:2015-08-20 12:55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50820.1255.036.html

猜你喜欢
学位论文研究生
研究生美术作品欣赏
大众文艺(2023年1期)2023-02-08 02:56:36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现状分析及提高办法
基于话语分析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写作的对比研究
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96期)2016-12-22 23:39:17
浅谈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考试周刊(2016年37期)2016-05-30 17:28:22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研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