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教育实践初探
——以高职生为例

2015-12-17 15:41李滟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济源459000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院校高职

李滟(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济源459000)

“有教无类”教育实践初探
——以高职生为例

李滟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济源459000)

“有教无类”教育理念主张教育公平,包容个体差异,关注人的发展,适宜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应该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运用科学有效的育人方式,全方位提升教师的能力水平,采用与时俱进、常教常新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实现人人成才。

“有教无类”;教育实践;教育公平

“有教无类”一词出自《论语·卫灵公》,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并主张的施教理论,原意为“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随着时代的进步,“有教无类”主张得到了不断延伸和发展,除了扩大教育公平之外,还扩大了教育对象,包容了个体差异,关注了人的发展。[1]这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脉相通,因此,把“有教无类”教育主张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是当前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本文以高职生为例,对“有教无类”教育实践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对于解决当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特点分析

据2012年教育部教育公报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442所(含独立学院303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145所,高职(专科)院校1297所。从数据上可以看出,高职高专院校已经占据了普通高校的53%以上。当前,除提前录取的批次之外,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大体按照一本、二本、三本、高职高专院校的顺序来录取学生。从高等教育层次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录取的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差。这些学生除了90后大学生具有的价值观念务实、自我意识较强、受挫能力较弱、重视个人享乐等共性特征以外,还有以下几个较为明显的特点。一是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当今,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在高等教育这个层次内,高职院校的学生成为最底层。由于多数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加之高等职业教育仍然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方式,重文化理论课,轻技能训练课,学生听不懂,没兴趣,逃课、混课、溜号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没有职业规划,学习目的不明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前途渺茫,对毕业以后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没有规划,不知道、不清楚,得过且过,明日再说的做法很流行,没有明确的目标,学习缺乏动力。三是缺乏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世俗化。有一部分高职生娇生惯养,从小是儿皇帝,长大一点变成了“少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享受,不知感恩,独生子女的优越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放大和变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重变形。四是以自我为中心,沉湎虚拟世界。近几十年,互联网把人们带入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广阔世界。特别是青少年,在互联网虚拟世界,可以为所欲为,心理欲望得到了极大满足,现实世界里的不满与束缚,在互联网世界里完全得到解放,在那个世界,自己就是国王,是天使,一切幻想都可以得到满足,自我中心的感觉像鸦片一样令青少年沉迷。西方一些国家,已经把互联网作为争夺天下的一个重器在全世界使用。在实际工作中,也的确存在这样的现实。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家长坚持不懈的教化,学校长期一贯的培育,学生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很可能因为互联网的一条虚假信息而瞬间土崩瓦解。五是缺乏人格独立,自卑与反叛并存。高职学生,一般是就近上学。尽管上了大学,仍在父母的庇护下生活学习,凡事皆由父母决断,个人缺乏判断力,父母决策遂意时便依从,不遂意时就反叛,自卑与孤傲并存,偏狭与极端同在。

二、“有教无类”实践三步曲

“90后”高职生在开放的、宽松的、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自身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有教无类”教育实践是解决当前高职院校教育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它以最博大深厚的爱心尊重学生、宽容学生、欣赏学生,以适宜教学方法,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有教无类”教育的思想,因材施教,实现人人成才是“有教无类”教育实践的三步曲。

(一)树立“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是前提

“有教无类”教育思想归纳起来是培育塑造学生,真心关注关爱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的教育。

1.“三平”思想

“有教无类”,首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把爱作为贯穿教书育人的一条主线,把真诚作为和学生相处的基本原则;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把教育看作自己的事业,平凡中倾注深深的爱,平静中饱含浓浓的情,平常中体现诚诚的心,全身心地追求着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2.“三不”理念

有教无类,针对教师而言,要求人人做园丁而不是单纯做伯乐。园丁是全面去培养和浇灌每一株幼苗(即每一个学生),而伯乐只是把少数优秀分子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2]始终树立不怕学生有缺点,不嫌弃学生基础差,不苛求学生必须有完美表现的“三不”理念;推行欣赏教育法,善于使用表扬奖励,不放大缺点,不嫌弃学生。

3.“三不要”原则

“有教无类”有针对性地关注不同群体的学生,要求高职学生,不要过高估计自己,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定太高的目标。一是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不好高骛远,虚心向别人请教学习;二是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坚定地向目标努力奋斗。

(二)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是关键

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材施教主张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将教育教学与实践探索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教育。

1.把品德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高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特点,从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培养。加强交流沟通,通过运用卡片寄语等方式,巧妙地和学生进行交流,传递关爱、鼓励、信任、赞扬等等,融洽师生感情,帮助同学树立信心;加强人文关怀,通过讲述励志故事、人文知识,运用各类讲堂等,惟妙惟肖地把这些人文知识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成长;加强环境影响,通过主题教育等方式,营造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2.把创新方法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创新思路,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总结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如总结经验口诀法是通过总结一些易学、好记、有用的经验口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幽默表演教学法是教师个体根据自身情趣爱好、思维特征与表达习惯,在原本固定的知识和理论中加入幽默表演艺术,运用比喻、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以轻松、诙谐的情调来表达深刻的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品教学法是通过作品的学习、创作等来学习知识,实现学习目标,达到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加深记忆。

3.把实践锻炼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因此,投身到社会中去进行实践锻炼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把实践教育纳入思想教育工作中,充分利用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勤工俭学等平台,组织大学生深入到社区、乡村、山区等,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提升能力。

(三)实现“有教无类”、人人成才是目标

针对个体差异,在水平参差不齐的高职生中实施“有教无类”教育思想,最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育人目标。

(1)培育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学生。针对相对优秀的群体,重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这部分学生成长为个人综合素养、专业能力等都相对优秀的学生。

(2)培育一批优秀蓝领。在高职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弱,对学习兴趣不浓但实践动手能力强。这部分学生应在强化专业素养的同时,强化他们的人文素养,使他们成长为优秀蓝领。

(3)培育一批有专长的优秀学生。在高职学生中还有一部分学生成绩不突出,实践动手能力不强,但有组织协调、语言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在教育实践中重点为这部分学生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使他们成长为具有一定特长的优秀学生。“有教无类”教育实践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机会、提供平台,帮助大学生成长为一批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有教无类”育人实践的几点启示

“有教无类”教学思想在高职院校培育人才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育人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有教无类”教育思想实践过程中,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要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

“有教无类”教育思想主张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为最终目标。对于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要理解青年学生,尊重年轻人,巧妙地把亲和、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运用到教学中去,建立教师与学生平等、互信的教育关系。要建立师生平等和谐的教学方式,就要求教师必须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来说,进入大学之前在初中、高中阶段都不是学校最优秀的学生,来到大学校园之前一般很少得到学校的关注和老师的喜爱。因此,从学生的内心来讲,更加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喜爱,更加渴望得到认同。老师的尊重会使大学生认同感增强,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信心,面对生活的态度会更加积极乐观。另外,对高职大学生必须严格要求。尊重、信任并不等于放任和纵容,对高职大学生应该严格要求。高职院校大学生相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对自己的要求标准不高,因此,只有严格要求,才能使学生又好又快地成长。严格要求不等于苛求学生,不嫌弃、不放弃、不苛求是当前应对高职学生的必要态度;和别人比态度,和自己的过去比结果是当前对高职学生的正确要求标准。

(二)要运用科学有效的育人方式

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塑造学生纯真完美的心灵。一是必须爱学生。爱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倾注了爱的事物才是生动的、完美的。对学生的喜爱是实施“有教无类”教育实践的首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人,真正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培养学生,学生才可能敞开心扉,和老师成为朋友、成为益友,才会亲近老师、爱戴老师。二是必须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努力发现并挖掘所有蕴含人格教育的资源,通过隐性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渗透,营造良好氛围,使大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三是必须有的放矢地把优秀先进文化融入育人全过程。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明的文化积累,是指引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先进文化。要把优秀先进文化融入育人过程中,以传统文化影响人、教育人。

(三)要全方位提升教师的能力水平

做新时期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但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包容学生、爱护学生。一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海纳百川的胸怀。90后高职生充满朝气、活力四射,但他们不愿受约束、思想前卫。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宽阔的胸怀,能够包容、理解和尊重学生,欣赏他们的优点,包容他们的缺点,尊重他们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亲近学生、了解学生,才能因势利导,从本质和根源上对高职生加以引导和教育。二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较好的素质修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在理论知识方面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具备优秀的人格魅力,能够通过自身修养去熏陶和影响学生,只有如此,才能够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才能够使90后大学生信服和尊敬。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全方位完善自我,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努力成长为一个让学生接受并且喜爱的人。三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较好的职业能力。当今社会,时代发展日新月异,要想成为站在时代前沿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努力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参加培训、向老教师老专家学习、阅读书籍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把最先进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培育人才的重要使命。

(四)要采用与时俱进、常教常新的教育方法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于90后的年轻学生来说已经不具备任何吸引力,要想使高职学生能够接受并且喜欢,必须创新思路,采用与时代接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一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和大学生进行交流沟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QQ空间、微博、微信等是大学生之间交流思想的主要平台。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开通微博、微信,以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学生。二是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高职大学生的教育方式。对高职大学生来说,纯理论教学的方式显然不太适合。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教育模式,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形式,培养大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三要重点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不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校、系部、班级、宿舍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通过定期座谈、个别访谈、网络浏览等方式,了解学生心理需求,掌握学生动态,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有教无类”教育思想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对高职院校和高校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高职院校要积极倡导“有教无类”教学思想,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高职院校全体教师要树立“有教无类”教育理念,积极探索科学可行的教育方法,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不断推进“有教无类”教育理念的运用和推广。

[1]施旭东.孔子“有教无类”主张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昆明冶金专科学校学报,2008(2).

[2]马晓倩.浅谈“有教无类”[J].艺术研究,2007(4).

(责任编辑:陈丽娟)

"Make No Social Distinctions in Teaching Practice of Education"——Taking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s an Example

LI Yan
(Jiyuan C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Jiyuan 459000,China)

"make no social distinctions in teaching"education advocates the education fair,inclusiv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focus on human development,is suitable for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o establish equality and mutual trust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the teaching methods,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to enhance teachers'ability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the ordinary education method,new often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and the appropriate person,realize all talent.

"make no social distinctions in teaching";practice of education;education fair

G710

A

1673-2928(2015)03-0122-04

2014-09-02

李滟(1975-),女,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院校高职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究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