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夫艺术歌曲创作与德奥民间音乐的关系

2015-12-17 15:41李亚希宿州学院音乐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沃尔夫舒伯特艺术歌曲

李亚希(宿州学院音乐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沃尔夫艺术歌曲创作与德奥民间音乐的关系

李亚希
(宿州学院音乐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以沃尔夫艺术歌曲的创作及创作风格演变为线索,通过对德奥民间音乐传统的追溯,探析德奥艺术歌曲产生和发展历程中风格演变的轨迹。在肯定沃尔夫对德奥艺术歌曲创作传统继承性的基础上,分析其艺术歌曲创作风格及技术手段上的创新性,明晰沃尔夫艺术歌曲创作对德奥艺术风格向现代转型的内驱性影响。

沃尔夫;艺术歌曲;德奥艺术歌曲

历史的继替在时代车轮的碾压下,一次次地推翻旧传统建立新传统。新旧的循环往复使原本新的传统在经历了特定时代不同参与者的巩固加以定型化之后,又逐渐从现有新的传统变为旧的事物,继而在创新的驱动下沦为历史;新的传统再次获得建立,又再次被巩固、被推翻到再建立……如此这般循环往复,传统的继替需要打破者,同样也需要建立者。音乐艺术传统的发展和演变也是如此,同样贯穿着这一新旧交织的历史规律,在历史的时空环境下需要由特别的人以特别的方式推进音乐传统的发展,完成音乐传统的新旧继替,沃尔夫就是其中的一员,一个为艺术歌曲的传统新旧间的继替做出重要贡献的奥地利音乐家。本文以沃尔夫艺术歌曲的创作及创作风格演变为线索,通过对德奥民间音乐传统的追溯,探析德奥艺术歌曲产生和发展历程中风格演变的轨迹,在肯定沃尔夫对德奥艺术歌曲创作传统继承性的基础上,分析其艺术歌曲创作风格及技术手段上的创新性,明晰沃尔夫艺术歌曲创作对德奥艺术风格向现代转型的内驱性影响。

一、沃尔夫艺术歌曲创作

(一)沃尔夫生平与主要作品简述

奥地利作曲家胡戈·沃尔夫(Hugo Wolf,1860-1903),生于维也纳温蒂斯格拉茨城的一个商人家庭,自幼显示出了极高的音乐天赋,1875年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在这里,他设法与瓦格纳会面,又结识了马勒,并成为瓦格纳的崇拜者。两年后沃尔夫离开学校,依靠自学和友人的资助继续创作。19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是其创作的高峰期,在1898年不幸患病后逐渐停止写作,1903年病逝。

沃尔夫一生创作了包括歌剧、艺术歌曲、钢琴、管弦乐曲、室内乐等体裁的创作,其中尤以艺术歌曲的创作成就最高,被认为是继舒伯特和舒曼之后的又一位艺术歌曲大师。沃尔夫重要的歌集作品有:成名作《莫里克歌曲集》(1888年,53首),《歌德歌曲集》(1890年,51首),《意大利歌曲集》(1891、1896分二集发表,46首),《西班牙歌曲集》(1891年,44首),《艾恒多夫歌曲集》(1891年,20首),《米开朗基罗歌曲集》(1897年,3首)等六部。

(二)沃尔夫创作风格特征简述

首先表现在诗性的语言与旋律的深度结合上。在西方艺术歌曲作曲家中,舒曼以极高的文学修养开拓了艺术歌曲创作注重挖掘歌词内容的诗性意义。沃尔夫同样也有较高的文学修养,他继承了舒曼的创作传统,着力发展艺术歌曲创作要以结构的内在美感烘托诗性意境的艺术理想。因此在沃尔夫艺术歌曲歌词的选择上,他力求富有诗意表现的歌词形式,重视诗词的内在精神表达,用吟诵式的旋律烘托歌词的语意,通过诗与乐的相融展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精神内核。

其次表现在音乐表现手段的多样性上。沃尔夫假借一切可以利用的音乐表现手段以丰富音乐效果,通过对民间曲调的借鉴、交响化的音乐织体形态、钢琴伴奏中为突出音乐效果而加入的特性音型以及和声进行的使用等多种手段进行形式上的创新,大大丰富了艺术歌曲的语言形式,从而促使音乐形式和诗词在内容上实现完美的统一。

再次表现在音乐中朗诵性质音调的使用上。舒伯特艺术歌曲首先实现了对歌曲朗诵性质音调的开拓,继后舒曼也将朗诵性质的音调引入到作品之中,以作为丰富音乐旋律表现力的补充手段。沃尔夫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将朗诵性质的因素贯穿于整首作品之中,声乐与器乐部分的创作通常以诗歌的韵律为主体,配以与之相合的节奏和旋律形式,在精准突出诗作意境的基础上,用类似咏叹调的方式表达诗歌的韵律。

最后表现在沃尔夫艺术歌曲的独创性特征上。不可否认沃尔夫的艺术歌曲创作继承和发展了德奥悠久的创作传统,包括对舒伯特和舒曼个人某些风格的继承和发展、对当时艺术歌曲创作惯用的音乐语言的继承和发展,但是沃尔夫歌曲创作中却显现了其独创性的一面。同德奥传统和舒伯特风格相比较,沃尔夫民歌风格的歌曲选材同民间音调间的关系变得不再紧密,更多的是创造性的音调,这些尤其是在沃尔夫那些与个人的情感体验密切相连的作品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二、沃尔夫艺术歌曲创作与德奥艺术歌曲及其风格的现代转型

(一)德奥民间的音乐传统与沃尔夫艺术歌曲创作

艺术歌曲一词来源于德语“kunstlied”,它产生于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初的德奥,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迅速盛行于欧洲,流行于世界各地,受到了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仅欧洲范围内而言,艺术歌曲就因为创作传统以及美学认同的不同而有相异的称谓,如melodies(法)、romance(俄)、madri⁃gal(意)。从表象上看,这仅仅是相同的艺术形式流传到不同的国家和区域被赋予的不同名称,其实不然。称谓的不同不仅仅反映出不同的国家对其叫法上的差异性,更重要的是在音乐的不断发展历程中逐步演变而成的艺术创作传统和风格上差异性的体现。

上文提到新旧传统间的继替需要特定时代不同参与者的参与。就音乐传统而言,参与者的身份被凝练为不同时期的音乐家。他们通过个人的艺术创造活动赋予作品以鲜活的生命力,以此组构的艺术传统也便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艺术风格的相对稳定意味着变化的存在,它存在于大的历史环境下,也存在于小的个人风格中,因而对德奥艺术歌曲发展脉络的梳理,是把握其艺术传统风格演变的关键所在。

艺术歌曲虽可以说是浪漫主义音乐中极为重要的艺术成果,但其创作传统生发的历史渊源却可谓久远。早在舒伯特艺术歌曲创作作为艺术歌曲体裁形式被定型化以前,“作曲家们写歌已经有数百年,但此前歌曲只被看成一种边缘的音乐体裁”。[1]艺术歌曲的传统可以溯源至“8世纪后半叶古高地德语脱离其他日耳曼方言,成为独立语言的过程中产生的,”[2]欧洲中世纪中后期德国游吟诗人以单声方言歌曲形式演唱的爱情歌曲使其影响进一步扩大。文艺复兴之后,人文主义意识和市民文化需要的觉醒加速了音乐创作中对新风格新传统的呼唤。德国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被称为利德的复调的歌曲形式,并且随着多声部音乐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至17世纪初期左右,抒情歌曲形式的利德作为一种新的独唱声乐体裁形式出现。当海因里希·阿尔伯特(Heinrich Albert,1605-1651)用德国的民间音调配以德国诗人的诗作进行歌曲创作之后,方才奠定了德奥歌曲创作最初的风格。伴随着18世纪中叶柏林乐派的兴起,特别是在C.P.E.巴赫等人的努力之下,在仍然以民歌风格为素材创作的单声歌曲的基础上加入完整的器乐的伴奏,为歌曲情感和意境的深刻表达以及现代艺术歌曲的雏形提供了更丰富的歌曲表现手段,也在风格上逐渐形成了区别于欧洲其他国家的独特标志。

德奥艺术歌曲在萌芽阶段,思想启蒙对市民阶层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审美心理上对单声利德的创作提出了可唱可奏的表现形式,以民歌旋律的易唱性配以简洁明了的伴奏样式共同推进歌词中情感和意境的表达。在表达方式上,“德国民歌经常都是使用自然音阶,并且不喜欢使用大音程。半音阶是很少使用的:只有有时用作经过音或者插入音,大都用在起拍,绝对没有连续超过三个半音进行的”。[3]因而德奥艺术歌曲中将民间音调中自然音阶的进行加以提炼和借鉴的创作手法屡见不鲜,舒伯特的作品就时常出现此类的素材。在沃尔夫的著名歌集《莫里哀歌曲集》中,如《春天》《健行》《漫游所见》均借鉴了德奥民歌的素材进行创作,可见德奥艺术歌曲的传统深深地植根于德奥民间歌曲的传统之中。

(二)德奥艺术歌曲传统的定型、发展和演变

艺术歌曲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欧洲盛行一种抒情歌曲通称艺术歌曲。其特点是歌词多半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较复杂,伴奏占重要地位。”[4]由此可知,艺术歌曲的源头在欧洲,欧洲艺术歌曲的源头在德奥。德奥艺术歌曲的传统最初是由“歌曲之王”舒伯特在继承了德奥民间歌曲传统的基础上确立的,也是他将德奥艺术歌曲的创作传统定型化。

虽然德奥艺术歌曲的创作传统深深植根于德奥民间音乐,但是在形式上艺术歌曲还是与民歌有着本质的区别。最大的区别首先体现在歌词的选择上。艺术歌曲的歌词是格调高雅的诗词作品,作曲家以此为基础用原创性的音调去揣测、理解和倾诉诗中所表述的情感元素,民歌的诗性特征和原创性特征要远远弱于艺术歌曲,但艺术歌曲和民歌音调间却有互相影响的关系。艺术歌曲的传统植根于民间歌调的关系上文已做了相应论述,此处不再赘述。艺术歌曲对民歌的影响此处举一例说明。在舒伯特的歌曲创作中,其旋律音调的来源与民歌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舒伯特的一些艺术歌曲的音调也反过来从专业的层面回归民间,这也足以体现舒伯特艺术歌曲流传范围之广、创作成就之高、影响力之大。

从伴奏乐器上看,早期利德通常是以琉特琴为代表的弦乐器为主要伴奏乐器;在键盘乐器兴起以后逐渐发展为键盘乐器与弦乐器两种常见的伴奏形式。19世纪之后钢琴进一步普及,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日新月异,所以此后的伴奏乐器尤以钢琴最为重要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当19世纪以后艺术歌曲的伴奏乐器与钢琴固定相连时,艺术歌曲在创作技法的专业性探索上又更进一步。因为艺术歌曲伴奏不是仅仅地伴唱,而是要通过其优美的肢体语言和技法手段同旋律一样共同揭示作品的情感内涵。在调性的布局、和声的使用、织体的变幻和音乐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上,引得无数音乐家在实践中探索。这一过程风格的流转可以从宏观上使人体会到技法的变化引发的风格变迁。

艺术歌曲的传统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相对发展的。音乐家对艺术歌曲内容、表达方式和自身审美观念的认识深入思考与探讨的过程,推进了艺术歌曲传统的发展和演变历程。在浪漫主义时期各种观念、技法、思潮交织发展的时代,艺术歌曲传统和浪漫主义风格的演变仅仅就德奥来说即产生了由不同的音乐家组成的两条发展主脉,一条是由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所开创的,另一条则是由沃尔夫、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以及勋伯格所完成的。

(三)沃尔夫艺术歌曲与德奥艺术歌曲风格的现代转型

浪漫主义时代由于“思想的启蒙”和“戏剧的狂飙”,导致德国浪漫主义美学更加关注人体心灵内部带有哲学美感的情感体验。德奥艺术歌曲传统的奠基者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通常被认为是具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它们往往将自我的伤痛揉为诗性情感内容的表达。音乐家舒曼和勃拉姆斯是舒伯特开创的德奥艺术歌曲传统风格的继承者,但相比较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二人在发掘作品思想的深刻性以及着力于细腻的心理刻画上都有了进一步发展。他们以娴熟的技法为依托,在探寻诗意表达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对钢琴伴奏的表现力的挖掘。当然,即使二人在创作上存在着极强的承继性关系,对于艺术歌曲审美价值的认同上还存在差异。舒曼更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歌词的敏感而使他强调耽于幻想的诗性意境的塑造,勃拉姆斯则更关注旧有的德奥传统,注重对民间色彩的把握以及宗教元素写作。

在对传统中诗化情感的进一步继承上,沃尔夫在其艺术歌曲表达的方式上有了新的转向。德国浪漫主义晚期美学更加倾向对生命哲学意义的个体思考,对待情感的方式也更为客观,因此沃尔夫将传统美学中对主观情感的强调转向了客观性的描述。在主观性色彩浓郁的诗化语言中感悟和探寻本我的存在,这成为浪漫主义晚期艺术歌曲创作传统的新动向。

舒伯特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重要性被强调。随着浪漫主义艺术歌曲创作高峰的到来,钢琴伴奏的地位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伴奏,而逐渐发展到与声乐共同平衡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的作用。在舒曼的某些作品中,钢琴的表现力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开始逐渐有超越声乐之势,但终归还是在德奥传统的形态之中。沃尔夫深受瓦格纳的影响,其钢琴伴奏在风格上有了较大拓展,音乐的表现力、独立性进一步增强,有的则独立于歌词之上,对浪漫主义后期的艺术歌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浪漫主义以后管弦乐的迅速发展,到浪漫主义末期的艺术歌曲创作中管弦乐伴奏形式开始逐渐成为对传统钢琴伴奏的进一步扩张,它试图通过交响性的音乐效果衬托音乐的内涵,音乐也由此增强了强烈的戏剧效果,这一点在马勒和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浪漫主义末期,德奥艺术歌曲创作在瓦格纳创作美学的影响下,由沃尔夫引领了作曲技法和美学观念的新时代的到来,经由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的发展,在勋伯格的手中完成。在瓦格纳手中,大量半音阶手法完成的旋律音调和交响性的钢琴伴奏形态经历了沃尔夫等人的贡献,至20世纪以后艺术歌曲的新传统被勋伯格的序列音乐和无调性音乐的表现手法所占据,新的创作传统自此开始又一次建立。

三、结语

从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对德奥艺术歌曲创作传统的诗化情感的抒情性表达,到沃尔夫、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至勋伯格做的客观性的理性表述,德奥艺术歌曲经历了百余年的时间完成了新旧风格的交替。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无可否认沃尔夫勇敢地站在了时代的节点上,在继承德奥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在强调传统中诗化语言抒情性的基础之上,瓦解了贵族式抒情风格的创作传统,创造性地以更为理性的旁观者的心态加以再次审视,实现了主客观的进一步统一,影响了整个欧洲音乐创作的发展历程。

[1]克里斯托弗.H.吉布斯.舒伯特传[M].秦立彦,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1.

[2]钱亦平,王丹丹.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248.

[3]E.梅耶尔.德国民歌的音调[M].廖尚果,译.北京:音乐出版社,1959:29-30.

[4]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729-730.

(责任编辑:陈丽娟)

J652

A

1673-2928(2015)03-0095-04

2015-02-25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水韵’化‘歌声’”,项目编号:SK2014A399。

李亚希(1980—),男,安徽宿州人,宿州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

猜你喜欢
沃尔夫舒伯特艺术歌曲
我的妈妈是狼王
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
舒伯特
探究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作用及应用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吉恩·沃尔夫是科幻小说界的普鲁斯特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成长感言/ 来自一支红玫瑰的自信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
BBC电台要连播9天舒伯特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