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作者:李春阳。E-mail:yanhai1111@126.com
临床实习期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困境与探索
王雷刚,游滢滢,李翠华,符 杨,李春阳
(中山大学 附属第五医院,广东 珠海519000)
摘要:临床实习期是医学生将医学知识、技能和医学人文素质结合并运用于实践的重要阶段。由于医学模式、医患关系、师资力量、教学方式方法等多方面原因使实习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严重失落。临床教学基地应通过师资人文素质培育和建立带教准入、退出和激励制度、医患沟通技能培养、融入体验式实践教学等手段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
关键词:临床实习;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收稿日期:2015-05-17
基金项目:2014年广东省临床教学基地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2014JDB119)
作者简介:王雷刚(1985-),男(汉族),中山大学哲学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医学伦理学,医学教育与管理。E-mail:wlgaaaaa@126.com
中图分类号:G40-012
DOI:10.13555/j.cnki.c.m.e.2015.05.019
Analysis on the Difficults of Humanity Quality Cultivating
during Medical Students′ Clinical Prcatice
WANG Lei-gang, YOU Ying-ying, LI Cui-hua, FU Yang, LI Chun-yang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et-san University, Zhuhai 519000, China)
Abstract:As important stage for medical students to imply their medicine and humanity knowledge reserves to practice, the clinical practice does not fully play its role because of medical model,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quality of teacters,teaching model and so on. The clinical teaching bases may cultivate the humanity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from teacters′ humanity quality training, building competition mechanism for clinical teaching, improving the skills of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introducing experiential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medical students; clinical practice; humanity quality cultivating
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使“科学教育人文化”成为必然。医学教育也正经历着从生物医学模式向医学-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此背景下,在加强医学生科学技能教育的同时,加强人文素质培养不仅势在必行,同时也是医学教育的应有之义。
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按培养时间和主体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校综合培养阶段,侧重于知识传授和积累;二是临床基地实习阶段,重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临床实习期(占到整个学制的1/10-1/5)是医学生向医生过渡的重要阶段,就人文素质培养而言,医学生仅仅在学校期间获取综合性的人文知识还远不足够,同时更应该在临床实习期间,将所掌握的医学人文知识转化为一种实实在在的临床能力。因为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就是为医学临床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其具体目标就是提高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的情感能力与认知能力[1]。但如同在校期间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一样,目前我国临床实习期的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同样面临诸多问题。概述如下:
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科学性和现代性。但是,中医不同于西医,其学科差异和文化差异,决定了对现代中医药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也要继承古代中医药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中医药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成惠.古代中医教育思想探微[N].中国中医药报,2001-02-21(3).
[2]王学娟,李红美.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微[J].改革与开放,2012(24):135.
[3]张增国.近代中医教育学校教育史的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
[4]张增国,张成博.近代中医学校教育的特点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5):426-427.
(编辑:张梦华)
1.1生物医学模式仍未改观,临床教学基地缺乏人文育人环境
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在舆论上倍受重视,事实上却常常处于边缘地带[2],尚未真正走出生物医学教育模式的窠臼,这一点很容易从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设置上得以佐证。有资料表明,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学时占总学时比例最高的为9.3%,最低的4.6%,平均为7.45%。与美国、德国的20%-25%,英、法、日三国的10%-15%相比,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显然偏少[1]。临床教学基地亦然。虽然教学基地的内在要求是要医疗、教学、科研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但作为医疗业务单位,教学医院的工作重心还是在医疗上。医院的综合人文育人环境比之学校,自然会弱一些。比如人文社科讲座、各种社团活动以及与非医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等会大大减少。而且受生物医学模式和市场经济竞争的影响,导致医学学习评价标准的简单化、短期化和工具化。教学医院在临床带教上,通常也是侧重于对医学生医学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的培养。比如在临床出科考核上,实习生的成绩一般是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两项成绩的叠加,其中根本没有也无法体现对一个医学生人文素质的考评和约束。加之临床实习持续半年到一年之久,同时实习期间医学生要参与教学医院繁重的医疗业务,这使许多医学生自身也无暇顾及甚至忽略人文素质方面的理论学习和积累。
1.2临床师资欠缺系统的人文知识结构,现代医学教育文医分离
在我国医学院校中,医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脱离现象突出,基本上是各自强调各自的重要性。这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师和医学专业教师有着各自不同的知识结构有直接关系。由于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必然会在人文学科教育中或是专业教育中影响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3]。具体到临床教学基地,这种情况依然延续。一方面,医学出身的临床师资相对缺乏深厚的人文社科知识储备和相应的教授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临床师资在带教意识上一般都更重视专业学习,而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再者,目前我国的继续医学教育同样重医轻文,各种医学协会举办的学习和培训基本各自围绕本学科的业务范畴,临床师资在工作后的学习中也很难获取系统专业的人文知识培训。临床师资的这些问题投掷到实习生身上,进一步导致文医分离。
1.3医患关系紧张,致使医学生职业理想挫败,人文精神失落
近些年,在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中,医患关系紧张一直名列榜首。医疗暴力事件依然频发现象背后的原因自然与医生人文素质缺乏有关,同时这一现象又反向恶化了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大环境。一方面,医患矛盾使医生成为一种非常高危的行业,这会导致医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自信心降低。许多医生不愿自己的子女继续学医就是一个例证。另外,紧张的医患关系导致一些教学医院畏于医疗纠纷而不敢放手让实习生尝试操作。加上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他们会自己去选择合适的医生为自己诊疗。在实际的临床教学管理中就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佩戴实习证的实习生为患者查体遭拒。这使医学生临床学习的权利不能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与患者沟通交流的锻炼机会,同时也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临床实习期作为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渡阶段,是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之最佳时期。这一阶段的人文素质培养不再单调和抽象,而是更加直观和具体,将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起重要作用。临床教学基地要切实扭转重医轻文的临床教学培养模式,借鉴一些学者“人文知识传授—人文素养培植—人文形态塑造”的人文素质教育一般模式[4],积极打造良好的人文育人环境,为医学生向医生的转变奠定坚实的人文素质基础。
2.1加强师资医学人文继续培育,建立带教准入、评估和激励制度
优良的师资队伍是临床教学基地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先决条件。身教大于言传,这一点对于人文素质培养而言尤其突出。目前国内大多数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人文知识并不缺乏,但没有内化为人文素质和精神,大批的医学工作者被培养成为患有“人文精神营养不良症 ”的医学技术工人[5]。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针对临床师资问题,采取如下几个做法,成效显著:①加强临床师资医学人文继续教育。这主要包括临床师资医学教育思想的转变和临床师资知识结构的优化两项内容。该院建院初期就推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每年定期派送青年教师到中山大学参加“首次开课教师培训”,同时积极鼓励临床教师跨专业进修学习人文学科。在改变教师知识结构的同时,更多是培养教师“人心向学”的人文教育理念,并切实运用于临床教学中。另外结合临床实际,长期开设专题人文专题讲座。②引入带教准入和退出机制,融入人文素养考评标准。达到相应标准的教师方可获得临床带教资格,这些标准不仅对教师的医学知识和临床背景提出要求,同时对教师的医德医风等人文素养亦有明确的要求。并且每年做好学生评教,以学生评教结果作为奖惩临床带教教师和带教资格进退的重要依据。③开展医学人文的教学改革科研立项等,鼓励临床教师参与和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研究,以提高教师的人文知识理论水平。同时也让临床带教教师改变固守本专业科研的思维模式,从而在思想上引发教师对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视。
2.2结合临床情境教学,强化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树立大生命观
医学人文素质的重要性最直接也最集中体现在医患关系上。众多调查统计显示,医患沟通不畅是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具有更好医学人文素质的医学生在处理医患关系时,会显得更加从容。因此,医患沟通能力是临床师资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教学基地应通过日常的临床教学活动,诸如小讲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实习生岗前教育、实习生联谊活动、人文素质拓展第二课堂、医德医风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感悟和体味医患沟通的重要性,逐步培养医患沟通技能,促进人文精神和情怀的养成。在医患沟通的培养中,如何让医学生学会易位思考患者及其家属的切身感受,体味不同生命个体在疾病情境下的困苦与抉择,还需要在医患沟通过程中融入生死教育的环节。因为真正的教育理应成为负载人类终极关怀的有信仰的教育,它的使命是给予并塑造学生的终极价值。医学生树立尊重生命、理性看待死亡、懂得爱与关怀的大生命观,将对生命的关照融入到问诊、查体、病历书写等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对融通医患不信任现状、提升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大有裨益。
2.3优化临床实习安排,融入体验式实践教学,医德法三位一体培养
“借鉴国外医学人文教育的模式和经验,医学人文教育必须体现参与性、 服务性、实践性、医学性和思想性”[6]。而目前大多数医学生的临床实习,并未完整地体现这些特性,大部分医学院校的实习大纲安排并未给医学生参与除专业领域知识学习外的实践机会。而临床教学基地是一个综合性的育人环境,应从培养一个具备全面素质的医务工作者角度出发,融入体验式实践教学。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为例,医院教学科协调多个职能部门参与实习生实践教学,比如让学生参与到工会组织的医院帮扶患者活动、参与到宣传部门举办的医患题材微电影拍摄、参与团委组织的医院医疗志愿服务、参与观摩医务科的医疗纠纷处理等,让实习生亲身体验一个医生每天所面对的各种事务,培养医学生关爱患者的仁者之心,提高处理突发医疗纠纷的应急能力,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自信心。尤其是在医务科的实习,可固定安排1-2周的实习时间。实习生可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医患沟通与处理医患矛盾的方式方法,认识到相关医学法律法规在实际医务工作中的运用和重要性,为成为“医德法”素质皆备的医务管理者和卓越医师奠定基础。实践证明,这种体验式的实践教学效果,远甚于大课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因为“医学人文教育有别于其他学科,其教学重点不是帮助学生建立概念体系和知识结构,而是促进学生精神领域的成长”,其“目标不是仅仅让学生‘知道’,更要学生能在临床工作中应用”[6]。
医学其特殊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医学教育离不开人文素质和医学执业技能的培养,它是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最好地体现医学的本质属性[6]。临床实习作为医学生走向岗位前人文素质培养的最后一道关口,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临床教学基地如何通过诸如医院文化建设、师资培养、课程改革等措施,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医患沟通技能和关爱患者的人文情怀,形成职业责任感、荣誉感和良好的医德医风,是摆在全体医学教育者面前的共同课题。医乃仁术,大医精诚,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通相融,才能使医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浑然一体,培育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化.实践整合:提高医学人文教育有效性的路径选择----兼谈医学人文教学改革[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4):442-444.
[2]杨威,宋毅,崔辉.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价值定位[J].医学与社会,2008,21(2):60-61.
[3]金仕琼,彭雷.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8(3):438.
[4]石亚军.人文素质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赵玮,向鸿梅.医德缺失状态下的医德建设[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1):76-77.
[6]黄海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训模式的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3):464-469.
(编辑:杨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