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和学生是课改的重要基石

2015-12-16 01:51殷国雄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行政师生

殷国雄

近年来,“教育行政一腔热血要教改,老师苦笑忙应付,家长学生齐反对”的事情并不少见。笔者以为,造成这一现状的重要根源在于现阶段的课程实施主要采取的是忠实取向。简而言之,就是课程专家制定课程内容甚至教学模式,教育行政强力推行,学校接受任务,教师无条件执行,学生被迫服从。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是把课程定义为学科知识、目标或计划,深受“技术理性”的影响,把课程看成外在于学习者的事物,跟个人的情感、直觉和经验没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得课程与教学分离,教学只是达到预定目标或者计划的方法或手段,是实施预先设定的过程。

与之相应的是一种严格的等级化的组织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评价等都由教育行政和课程专家掌控,教师和学生对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教材编排等没有任何发言权,教师的创造和才华被局限于教学的技巧和方法中,评价教师的关键在于是否严格执行预先编排的目标或计划。学生被视为知识的容器,他们的情感或体验缺乏价值甚至是对目标达成的阻碍。教材被视作权威的化身,超出教材的师生探讨往往被视为偏离目标。

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体现的是一种封闭的课程观,无视学生和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构成课程的四要素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因为种种原因,在当下的现实中,大家有意无意回避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改变课程观念、权力结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堂教学等诸多方面,草率且粗暴地把课程改革置换成课堂教学改革,让当下身处权力结构最底层的教师和学生背负不能承受之重。

而要进行符合现代文明的课程改革,课程实施就必须转变为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所谓相互适应取向,是指在具体的实施中,关注课程变革计划和具体实施情境的相互作用,既尊重课程政策的制定者和课程专家,也注重学校、学生、教师、家长、地区文化等因素对课程改革的影响,强调师生对课程方案的理解与再创造。这是课程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证。

课程创生取向则把课程变革、课程实施看成是在具体的情境中师生创造和开发课程的过程,课程知识不再来源于外部指令,而是教师和学生交互作用的共同创造,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开发者,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变革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被尊重和归还,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与自由被重新激发的过程。在创生取向的课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课程权利得到了尊重和捍卫。

依据上面所说的课程论常识,如果教育行政机构能够提升对课程的认知水准,课程改革不再是教育行政的单独驱动,而是在开放型的课程观的指导下,尽可能地改变权力的组织结构,寻求教师、学生、家长甚至社会力量的合力,归还教师和学生的课程权利,自觉尊重教师和学生在课程改革中应有的主体地位。我想,真正的课程改革才会到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第八中学)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行政师生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
麻辣师生
浅析行政相对人在依法行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行政不作为的概念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