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鳅中高密度生态养殖试验*
*通讯作者:王海华。E-mail: haihuawang998@ sina.com.cn
刘小平1付辉云2刘中恵3王海华2蔡欣2吴斌2华崇新2
(1吉安县水产站,331800;2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330039;3吉州区水产站,343000)
摘要:采取综合生态养殖技术,实现日本鳅生态养殖的中高密度生产。中密度与高密度生态养殖平均养成规格分别为50 g和35~45g。日本鳅养成的个体规格中密度生态养殖优于高密度养殖,但池塘亩产量高密度养殖优于中密度生态养殖,中密度与高密度生态养殖单产分别为700kg/亩和1200~1500 kg/亩。
关键词:日本鳅、中高密度、生态养殖
收稿日期:2015-6-4
基金项目:1江西省发明专利产业化技术示范项目资助(20143BBm26038)
中图分类号:S966.4
文章编号:1006-3188(2015)02-0030-02
日本鳅体型、色泽类似青鳅,个体比青鳅大数倍,也称“大青鳅”,是我国新引进开发的一个养殖新种,具有适应广、抗病强、生长快、产量高、不钻泥、能越冬等优良养殖性能。日本鳅幼体阶段主要摄食动物性饲料,如浮游动物轮虫、 枝角类、 桡足类等,要求投喂较高蛋白质的饲料。成鳅养殖随着体长增加,可以由高蛋白饲料逐步转变为中高蛋白饲料。2014年,我们开展了两种养殖密度条件下的日本鳅养殖试验,结果报道如下供同行参考。
1.1养殖池塘
中密度生态养殖池塘选在吉安县三江渔业合作社基地,池塘1口面积3.2×667m2,高密度生态养殖池塘选在吉安市吉州惠隆渔业专业合作社基地,池塘4口总面积约9.4×667m2。水深均为1.2~1.3m左右,底质是泥沙。同时均配备防逃逸防水鸟网,配置增氧机。池塘均为近正方形,田字型排列,进排水独立,水质良好无污染。
1.2清塘消毒
生石灰清塘,用量为75kg~100kg/667m2。
1.3培育生物饵料
在清塘后的当天或第2d,开始培育生物饵料,当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池水为中等肥度时,经试水后,放养泥鳅苗种。
日本鳅苗购自浙江,规格3cm以上,运输中应注意低温、低密度,以降低鳅苗的活动能力和机械损伤。中密度生态养殖放养2.5万尾/667m2左右,高密度生态养殖放养3.5~4万尾/667m2左右。
3.1饲养管理
每天投喂2次饲料,上、下午各1次,具体时间依水温而定,设置食架。根据日本鳅活动摄食习性,为避免泥鳅长势不齐,采取多定点投喂,1~2h吃完;鳅种放养半个月后,每隔15~20d用药物全池泼洒杀虫或杀菌消毒,定期在饲料中拌喂三黄散、大蒜素、氟苯尼考、维生素C等药物防治鳅病;敌害防治工作是日本鳅养殖高产的关键,要做好鳅苗下塘前池塘清野,用药物或地笼清除黄鳝、水蛇等敌害,同时建造全封闭防鸟网,防止鸟类摄食泥鳅。
3.2饲料选用及水质调控
采用杭州海皇日本鳅专用膨化颗粒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44%。养殖第一个月采用的是0#料,以后为1#料。通过加水、换水、使用生石灰、二氧化氯片剂、生物菌及套养白鲢(规格5~6㎝,密度50~60尾/667m2)等方法进行水质调节。
日本鳅中高密度生态养殖放养规格均为0.4±0.1 g/尾,养殖结果如表1所示,中密度与高密度生态养殖平均养成规格分别为50 g和35~45g,日本鳅养成的个体规格中密度生态养殖优于高密度养殖;但池塘亩产量高密度养殖优于中密度生态养殖,中密度与高密度生态养殖单产分别为700kg/667m2和1200~1500 kg/667m2。
表1 日本鳅不同密度生态养殖试验结果
5小结
近几年来,各地兴起了泥鳅养殖热。目前,泥鳅养殖方式主要是依靠施肥或投饵的池塘单养或稻田粗放型养殖。为了探索泥鳅养殖新模式,我们开展了日本鳅中高密度生态养殖试验。水质条件好坏是泥鳅养殖成败的关键,水质管理的目标就是使其对泥鳅的生理行为不产生过大的不良影响。但由于水域中的物理密度极高,存在着大量有机物,从而导致有毒物质的产生,主要毒害有高生物耗氧量、低溶氧、高氨氮、亚硝酸氨氮等。我们在日本鳅的生态养殖过程中高度重视水质管理,通过浮游植物稳定水质及稳定池塘生态,同时还降低了水体透明度,可减少水生物的相互厮杀或被鸟捕食。通过综合运用生物技术和监测技术人为控制生境,可以创造出良好的条件生产高品质日本鳅,保证了稳产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