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全国两会看农村科技发展动态

2015-12-16 07:55本刊编辑部
中国农村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种业农业

文|本刊编辑部

从2015全国两会看农村科技发展动态

文|本刊编辑部

去年两会闭幕之际,本刊曾为读者精心梳理过会上会下出现的17个农村科技领域的高频词汇。一年过去了,今年的两会又增加了许多热词,比如“互联网+”、“创客”、“中国创造2025“、“精准扶贫”等等,这些新名词、新概念背后有怎样的深意?本刊将继续为您盘点,希望能从这些关键词中捕捉到今后农村农业发展的脉搏和走向。

农业现代化

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自古以来,农业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国家对“三农”发展给予的美好愿景。

他强调,无论财政多困难,惠农政策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支农资金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全面完成西部边远山区溜索改桥任务。力争让最后20多万无电人口都能用上电。以垃圾、污水为重点加强环境治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势头。持续打好扶贫攻坚战,深入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

关于解决“三农”问题,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农业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领域”,并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

结合这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农业现代化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攻方向。

“推进农业现代化,改革是关键”。李克强表示,要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审慎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试点。在改革中,要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农民利益有保障。深化供销社、农垦、种业、国有林场林区等改革,办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改进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办法。加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和管理。无论财政多困难,惠农政策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支农资金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互联网+ 农业

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互联网+”的概念后,它就在“两会”舆论圈呈现出刷屏之势,高居热搜词榜单前列。总理强调,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得红红火火。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大数据、物联网、电商等互联网技术必将驱动农业产业链实现全新变革。如果说传统农业、落后农村、弱势农民在奔向现代化的征途上,能否有一个后发制胜的超车弯道,“互联网+”必定是一次时代赋予的绝佳契机。从宽带进村、信息入户到农业综合服务、政务信息平台的建设,再到“智慧农业”、农村电商,我国农业农村的信息化步伐未曾停歇。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这是今年出台的第一个对农业现代化转型进行具体规划的政策文本,农田保护、规模经营和生态保护是目标,优化生产、体制改革、污染防治是手段。传统农业的各个环节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传统增产方式缺乏潜力,精准控制是未来趋势。传统农业增产主要依赖化肥、农药、农机等要素投入,借助信息化手段实施精准控制,降本增效,提升种植效率。农资流通环节分散,中间成本偏高,重塑空间大。产前阶段,农资服务商可以通过引入大数据技术,同时农资电商有望风生水起;产中阶段,农产品生产主体在搭建物联网和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可通过精准农业实现量化生产;产后阶段,农产品进入流通后,农产品电商将代替传统的流通渠道。“互联网+”会成为倒逼“三农”改革的新动力,让农业、农村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更好更快地发展。

粮食安全

两会报告指出,今年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1万亿吨以上,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而且我们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全国两会期间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立足国内基本解决粮食的安全问题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中国用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产了世界上四分之一的粮食,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这是改革的红利,科技的恩惠,也是中国农民创造的奇迹。201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2015年的粮食生产还是可以有预期的,长期看还是有信心的。政策上,中央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粮食安全;农业科技贡献率已经达到了55%,将来还会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种业;基础设施方面,水浇地占比达到51%,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59%,能够为抗击一定的自然灾害提供保障。更重要的一点是加大措施保护耕地,坚守耕地红线。政策、科技、设施三大支柱,加上保护耕地的红线,就是“筑牢三大支柱,坚守一条红线”。除此之外,还有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的规模经营,提高种粮效益。

科技体制改革

改革科技经费管理、整合国家科技计划、改进院士制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改革”已成为科技界的关键词,这也成为今年两会科技领域代表委员的关注热点。“2014年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年份,特别是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和项目资金管理改革在去年迈出重大步伐,干了多年想干而未干的事,被称为近年来最大的科技体制改革动作。全国人大代表王志学表示,政府各部门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国家科技计划将全面整合成五大类。改革具体做法就是在“统、合、放、管”四字上下工夫。“统”是统筹协调,建立新的组织管理机制和管理平台,通过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等机制商议大事,建立战略咨询和综合评审委员会为联席会议提供决策咨询。“合”是优化整合,将名目繁多的相关科技计划调整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与人才专项5类计划。“放”是下放权限,具体项目管理依托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管”是管好该管的,下放权限并不意味着撒手不管,要加强战略规划、重大任务选择、环境营造、评估监督和服务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提高创新效率重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要改革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方式,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提出科研项目的具体管理工作由专业机构负责,这也与工作报告中“坚持创新管理,强化服务,着力提高政府效能。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尽量采用购买服务方式,第三方可提供的事务性管理服务交给市场或社会去办”等内容十分吻合。“‘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无疑是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亮点。”王志学表示,科技体制改革已经打开突破口,并涉入深水区,下一步还需要打好“组合拳”,通过一系列“实招”、“真招”的综合配套,总体把握“创新驱动”这盘大棋的走势,系统推动科技改革向纵深发展。

农村金融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村金融充当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工具。随着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必将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更高要求。李克强总理强调说,要“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和‘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健康、充足的金融力量支持,无疑可以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速。然而,农村金融是较为薄弱的一块市场,基础设施不健全、普及率低、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单一等问题,使得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邮政银行是一些边远地区唯一的金融服务机构,最贴近农户,相信邮政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吕家进表示,未来五年内,邮储行将在“三农”领域投放贷款3万亿元,全行的资源会更多都向“三农”领域倾斜,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服务领域,优化涉农贷款客户结构。加快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特点和金融需求特点,在客户准入、授权授信、担保形式等关键环节进行流程再造,让客户“进得来”、“贷得到”。

治愈:患者咳嗽、咳痰、气短、体温等临床症状均恢复正常,肺部啰音消失,影像学检查肺部炎症全部吸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好转:患者咳嗽、咳痰、气短、体温等临床症状均减轻,肺部啰音好转,影像学检查肺部炎症大部分吸收;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任何改变甚至加重[7]。治疗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改善农村民生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度再大,今年也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总理在政府报告中说。代表委员们认为,既要将与扶贫工作相关的指标体系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核,制定严格具体的奖惩措施,又要重视贫困家庭人口优生优育问题,重视人口素质问题,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力争到2020年绝大多数百姓实际生活在小康水平。近年来,所谓的“阿拉伯之春”、欧美社会的游行与骚乱都说明,高就业率,是一个国家稳定的重要保障。今年高校毕业生749万人,为历史最高,实现高就业率,政府和社会的压力很大。

2015年,政府将大力做好结构调整、过剩产能化解中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统筹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社保幅度也会增加。同时,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缴费率。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措施,将涉及数千万人。在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和职级并行制度,加强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让遇到急难特困的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民生做好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相对于全世界的优越性才有更强的说服力。抓紧实施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对已在城镇就业和居住但尚未落户的外来人口,以居住证为载体提供相应基本公共服务,取消居住证收费。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与市民化挂钩机制,合理分担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可以预见,2015年及今后,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民生图景将与改革图景相互交织,百姓生活将在改革红利的不断释放中改变。

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除了土地,还涉及户籍、财政体制、社会服务以及各种城乡要素的衔接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因此,今年两会期间,多名与会代表、委员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一套完善统一的空间规划管理制度。有专家指出,中国的城镇化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城市、地区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就要适度地限制城市规模的发展,避免其过度扩张而带来的“大城市病”。小城镇、农村则要产业先行,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差异化的特色产业,以吸引农村人口的自然流入。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进城镇化的发展,但城镇化绝不是钢筋混凝土的简单堆砌,它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这也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所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城镇化难点问题。抓紧实施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对已在城镇就业和居住但尚未落户的外来人口,以居住证为载体提供相应基本公共服务,取消居住证收费。新型城镇化展示了今后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将是“以人为本、共享文明、区域均衡”的发展思路。

土地流转

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开始试点农村土地流转,韩长赋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农村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改革的核心是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关系是农村最基本的生产关系,土地权益是农民最大的利益,而且土地问题还涉及到城乡的统筹发展问题。

土地作为生产要素,需要有序的流转,只有在流转中才能更科学地配置,更好地发挥价值。土地流转不能搞大跃进,不能搞强迫命令,要依法、自愿、有偿,最主要的是要保障农民的权益。土地流转也不是越快越好,土地的经营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土地作为要素需要流转,农民种地要一定的效益,需要一定的规模,所以我们要鼓励土地有序流转,要扶持发展适度的规模经营。第一,流转要和当地农村劳动力和人口转出去多少相适应;第二要和当地的技术装备水平相适应,包括农民的管理水平;第三要和社会化服务的程度相适应,不然的话可能就成为规模不经济。所以,我们是本着这样的原则来把握这个问题,不能搞大跃进,不能人为垒大户,不能搞强迫命令,有序地引导流转,合理地实现它的规模,不要走弯路,如果是求急求大,可能欲速则不达。

生态文明建设

去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旗帜鲜明地向雾霾宣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好环境治理的攻坚战。能否打赢,以多快的速度打赢,关键在于攻坚的战略和路径选择。总理把治污环保比成一场战争,且是一场全民战争,政府、受害人、公众、企业要形成一股合力,联手攻坚。环境质量是根本所在,是治理的要害所在。政府要实施严格的环境质量监控,使环境质量能够符合人们的健康需求,实现青山在、绿水流。以雾霾治理为例,要不断降低大气中的污染物存量,这就要求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要低于大气的自净容量。减少存量污染物,才能从根本上逆转污染态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的前提和保障。政府从市场运行的参与、干预中抽身出来,让市场在环境治理的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有助于提高效率,保障效果。2015年,政府要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油品标准和质量,年底前全部淘汰黄标车;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于节能产业而言,2015年要重视这句话:政府“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另外,做好环保税立法工作,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姑息纵容者严问责,使其受到应有的处罚。我们期待,环保不利的“大老虎”落马。

农业结构调整

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迎来了11连增,粮食总产量达到6亿零7百万吨,按13亿人口计算,人均粮食产量约为466公斤,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全国人大代表吴沛良认为,国外的优质农产品会越来越多的进入我国市场,这满足了我国高端消费的需求,同时也对我们现有的农业结构提出了挑战。关于农业结构调整,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了三点,一是明确提出加快发展草牧业,二是大力培育特色农业,三是实施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工程。这三点一方面强调农产品的肉类转化,另一方面强调“特色”与“提质增效”,让我们的农产品也高档起来。农业是调整结构的重要方式之一,韩长赋认为,在大的结构调整中,要加强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过度依靠资源,向主要更多地依靠科技、人才、劳动者素质方向来转变。在种植业方面,着力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品种;畜牧业方面,要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饲养,这样能够产生效益,提高质量,保证安全。在渔业方面,农业部也在推广健康养殖。总方向是通过调整,实现农业效益更好、质量品质更好,创造更多的品牌,从而增加农民的家庭经营收入,提高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和安全水平。农业结构调整可能会比其他产业更复杂一点,农业是天然工厂,受到各地的资源条件(土壤、水、气候)的影响,也受到农民的种植习惯、素质,以及当地科技社会服务水平的影响,所以农业结构调整要积极推进,但是也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

种业发展

我国农业的发展、世界农业的发展揭示一个规律,一粒种子能改变一个世界。现代种业的发展是我们国家现代农业基础性的领域,国家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种业的发展,支持种业的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杂交水稻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广泛地造福世界人民,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我们国家在小麦、玉米和其他非主要农作物方面的种业的成就也受到全世界的肯定。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农业在不断的进步,农业科技也在不断的进步,随着中国农业更多地参与到世界农业的竞争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种业的国际化竞争。相比之下,现在的种业科技还存在着一定的弱势。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坚守耕地红线,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研发推广应用。去年两会上,他曾强调要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要加快建成一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抓紧培育一批重要优良品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两会记者会上特别强调,发展农业的信心,除了建立在政策、基础设施外,还有一个就是科技,他说:“我们现在科技贡献率已经达到了55%,还会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种业,我们把种子当成大事来抓。”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国家进一步加大了现代种业科研的支持力度,特别是针对种业科技体制改革“两张皮”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出台了加快种业发展的文件,支持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其中,对种业科技的改革,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更好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其次,要进一步打破我们曾经存在的种业上的育、繁、推相互割裂的状况。第三,要特别关注的是,科研人员的种业科技成果不是为了评奖、不是为了得到项目的评议通过而锁到铁皮柜,而是更多能够进行产业转化。特别是种业科技是一个链接过程,一个种业的科技成果没有另外种业科技的承接和配套,难以形成最终的品种的成果。

针对这些在种业科技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过去的基础上,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深化推动种业科技体制改革,把种业科技体制的改革创新作为整个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重点抓几件事:第一,大力支持推动育、繁、推一体化的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去年在创业板上有几支国内的种业企业停牌,其原因就是推动种业之间的联合参股做强做大。第二,推动种业权益化改革。按照种业本身的规律,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在部分农业科研院所开展种业科技成果权益化的改革试点,也就是把种子品种、种子材料、种子软件等进行确权,不仅机构依法取得发明权、占有权和处置权,而且根据科研人员、科学家对发明成果的贡献大小,赋予发明人一定的占有权和处置权。从现在试点单位的情况看,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高涨。第三,为了解决“两张皮”的问题。农业部去年创设了中国第一家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进行公开、公平交易活动,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交易金额就有3000多万,一批过去锁在铁皮柜里面的科研成果在确权之后在平台上公开交易,使它形成了新的生命、新的活力。第四,进一步推动种业科技人员的流动,鼓励种业科研人员、种业科技单位和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联合组建研究室,共同推动种业科技联合科研、共同转化,实现双赢。

农业补贴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富农政策,但在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黄石市市长杨晓波看来,这些政策在刺激和调动社会种粮积极性方面收效甚微。为保证粮食安全,他建议在保证拥有土地承包权农民享受现有粮食补贴政策不变的基础上,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粮食补贴政策,解决好“补给谁”的问题。按照种粮主体的生产需求实行项目建设补贴,解决好“补什么”的问题。按照“轻重缓急、缺啥补啥”原则,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环节、生产需求分类指导,有针对性给予政策补贴。同时,建立粮食补贴的计量、拨付和管理制度,解决好“怎么补”的问题。对补贴资金实行联合监管,按照“谁种粮谁享用”原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使用权,种粮主体经营期满后移交当地农业合作社或村委会集体管理。

除了粮食补贴政策之外,我国自2002年相继出台了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与粮食直补一起合称农业“四补贴”政策。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三中全会提出来要改革和完善农业补贴,下一步的补贴方向还是要向谁种地谁种粮给谁补贴的方向走。农业的补贴空间还很大,今后政府财政还会增加补贴,稳定存量,调整增量,向种田能手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向种粮大户倾斜,向规模经营倾斜,这样更稳妥。做到既可以维护稳定,又可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是一项新技术,也是新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农业部对转基因问题的态度是一贯而且明确的——研究上积极,坚持自主创新;推广上慎重,做到确保安全。他认为,我国的转基因安全管理是严格的,是严谨的。转基因研究的核心是健全法规,尊重科学,加强监管。中国已经建立健全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并且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法规技术和管理规程,这个规程和法规涵盖了转基因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进口许可还有产品强制标识等各环节;组建了由多学科64位专家组成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建立了由12个部门组成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来负责研究和协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中国还施行了转基因食品定性按目录强制标识的制度。

转基因农产品的问题事关我国粮食安全,但是一直以来百姓对其心存疑虑。对此,相关部门和专家都曾做过解释和声明,但依然无法打消大多数民众的顾虑。这次政协报告中提及就转基因农产品的机遇与风险等课题开展调研议政,无疑是一支强心针。希望转基因农产品的研究能早日揭开谜底,给公众一个能接受和信服的答案。

农产品质量安全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引发了普通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担忧。也是两会上代表们关注的热点。

农业部长韩长赋在两会记者会上谈到这个问题时说,总体来说,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还是在逐年上升的,这三年来的抽检监测显示,蔬菜、水果,包括畜产品、水产品抽检的合格率总体都在96%以上。农业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打击“瘦肉精”等非法添加的专项整治;大力推进牛奶的机械挤奶,杜绝非法添加问题;推广规模化的养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在一些地方,食品安全问题确实时有发生,还不能过于乐观。产生这些问题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监管能力薄弱,监管还不到位;第二方面的原因是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的生产方式,造成监管难度比较大,搞规模化养殖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此外,消费方式也增加了食品安全的风险,我国是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同时也是千家万户的吃鲜活,基本上是活鸡活猪活鱼,通过长途贩运,甚至千里运输,现宰现杀现吃,增加了风险。

韩长赋认为,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根本办法,首先是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和养殖,第二个办法是加强执法和监管。应该说,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我们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也包括最严肃的问责,来确保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农业机械化

“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土地整治,增加深松土地2亿亩。无论财政多困难,支农资金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这是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原话,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这说明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今年也会只增不减。近年来农机行业是个政策市,补贴资金量的多寡直接影响到市场总体行情的好坏。政府工作报告让农机行业人士心里有底了。此外,“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土地整治,增加深松土地2亿亩”。农机深松作为一种保护性耕作方式,在增加土地产出率、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据农业部的监测数据,农机深松整地后小麦增产幅度达到10%左右。而且,农机部门在开展工作方面有了更多的抓手,而对于农机企业来说,将大大带动深松等耕整作业机具市场的繁荣。此外,国家还将采取组合拳支持农业。譬如,要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经济实体之树。须知,农机企业当中有很多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譬如生产深松作业机具的就属于其中。更多社会资本的关注,将会大大促进农机行业的良性发展。

土壤污染

在中国,农业生产过程中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塑料薄膜,造成了农业资源污染,与此同时,工业生产和生活排污都给耕地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农业部正在研究治理耕地受到重金属污染的问题。另外,调整种植业结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推广节水、节肥、节药、节种子的措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科学施肥,推广病虫害的统防统治,科学用药,尽量减少用药。总之,减少农业的外在投入品。早在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推进畜禽养殖场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通过规模化养殖,将养殖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推广沼气生产,秸秆资源化利用等技术。针对南方部分地区因为工矿企业排污造成的耕地重金属污染,农业部启动了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试点工作,进行土壤监测普查,进行科学测定;研究污染和作物残留的正相关关系;划定重度、轻度和中度三种污染,分情况加以治理。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个重要问题,也是国家的长期战略,希望通过处理好产量、质量、生态安全的关系,保护田园,使农业资源环境永续利用,能够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能够为子孙后代留下良田沃土、碧水青山。

猜你喜欢
种业农业
国内农业
《种子法》修改 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