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

2015-12-16 02:22黄龙,于庆生,潘晋方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

·针灸经络·

针刺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

黄龙,于庆生,潘晋方,帅剑锋,梁久银,张琦,刘举达,王振,周富海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外科研究所,安徽 合肥230031)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作用及其对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外科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针刺疗法,疗程7 d。治疗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胃泌素及血浆生长抑素和血浆胃动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拔除胃管时间、进食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显著降低,血浆生长抑素和胃动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对腹部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作用与其调节胃肠激素分泌有关。

[关键词]胃泌素;生长抑素;胃动素;胃动力;胃肠激素

[中图分类号]R246;R656[DOI]10.3969/j.issn.2095-7246.2015.05.016

基金项目:安徽中医药大学青年科学研究

作者简介:黄龙(1988-),男,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04-23;编辑:曹健)

腹部外科手术是外科领域中最为常见的手术,而麻醉、手术对胃肠道的直接刺激和损伤,以及胃肠道正常解剖结构的改变,均可导致胃肠功能受到抑制,术后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应激性溃疡、肠痉挛等症状,进而发展为胃溃疡、肠梗阻,导致患者腹部术后恢复慢、痛苦大、花费高[1-3]。所以对于腹部外科术后患者,术后早期干预,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尽早恢复胃肠运动功能是至关重要的。中医针刺治疗可通过影响胃肠激素的分泌,如胆囊收缩素、胃动素、促胃液素及其相应的胃肠激素受体的调节,双相调节胃肠运动,调理胃肠功能[4-5]。因此,笔者以2014年1—1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行腹部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评估针刺恢复术后胃肠功能及调节胃肠激素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1.1纳入标准[6]①手术均为开放手术,术前置胃管,包括非胃肠道手术(如胆囊切除术、肝脏切除术)及胃肠道手术(胃切除术、穿孔修补术、肠切除吻合术)。②无严重心肺、凝血功能障碍疾病。③年龄16~70岁。④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⑤预计生存期12个月以上。⑥自愿加入研究者。

1.2排除标准①术前诊断不明,未行腹部外科手术。②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③患者依从性差,无严格的随访记录。④患者术后早期转院或接受外院治疗。⑤伴严重系统性疾病而需要特殊专科治疗者。⑥伴严重精神系统疾病。

1.3一般资料收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于2014年1—12月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统一装入不透明信封内,由专人保管记录。共纳入100例患者,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9.70±10.2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中,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9.52±10.24)岁;胆囊切除术6例,肝切除术3例,胃大部切除术11例,全胃切除术20例,右半结肠切除术7例,肠穿孔修补术3例。对照组中,男3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0.84±11.79)岁;胆囊切除术7例,肝切除术5例,胃大部切除术10例,全胃切除术16例,右半结肠切除术7例,肠穿孔修补术5例。两组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和手术方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

2.1治疗方法

2.1.1对照组 患者手术后均予以外科术后常规处理,包括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24~48 h停用)、胃肠减压、常规补液、营养支持治疗。

2.1.2研究组研究组在研究期间给予相同的外科术后常规治疗,同时加以针刺治疗。①选穴方法:选取足三里、上巨虚、内关、中脘。②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碘伏酒精无菌操作,选用一次性毫针(长度40~50 mm,直径0.32 mm),足三里、上巨虚穴直刺1~2寸,中脘穴直刺1~1.5寸,内关穴直刺0.5~1寸,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 min,强度以舒适为宜。每日上下午各1次,疗程7 d。

2.2指标观察

2.2.1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选取5个非重复性特征性临床因素进行分析,评估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具体包括: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拔除胃管时间、进食时间。患者肛门通气排便后,胃肠功能恢复,拔除胃管后嘱患者进流质饮食,若无不适,即为进食时间。

2.2.2胃肠激素测定两组患者于术后第3天常规针刺后30 min,各抽取静脉血8 mL,取其中2 mL血析出血清后离心(2 500 r/min,10 min),分离血清,-20 ℃保存,即为待测血清胃泌素;另取其中4 mL血液,加入预冷的试管中(每个试管内含10% EDTA 40 μL及抑蛋白酶合剂20 μL),4 ℃离心(1 500 r/min,15 min),分离血浆,-20 ℃保存,即为待测血浆生长抑素;取其中2 mL血置入含30 μL 10% EDTA和30 μL抑肽酶玻璃管中混匀,4 ℃离心(1 500 r/min,15 min),分离血浆,-20 ℃保存。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胃泌素、血浆生长抑素及血浆胃动素,严格按照药盒说明书操作。

2.2.3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外科手术,所有手术共由5名医师完成,其中主刀医师1名,主治医师及住院医师各2名。术后并发症分为近期并发症(2周以内)和远期并发症(大于2周)。近期并发症主要包括出血、切口感染、胃排空延迟、肠漏、肠梗阻等;远期并发症主要包括肠梗阻、胃肠功能紊乱、胃肠痉挛等。

所有患者术后均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术后1、3、6个月,分别调查其胃肠道并发症。由专人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上述观察指标。

3 结果

3.1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拔除胃管时间、进食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两组患者术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浆生长抑素、血浆胃动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3术后并发症分析本研究中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11例(每例患者仅有1种并发症),包括研究组4例,对照组7例,其中出血1例,切口感染4例,胃排空延迟2例,肠漏3例,肠梗阻1例,所有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均获痊愈。两组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术后患者均进行临床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其中5例失访,随访率为95.0%。随访期间并发症共7例(每患者仅有一种并发症),其中针刺组2例,对照组5例;肠梗阻4例,胃肠功能紊乱2例,胃肠痉挛1例。随访患者经治疗后均获痊愈,两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腹部外科手术通常可导致消化道解剖关系改变、胃肠神经激素调节紊乱,同时由于麻醉及镇痛药的应用,最终导致胃肠动力障碍,影响术后恢复。既往研究表明,肠神经系统的调节和体液因素的作用在术后胃肠动力恢复中起重要作用。腹部外科术后胃肠激素的调节可促进术后肠动力恢复,改善术后营养,提高免疫功能,调节胃肠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7]。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针刺治疗对胃泌素、生长抑素及胃动素的影响。胃动素直接作用于平滑肌细胞的胃动素受体而引起平滑肌内环-磷酸鸟苷浓度增加,进而引起平滑肌细胞收缩,调节胃肠运动[8]。研究表明,手术后血浆胃动素水平下降是导致胃肠道抑制的重要原因[9]。腹腔手术后,胃肠功能抑制时测定的血浆胃动素含量明显低于胃肠功能恢复后,说明胃动素参与腹腔手术状态下的胃肠功能调节。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第3天血浆胃动素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机体因手术打击等多种原因而致胃动素分泌减少,针刺可调节胃动素水平,促进胃肠蠕动恢复。生长抑素可抑制胃排空,抑制回肠和胆囊收缩,抑制肠道内容物转运[10]。研究也发现生长抑素可刺激早期胃排空,抑制晚期胃排空。本研究中,研究组血浆内生长抑素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生长抑素同样参与了手术状态下胃肠功能调节,而早期针刺可增加生长抑素分泌,刺激早期胃排空,减轻胃肠功能抑制状态,利于胃肠运动恢复。胃酸分泌的兴奋性调节递质胃乙酰胆碱、组胺以及胃泌素,迷走神经兴奋可直接刺激壁细胞分泌胃酸以及刺激G细胞分泌胃泌素。本研究中,研究组血浆内胃泌素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术后早期针刺可减少G细胞胃泌素的分泌,减轻胃酸水平,有利于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以及胃肠功能的恢复。

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延迟,不但造成体液在肠腔内大量丢失,而且也使得腹腔、肠腔内压力增高,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患者由于完全禁食,依靠肠外营养,机体营养失衡、愈合能力及抵抗力进一步下降,腹壁切口裂开、吻合口漏及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本次研究中,研究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0%(4/50),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4.0%(7/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提示胃肠功能恢复轻度延迟对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影响不大,或是研究样本量过小所致,结果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足三里、上巨虚属足阳明胃经,具有和胃降逆的功效。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具有舒肝降逆、宽胸宁神的功效。中脘穴属任脉,八会穴之一,可促进胃蠕动。故笔者选用针刺足三里、上巨虚、中脘、内关,即是取其疏肝降逆、健脾养胃之功效。相关研究[11]表明,足三里穴不但具有和胃降逆的功效,且具有双向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针刺足三里穴可更好地发挥相应功效。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与胃肠激素水平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充分表明,针刺足三里、上巨虚、中脘、内关穴可较快地恢复腹部术后早期患者的胃肠功能。

参考文献:

[1]于庆生,张雁,潘晋方,等.芪黄煎剂胃癌术后早期应用对抗炎细胞因子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29(6):21-24

[2]Hsu YY,Hung HY,Chang SC,et al. Early oral intake and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fter cesarean deliver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Obstet Gynecol,2013,121(6):1327-1334.

[3]Somri M,Matter I,Parisinos CA,et al. The effect of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versus general anesthesia on the recovery time of intestinal function in young infants undergoing intestinal surgery:a randomized,prospective,controlled trial[J]. J Clin Anesth,2012,24(6):439-445.

[4]Zhang Q,Yu JC,Kang WM,et al. Effect of ω-3 fatty acid on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after abdominal operation in rats[J/OL]. Mediators Inflamm,2011:152137.

[5]王宽宇,彭登发,曲歌,等. 小承气汤药膜敷脐促进腹部术后大鼠胃肠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9,16(3):201.

[6]邓晶晶.针刺对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的调整作用及机理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74-76.

[7]Jian W,Heng L,Hui QQ. Effect of Da-Cheng-Qi-Tang on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tomy[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11,58(112):1887-1892.

[8]吴先哲.大承气汤对出口梗阻性便秘大鼠相关胃肠激素的影响[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8,10(2):6-8.

[9]Yang M,Fang DC,Li QW,et al. Effects of gastric pacing on gastric emptying and plasma motilin[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4,10(3):419-423.

[10]De Man JG,Chatterjee S,De Winter BY,et al. Effect of somatostatin on gastrointestinal contractility inSchistosomamansoniinfected mice[J]. Int J Parasitol,2002,32(10):1309-1320.

[11]牛春风,王志平.电针足三里、上巨虚、内关对大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恢复的临床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9):924.

猜你喜欢
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
泮托拉唑与生长抑素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当中的治疗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探讨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奥曲肽联合生长抑素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止血成功率的影响
如何通过胃泌素G17检查结果判断疾病
“胃溃疡”反复发作警惕胃泌素瘤
胃泌素-17 无创检测胃部疾病
降逆理气汤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健脾益气方对化疗性胃肠功能紊乱大鼠血清GASEGF水平的影响
慢性肾衰竭与血浆胃泌素胃动素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