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华,周亚东
(安徽中医药大学 人文学院,安徽 合肥230038)
传统中医药文化奉行“医乃仁术”的核心理念,学中医药的人不仅仅是要学会看病救人,更是要对医患双方作为人本身的一种归位思考和实践。而这些恰恰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1]中医药是研究人并最终服务于人的。现代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核心是将近代机械主义还原论的生物医学上升到系统化、整体化和回归人文关怀的现代医学,意味着对健康与疾病认识哲学思维方式的改变。[2]医学教育本身就包含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和人文素质教育,其目的是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教育。[3]
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不仅仅是要学会如何治病救人,更要具备完善的医德修养。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等理念。中医药传统文化首先强调“医乃仁术”,学医之人需要具有“医心之仁”和“医术之仁”。中医药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4]因此,中医学不仅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也具有社会科学的属性。在任何历史时期,中医学都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哲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在中医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促进中医文化与专业教育的渗透与融合。中医院校大学生学习中医药文化,就是以中国哲学、文学、史学为基础,以中医典籍、中医名家、中医文物、中医史迹为对象,研究中医理论与发展规律、中医名家学术思想、中医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以及名家风范。[5]中医文化丰富的人文营养元素,是中医药院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天然资源和最生动的教材。
在中医药院校,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它可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中医文化对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和辩证思维、整体观、生命观的确立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医药院校可通过编写教辅资料等多种形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行中医文化教育的渗透。
一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中医文化素养。教师是课堂教育的主体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中医药传统文化知识背景是进行中医文化渗透教育的重要前提。为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利用中医药院校的中医文化研究所这块科研阵地,教师定期参与中医文化研究所的科研活动。中医文化研究所可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自学中医药医学典籍和人物传记,可以和医药专业课程教师进行定期交流,定期进行读书心得交流和中医文化教学研讨等。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设立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中医药文化标识等途径来达到中医文化渗透教育的目的。具有中医药传统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宣讲中医药文化知识,以达到中医文化教育渗透的目标。
二是编写中医文化教学参考资料辅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材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医文化教育渗透的重要载体。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虽然不能自编教材,但是教师可以自编教学参考辅导资料以及通俗读本。把中医文化闪光的人、事、物写进这些资料和读本中,让学生通过自学或完成作业来接受中医文化的熏陶和教育。经过中医文化学习的洗礼,学生逐步认识和接受中医文化核心价值,在学习和将来的工作中,就会用这些价值观念来约束和要求自己。另外,在中医药院校专业课偏多的情况下,中医文化类课程的开设应强调“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则,[6]开设一些诸如中国传统哲学、医学伦理学、中医哲学、中医文化学等与中医药相关或有联系的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阵地,将中医文化教育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医文化教育的自然融合。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7]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分为理论和实践教学两种方式。为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就应该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与实际的统一。目前,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将实践教学纳入到了各学科教学规划之中。实践教学的方式多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选择一些和中医文化相关联的实践活动来实现中医文化教育的渗透。
加强实践教学是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8]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有了实践教学的场所,实践教学的时间、内容才能够得到保障。通过实践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中医药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应选择中医历史文化地区,充分利用地方中医文化优势资源,凸显其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中医药文化研究所或者中医文化博物馆。通过参观,了解和学习中医文化,接受中医文化核心价值的熏陶和教育。目前很多中医药院校,都成立了中医文化研究所和中医文化博物馆,可以接待大量师生参观学习。学生还可以根据兴趣自愿加入中医文化研究所配合教师进行研究学习。
通过基地调研、临床实习等方式进行中医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中医文化方面的调研。为完成报告,可以组织学生到中医药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另外,中医药专业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后期的临床实践教育来实现中医文化教育的渗透。学生在医院实习,将直接面对病人,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在促进高校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培训的同时,能够按照一定的计划训练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强化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个人素质。
中医药院校应结合中医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实现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
[1]谭宏钢,王未强.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医药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关联与融合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4):52-53,64.
[2]秦泗河.医生、医术与人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7.
[3]杨宝峰,孙福川,朱慧全.再议医学人文教育[J].医学与哲学,2005,26(4):32-34.
[4]孙晓生,李雁.我国医学院校人文社科教育发展思路[J].医学与社会,2009(4):72-74.
[5]张效霞.论中医文化研究与中医理论发展的辩证关系[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5):12-15.
[6]李淑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3):7-8.
[7]习近平.习近平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4:164.
[8]周向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