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丽
(安徽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马鞍山243002)
《咏水仙》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自然诗的代表。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开创者之一,对其同时代和后世的诗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推崇的浪漫主义诗学打破了英国启蒙时代诗学的清规戒律,强调人文主义,高举想象和情感的大旗,呼吁读者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外部的自然世界,为英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通过提倡在诗歌创作中使用淳朴的语言和回归自然开创了新的诗风。就其浪漫主义诗学而言,《咏水仙》充分体现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著名的诗歌创作理念即诗歌源于“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一种在沉寂中回味来的情绪”。[1]166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崇拜自然、丰富的想象力、“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以及淳朴语言的使用四个方面来分析这首短诗中隐含的诗歌创作理念。
华兹华斯在世时,喜欢独自漫步在静静的星空下或湖区的山谷中,与自然进行交流。他在《序曲》的“学童时代”卷中写道:“我常常在静谧的星空下独自漫步,/一边感觉着声响的所有内涵,/听它弥散出超逸于形状/或形象的崇高情绪……/我会站在岩石下,听着空中的鸣叫,/唱出古老大地的精神语言,/或在远来的风中隐去。”[2]他将大自然看成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对他而言,自然是他汲取“力量和知识”的源泉,[1]182并通过为他的诗歌增添活力和色彩而在他的诗歌创作过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大自然是一种半拟人化的力量,延伸到人并具有疗伤的功能。[1]212
《咏水仙》这首诗的第一部分主要描写迷人的自然景色:“随风起舞乐开花”的簇簇水仙“连绵不断,像银河中的群星闪烁”,“欢快摇首舞翩翩”,其“欢快的舞姿远远胜过闪光的波涛”。此处生动且惟妙惟肖的景色描写印证了学界赋予华兹华斯的称号——“大自然的崇拜者”。[1]181在他的眼中,自然就是“护士,向导,身心和道德的监护人”。[1]166换言之,美丽迷人而又纯净的自然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具有抚慰孤独的心灵的疗伤功能。正如该诗中所表达的那样,诗人“有这样欢快的侣伴/怎能不心花怒放?”,其“内心就充满快乐/随着那些水仙起舞婀娜”。翩翩起舞的水仙,更确切地说是大自然带来的快乐让诗人沉浸在美景中,净化了他的心灵。显然,诗人相信自然的净化作用,所以讴歌自然,膜拜自然,想通过自然崇高的事物来净化人的灵魂,进而消减人世间的黑暗与丑恶。[3]
想象力在华氏诗歌创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在诗歌创作中将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想象力被视为理解和分析华氏诗歌的“钥匙”和其“诗歌的灵魂”。[4]82《咏水仙》一诗作于1804年,发表于1807年。据华兹华斯的妹妹多萝西在1802年4月15日的日记中记载,他们访友归来,“……在高巴罗公园那边的林中看到了几株临湖的水仙花。……往前走,水仙花越来越多;最后,在树木枝条下,看到沿湖有一条长长的水仙花地带,同一条乡间大道差不多宽。我从没见过这样美丽的水仙花。它们长在青苔石头中间,长在石块周围,长在石块上;有的把头靠在石块上休息,如同靠在枕上来消除疲劳;有的在摇摆,旋转,舞蹈,仿佛随着从湖面吹来的轻风一起欢笑。它们看上去是那么快活,总是在闪闪发光,变幻不停。”[3]约两年后,华兹华斯根据记忆创作了这首名诗,并收入《想象集》(PoemsoftheImagination)。在《咏水仙》中,华兹华斯凭借对几年前经历的回忆,通过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呈现了生动逼真的自然景象。开篇的诗行“我独自漫游像一朵浮云/高高地漂浮在山与谷之上”体现出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浮云”、“微风”和“随风起舞的水仙”等意象体现出该诗是一首充满想象力的诗作。华兹华斯曾说过,“想象力这种具有创造性、充当媒介的力量能够产生很大的意义”,[4]81并认为“人和自然惺惺相惜,人的心灵自然而然地折射出大自然最公正且最有趣的特质。”[5]166正如大自然一样,花团锦簇的水仙漫无边际地延展开来,看似超越了诗人的想象力范围:
它们连绵不断,像银河中
的群星闪烁、眨眼,
它们展延无限成远景
沿着湖湾的边沿:
一瞥眼我看见成千上万,
它们欢快摇首舞翩翩。
该诗节表现出诗人对想象力的推崇高于对大自然的崇拜。在最后一节,诗人的内心充满愉悦,随着水仙快乐起舞。而这无疑表明了正是想象力构成了其心情愉悦的源泉:
它们在我心田闪光
这是我独处时的欢乐无限。
此处的“心田”(that inward eye)实质上等同于想象力。显然,诗人每当自己百无聊赖、心情沮丧时通过想象大自然的美景来享受精神解脱和自由,并凭借想象力来认知外部的世界。从更深层次来说,想象力是一种“独特的心灵特质,有助于领会那种超越理性的真理”,[6]并引领人更加深刻地了解超验的世界。
华兹华斯主张,“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源于在沉寂中回味来的情感:这种情感经过沉思后成为一种反应,沉寂逐渐消退而情感……逐渐产生……”[5]168这一诗歌创作理念充分体现在《咏水仙》这首诗歌中。当诗人独处时,回忆起早前亲眼目睹的“一簇簇一团团金色的水仙”,一股强烈的情感随之涌上心头。而正是在这种强烈情感的涌动之下诗人创作出了这首名诗:
常常是,当我独卧榻上,
或是沉思,或是茫然,
它们在我心田闪光
这是我独处时的欢乐无限;
我的心就充满快乐,
随着那些水仙起舞婀娜。
那种百无聊赖或者空漠般的心灵在沉寂中回味昔日的情景,凭借想象力享受这美景带给自己的那种心旷神怡之感,甚至是一种“财富”。诗行“它们在我心田闪光/这是我独处时的欢乐无限”为下面两行诗所提出的问题予以了回答:
我凝视着——凝视着——当时并未领悟
这景象给我带来的是何等财富。
此处,诗歌创作可以被隐喻性地比作成美酒的酝酿。诗人将人类的情感延伸至自然,但旋即抒写的情感并非完美,就像新入瓶的酒一样还需要时间的酝酿,逐渐才会愈久弥香。[7]因此,“对某种富有强烈情感的经历在沉寂中进行回味无疑会慢慢使情感和情绪趋于成熟”,[7]进而才有助于诗人创作出一首好诗。
凝练与淳朴的语言是华兹华斯诗歌的另一大特点。他“竭力将诗歌中的语言与普通大众使用的语言靠近”。[7]在他的诗歌中,他尽量使用经过筛选的、人们实际使用的语言进行描绘,进而给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和情景赋予一种想象的光华,从而使平凡的事物在心灵中呈现出不平凡的一面。[8]事实上,华兹华斯所倡导的诗歌创作原则相悖于新古典主义时期的诗歌理论,不仅崇尚想象力和情感,而且还提倡选取平凡的事物和使用普通而淳朴的语言(而不是华丽的辞藻)为诗歌语言。他认为淳朴的乡村农民使用的语言是最好的语言,因为“农民时时刻刻在与大自然中最美好的事物进行交流,而最美的语言恰恰源于这些美好的事物,还因为他们身处社会底层,社交范围有限,不受到爱慕虚荣等负面价值观的影响,因而以简单而凝练的言语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5]159《咏水仙》中所用的语言大都是非常口语化的语言。依据袁宪军的统计,全诗152个英语单词(包括重复出现的),只有5次用了3个音节的词(还有重复),其余全是常用的单音节和双音节词语,只有3个词是书面语,其余全是口语词语。[5]69此外,该诗中的语序和句式也简单明了,并非晦涩难懂。这些简单词语和句式的使用就像漂浮在空中的独云一样自然、顺畅,以极为直接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绪。
《咏水仙》这首诗虽短小精悍,但其中隐含的诗歌创作理念被一些批评家视为华氏浪漫主义诗学的核心部分。崇拜自然、崇尚想象力和情感,以及提倡使用淳朴的诗歌语言,正是华兹华斯诗歌创作中最为显著的创作原则,而且也正是这些诗歌理念让他被一致推崇为英国浪漫主义当之无愧的先锋。
[1]Zhang Boxiang.SelectedReadingsinEnglishandAmerican Literatur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9.
[2]陈才忆.自然心底存欢愉孤寂时——论华兹华斯自然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6):33-36.
[3]姜伟.解读华兹华斯的《孤单刈禾女》和《咏水仙》两首诗[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31-32.
[4]Mahoney.L.J.WordsworthandtheCritics[M].New York:Camden House,2001.
[5]Abrams,M.H.,TheNortonAnthologyofEnglishLiterature,4thed.Volume 2[M].New York:Norton &Company,Inc.,1979.
[6]Prickett.S.TheRomantics[M].London:Methuen &Co.,LTD London,1981:172.
[7]Liu Bingshan.AShortHistoryofEnglishLiterature[M].Henan:Hen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4:255.
[8]袁宪军.华兹华斯的《水仙》与诗歌语言[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