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特点及其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贡献

2015-12-16 02:26
新世纪图书馆 2015年3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期刊中华



《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特点及其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贡献

马秀娟

摘要《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是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机关期刊,聚集一批图书馆学专家作者,具有发行时间长、发行范围广,栏目众多,内容丰富,集学术性与新闻性为一体等特点,不但推动了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为民国时期图书馆学研究提供了大量史料。

关键词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栏目新闻性史料

分类号G259.296

Characteristics of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ibrary Association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Chinese Library Cause

Ma Xiujuan

Abstract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ibrary Association is the organ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ibrary Association. It gathered a group of experts in library science writer, and has characteristics of long time issuing, wide distribution, many columns and rich content, combining academic and columns journalistic, etc. It not on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brary cause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lso provided a large amount of historical data for the research of library science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Keywords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ibrary Association. Columns. Journalistic. Historical data.

1 《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办刊源起与宗旨

《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是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机关期刊,由中华图书馆协会执行委员会编辑,1925年6月30日开始出版发行,其创刊与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密切相关。1921年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由教育调查社、新教育共进社、新教育杂志社合并而成,它以教育调查、教育研究、改进教育为宗旨。蔡元培、范源濂、郭秉文、张伯苓、黄炎培、汪兆铭、李建勋、熊希龄等人为董事,梁启超、严修、张謇、张一虐、李煜瀛及美国教育家杜威等为名誉董事。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之初,就把图书馆教育列为专门调查内容,并开始组建图书馆学研究委员会,以增加图书馆数量、提高图书馆管理、吸引更多读者利用图书馆。

1923年,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了24个专门委员会,图书馆教育委员会是其中之一,清华学校图书馆主任戴志骞、金陵大学的洪范为正副主任。在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二次年会上,图书馆教育委员会通过了组织地方图书馆协会的决议。1924年,北京图书馆协会、天津图书馆协会、浙江图书馆协会、南京图书馆协会、开封图书馆协会等纷纷成立。1924年7月,在南京国立东南大学举行的第三次年会上中华教育改进社提出尽早成立全国性的图书馆组织。1925年4 月25日,中华图书馆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在上海成立,6月2日在北京举行成立仪式。以“研究图书馆学术,发展图书馆事业,并谋图书馆之协助”为宗旨。中华图书馆协会是全国图书馆界的行业协会,是一个在自愿基础上组成的民间团体,不具有政府行政组织的强制性权力,为了报道图书馆事业发展、宣扬图书馆的精神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创刊《中国图书馆协会会报》(以下简称《会报》)。《会报》是协会传达全国图书馆或各地方图书馆协会消息的刊物,旨在加强图书馆界的交流和联络,正如《会报》1934年第10卷第一期《编者之言》中写到:“本报为协会传达消息之刊物,也是为全国图书馆之通讯机关。”目前学界对《会报》研究较少,主要有邓咏秋的《评<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对《会报》的功能和价值进行了评述。本文主要从其办刊特点进行论述。

2 期刊的特点

2.1办刊时间长,发行范围广

《会报》创刊于1925年6月30日,停刊于1948 年5月,该刊为双月刊,其间由于抗日战争爆发,许多图书馆毁于战火,协会的工作也受到严重影响,1937年7月至1938年6月停刊一年,1938年7月在昆明复刊。从1925年至1948年共发行了21卷102期,时间跨越24年。由于该刊并非1月开始创刊,往往同一年的期刊有两个卷号,有的期刊由于环境特殊两期合并刊行。民国时期政局动荡、战乱频仍,许多期刊发行时间短、发行周期长,但《会报》克服各种困难坚持按期出版,没有延误,具有明显的实效性与规律性,是真正意义上的“期刊”,成为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中发行时期最长的期刊。会报不但在国内发行,还向日本发行。

2.2栏目众多,内容丰富

《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栏目丰富,主要有三大类:图书馆研究、图书馆界、新书介绍以及广告四大栏目。每个大栏目下又包括很多小栏目。

“图书馆研究”包括文献学、目录学、图书馆学以及对具体工作的研究。如赵尊岳的《词籍考》,王重民的《清代掠美集说发题》,杜定友《三十五年来中国科学书目编印细则》,觉明译的《俄国大革命以后图书馆事业概况》《道尔顿制与中学图书馆》,章云保的《徵求杂志之方法》,冷衷的《现代图书馆应备之日文期刊目录》等。

“图书馆界”栏目主要刊载中外图书馆活动内容,包括中华图书馆协会和地方协会的具体活动、国内新图书馆的建立、图书馆业务的举办、图书馆各项建设的开展、中外图书馆界的交流、图书馆馆员信息、关于图书的政策法规、图书期刊的出版、古籍信息等多个方面。如1931年第6卷5期“图书馆界”栏目的内容包括:《顺义县筹设通俗图书馆》《河南村治学院图书馆停办》《云南图书馆成立》《无锡女中新图书馆》《江苏省教厅图书馆捐书及报告》《沈阳第一工科图书馆灾》《部令蒙藏举办图书馆事业》《国际交换出版品出入口免税》《韦棣华女士来华三十周年纪念会筹备情形》《最新学校图书馆总览》《朝鲜图书馆研究会》《法国书籍畅销国外》《东京市图书馆之推广工作》《皖省馆调查国省立图书馆》《国际图书馆协会之收支》《新会员录之编制》等。

“新书介绍”栏目包括新书评介、预约书介绍、来函论坛、出版界消息、文坛信息、杂俎、来函照登等内容。如1929年第4卷5期“新书介绍”栏目刊登了图书广告:浙江温州瑞安杨衙街集古斋出售的图书有李笠的《史籍订补》,白纸四册,定价三元;李翘的《屈宋方言考》白纸四册,实价四角;《北平图书馆月刊》的永乐大典专号定价四角。如1929年第4卷5期“广告”栏目除了书刊广告之外,还刊登了招生广告:《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招考免费生简章》等。

2.3聚集了一大批图书馆界的专家作者

作者是期刊发展的关键,《会报》聚集了一大批图书馆界的专家作者,包括当时的图书馆管理者、图书馆理论专家或者二者兼有的专家,如袁同礼、戴志骞、沈祖荣、胡庆生、杜定友、裘开明、桂质柏、陈桓、孔敏中等。如袁同礼(1895—1965),早年留美学习近代图书馆理论,回国后先后供职于岭南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以副馆长之职主持国立北平图书馆长达29年之久。戴志骞名超,字志骞, 1888年生于江苏,1909年秋应聘到圣约翰大学图书馆任馆长,1914年夏,应聘为清华学校图书馆馆长,是早期图书馆界两位博士学位获得者之一,既是图书馆的管理者也是中国图书馆事业的组织者。杜定友(1898—1967)是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和近代图书馆学的奠基人之一,其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图书馆学理论、图书分类学、汉字排检法、地方文献研究、图书馆建筑和设备等几个方面,而以图书馆学理论和图书分类学最为精达。他们都曾甚至多次向《会报》投稿。

这些图书馆专家学者是《会报》得以创立与发展的基础与中坚力量,正是他们的学识、责任与顽强拼搏的精神使《会报》在物资极其缺乏、烽火连天的动荡环境下得以生存并保持较高的期刊质量。

2.4集新闻性与学术性为一体

2.4.1具有较强的新闻性

(1)《会报》对中外图书馆界的新闻进行了全面刊载。第一,中华图书馆协会共举办六次年会,《会报》对每次年会进行了及时报道。如1925年6月30日出版的第1卷第1期刊载了1925年4月中华图书馆协会在上海召开成立大会的消息以及发布的《中华图书馆协会缘起》《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宣言》《中华图书馆协会组织大纲》《中华图书馆协会执行部细则》《中华图书馆协会总事务所办事简则》《征书简章》《会务纪要》等。此外,对图书馆地方协会也进行了报道,如《瑞安图书馆协会成立》《无锡图书馆协会第二次大会》。第二,对国内图书馆成立、图书馆有关的法令颁布、图书馆培训以及交流等进行报道,如《奉化县成立巡迴图书馆》《无锡蚕业图书馆之设立》《上海浦东新建图书馆》《天津市立图书馆之筹备》《文华之毕业考试与典礼》《詹家鹏捐设图书馆》《金陵大学图书馆采访消息》等。第三,对国外图书馆以及中外图书馆交流进行报道,如《英国大学图书馆消息》《印度图书馆协会年会》《列宁格勒图书馆现况》《德国新书汇报》《法兰西之新公共图书馆令》《伦敦自然科学图书馆》《西班牙没收天主教图书馆》《日本大阪图书馆协会第八次会》《哥伦比亚国立图书馆之交换图书》等。如1929年第3期的《会报》刊载了沈祖荣的《参加国际图书馆第一次大会及欧洲图书馆概况》,对德国、意大利、英国、荷兰、瑞士、俄国、奥地利等国图书馆的起源发展、特色进行了介绍,并总结出各国图书馆的一些特点:意大利图书馆喜欢保存古籍,德国注重科学,而荷兰注重艺术,俄国则喜好社会问题,英法则崇尚宏富美丽,重视东方文化,重视人才的培植。《会报》成为图书馆界乃至国人了解国内外图书馆发展,增加图书馆意识的窗口和平台。

(2)《会报》对图书馆新闻刊载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如在民国二十二年四月三十日发行的《会报》第8卷第5期,刊载了《墨斯科举行东方艺术展览会》《日本图书馆讲习所招生》和《浙江流通图书馆新址开幕》等图书馆界的新闻。其中日本图书馆讲习所招生在同年四月开始进行,其招生所考的课程有国语、历史、英语、地理等。

同年二月,“中国与日本在墨斯科举行东方艺术展览会,展览品为十一世纪到十二世纪中日的艺术珍品,此外还有十三世纪到二十世纪的波斯与土耳其的艺术品”。同年四月二日,“浙江流通图书馆由原来馆址湖墅杨耳山寓内,迁到新的馆址:鼓楼,阅览条件变好”。此外,《会报》第8卷第5期所刊登的新书介绍,都是民国二十二年或者二十一年六月以后出版的,如:钱基博著《版本通义》,谢国桢编《黄梨洲学谱》,王庸、茅乃文编《国立北平图书馆馆藏中文图书目录》,谢国桢编的《晚明史籍考二十卷附通鉴一卷》。民国时期通信落后,而《会报》对许多图书馆界新闻的报道比较及时,其具有较强的新闻性。

2.4.2具有较强学术性

第一,刊载了大量的学术论文。从期刊的专业性来说,《会报》不及民国时期的图书学期刊《图书馆学季刊》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但由于其出版时间长,出版周期短,也刊载了大量图书馆学、文献学、目录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推动图书馆学科的发展,如吕绍虞与于震寰编的《册府元龟索引》,袁同礼《中国加入国际交换出版品协约之经过》,陈垣、陶湘的《景印四库全书原本提要缘起》,赵尊岳《花间集考》,王重民《清代掠美集说发题》,聂光谱的《山西藏书考》,孔敏中《中国图书馆学术文字检索》,刘纯《杂志索引之需要及编制大纲》,蒋镜寰《图书馆之使命及其实施》。其中《花间集》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词总集,由后蜀人赵崇祚编辑,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18位花间词派诗人的经典作品,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我国早期词史上文人词创作的主体取向、审美情趣、体貌风格和艺术成就,直到现在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由于赵尊岳是1929年发表的此篇论文,当时所存古籍相对丰富,赵尊岳《花间集考》对《花间集》的版本进行了详考,从蜀汉时期一直到民国时期,包括蜀刻本、宋健康旧本、宋他处版、宋绍兴本、宋淳熙本、宋开熙本、明万历四卷本、明镇泽王室氏本、明他处本、清光绪本、清石印本、民国聚珍本等版本,对今天《花间集》的版本研究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对于图书馆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杜定友《民众的图书馆问题》,徐旭《民众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孔敏中《中国图书馆学术》,杜定友《三十五年来中国科学书目编印细则》,徐旭《民众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喻友信《借出图书之收回的问题》,胡适讲《中国书的收集法》等。其中朱金青在《办民众图书馆者该怎样鼓励人民乐于来馆阅览》提出吸引读者的做法:(1)调查社会状况,了解当地民众的切实需求。(2)广告宣传。采用通俗的语言对新的期刊进行介绍,还要组织人进行演说并劝告民众读书。(3)经常播放幻灯片,吸引观众。(4)添设为民众服务的指导员和问事处。(5)在工厂、街道、机关、学校等地建立流动书库,进行流动服务。(6)各图书馆进行互结借、交换与协作等。这些图书馆研究的论文不但具有很强的学术性,而且对图书馆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2.5内容既有中文还有英文

文中对于转发国外的一些会议、通知以及国外专家学者的报告等,除了翻译成汉语之外,英文原文也一并刊登。如1925年第1卷第2期《鲍士伟博士致本会及中华教育改进社报告书》,《会报》既刊登了朱家治翻译的美国鲍士伟博士致本会及中华教育改进社报告书的汉文,也刊登了鲍士伟博士英文原文。1929年第4卷5期刊登《中华图书馆协会参加国际图书馆会议报告》包括缘起、筹备主任法库来函、筹备主席柯林来函、大会会序、关于论文事项、关于展览事项、补征展览品的范围等。其中筹备主任法库来函、筹备主席柯林来函原文属于英文,全文登载。

3 《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的贡献

3.1《会报》是中华图书馆协会工作的阵地

《会报》作为协会的机关报,服务于协会,宣传协会,对协会的情况进行全面报道,如协会会议的召开,活动经费的募集、使用,活动的开展,会员信息,会员捐赠,会员活动,中外图书馆交流,图书馆相关的法令章程等。《会报》成为图书馆界乃至全国人民了解图书馆事业发展,提高图书馆意识的窗口与平台,更多地承载着宣传图书馆协会、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的重任。

3.2图书馆界争取权利的喉舌

《会报》作为协会指导图书馆行业工作、争取本行业利益的声音,积极表达图书馆行业的整体需求,争取本行业的利益,如1930年6卷1期的《会报》刊登了《力争平津书籍免税》。由于天津第二统税局对于连寄图书收取统税,每百元的图书增加6.5元的统税,对图书馆界影响巨大。平津两地书业,以书为教育用途,向财政厅上书反对,协会也向北平税务监督和财政总署提出质问,最后财政厅同意按照原例执行,免去新增的税收。1932年5月交通部订定邮票加价,因图书馆馆之间书籍交换、邮购很多,使图书馆财政更加紧张,这对图书馆界影响很大,1932年第7卷第6期《会报》刊登《电争书籍印刷品邮资加价》,协会执行委员会致电行政院汪院长进行据理力争,最后取消印刷品邮资加价的规定。《会报》成为一个图书馆行业争取行业利益、表达行业意愿的强有力阵地,也对图书馆界行业意识的提高和行业领导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3.3为图书馆的发展研究提供大量史料

国内图书馆的发展数量,出版社的数量,期刊的数量,书店的数量,出版界的发行状况等不但是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图书馆学研究的基础。所以《会报》刊登了大量的调查报告。一是图书馆调查包括全国图书馆调查,各省图书馆调查、重要城市市图书馆状况调查以及县乡甚至村级图书馆调查等,如《全国图书馆调查表》《全国图书馆设施概况》《河南县立民众图书馆之统计》等。通过这些调查报告,全国民众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尤其是各图书馆的领导对我国图书馆的分布、数量、概况都有所了解,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此外,抗日战争期间尤其是胜利前夕,全国图书馆界对抗日战争以来全国图书馆遭到的破坏进行调查,对于宣传日军的侵略暴行、战后索赔以及图书馆事业的重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书店调查。图书馆的采访工作离不开书店,《会报》刊登了北京、上海、山西、长沙、济南、南京、苏州、福州、厦门、宁波、哈尔滨等地的书店名称、地址、数量以及分布等。三是善本调查。善本是中国宝贵的文献资源,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经过多年的战争、灾害、掠夺,古籍文献满目疮痍。古籍文献保护是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协会在第一次年会后成立了善本调查委员会,而后着手对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国立北平图书馆、浙江省立图书馆等图书馆进行善本的调查工作。《会报》刊登了《海源阁之调查与协议》《教部调查铁琴铜剑楼》《金陵大学图书馆善本及特藏》等。四是期刊调查,期刊是图书馆的重要馆藏,会报刊登了《中国期刊调查表》,李文裿《编辑期刊中论文索引之意见》,冷衷《中国政府出版期刊调查表》、《中国政府机关刊物目录》。此外,《会报》还对当时各图书馆的经费、章程、藏书、读者人数等报道很多。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国破家亡,大多数期刊停办,对于民国时期许多行业的研究,缺乏完整的资料,而《会报》的连续性为民国时期图书馆研究提供比丰富的史料,成为《中国图书馆学史料丛刊》首批推出的资料之一,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刚,倪波.陶行知与新图书馆运动[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3):21-26.

[2]邓咏秋.评《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2):119-121.

[3]中华图书馆协会执行部.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M].1925-1948.

马秀娟河北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河北保定,071002。

收稿日期:(2014-06-26编校:邹婉芬)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期刊中华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期刊审稿进度表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中国比较图书馆学发展探究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