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分析
总体样本中,在所有的干事创业动力来源里,“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为了个人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了完成上级和领导交办的任务”这些事关个人家庭生活和工作相关的利益排在前列(非常同意或比较同意)(见图1)。而涉及公共利益方面的选择,如“为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认同比例相对靠后。这些反映了合理的个人利益更容易激发党员干部群体对干事创业的热情。
外部动力:层级越高的干部比层级低的干部其干事创业动力更大。据调查显示,“副厅级以上”“正处级”党员干部群体对于“为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干部干事创业动力来源的认同比例为66.66%和57.14%,而“副处级”“正科级”“副科级以下”党员干部群体对此的认同比例仅有18.18%、36.85%和28.80%。现实中,行政级别越高,对顶层政策设计的认同程度也越高,而基层干部可能是直观地基于政策执行的效果决定干事创业的规划。行政级别的高低决定了对党事业认知的高低和干事创业的热情。
对“干事创业为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认知也出现了行政级别上的认知差异。“副厅级以上”“正处级”的认同比例为66.67%和42.86%,而“副处级”“正科级”“副科级以下”党员干部群体的认同比例仅有22.73%、42.11%和37.60%,级别高的干部可能基于经济发展的考核要求,而级别较低的干部,仅仅是政策的执行者。
内部动力:个人的仕途晋升空间、家庭生活需要成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重要动力。凡是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的理由作为干部干事创业动力来源的认同比例都超过半数,“为了尽到一名党员干部应有的责任”的认同比例仅为37.36%。可见,责任意识恐怕无法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调查分析
在所有影响干部干事创业的原因之中, “没有适当的激励机制,干与不干一个样” “上级领导为了‘不出事,压制下级作为空间”“对发展理念和考核标准比较茫然,干事没有方向”的认同(非常同意或比较同意)(见图2)比例较高,而关于自身能力的考虑如“自身能力水平有限,确实干不成什么事”选择比例相对较低。选择结果说明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首先考虑的环境因素——良好的激励条件和宽松的工作氛围更有利发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在问卷调查中,“没有适当的激励机制,干与不干一个样”的认同比例达55.74%,“对发展理念和考核标准比较茫然,干事没有方向”的认同比例达50.0%。当前对党员干部的激励机制中,往往不重视物质激励的重要性,以及他们还关注的职务方面的激励。此外,对党员干部的精神激励也不应忽视。在问卷调查中,认同“精神缺‘钙,没有信仰”的受访干部比例达49.42%。党员干部对精神方面的学习和修养,难以转化为现实的动力。同样的,监督过度也能导致党员干部工作充满束缚,缺乏积极性与创造性。“上级领导为了‘不出事,压制下级作为空间”“周围形成了不干事的氛围,不断蔓延传染”的认同比例分别达57.47%和50.0%,也有38.50%的受访干部表示受当前反腐压力的束缚,认为“反腐压力大,干事容易惹麻烦,还不如不干”。
当然,强调监督过度并不是否认监督的作用。在日常现实中,也存在监督过度的另一个极端,即监管不到位。缺乏可操作性的监督约束机制和手段,也会致使一些干部小毛病发展成大问题、小事情累积成大事情。
(摘自《人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