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摘 要] 陈云在延安担任中组部部长期间,领导了组织机构调整、制度化建设,以及加强工作人员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等工作。陈云的组织工作思想及实践为当今组织部门工作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 陈云 延安 组织建设 党建工作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中共组织工作指明了方向。1937年底至1944年3月,陈云在担任中组部部长期间工作成效卓然,党的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组织部门的自身建设
陈云领导中组部的7年,正是全国抗战如火如荼开展之时。抗战形势的发展,促进了中共机构的调整与发展。在陈云的领导下,中组部经过多次调整,不断得到完善和充实。
初至陕北的中组部,由部长、副部长、干部科科长、组织科科长以及几个科员组成,规模很小。在日益繁重的工作面前,为数不多的工作人员难免捉襟见肘。于是从1938年到1941年,在陈云推动下,中组部人员增加到五六十人,并调整机构设置,内设秘书处、干部科、地方工作科和交通工作科。
做加法的同时,中组部也做减法,加减法完全根据中央的精神来进行。1941年中央提出精兵简政,中组部适时而动,是年冬天实行精简,只保留干部科及代管单位,人员减少到13人,成为精兵简政的模范单位。
除了人员调整外,陈云还提出中组部必须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在他的主持下,中组部出台了《组织部工作条例草案》《关于中央各部门分工问题的通知》《组织部工作规则》等规章制度,规范了组织部的构成和工作职权。陈云之所以如此重视组织部门自身的建设,是因为在他接手中组部部长一职时,全国上下只有4万党员,这显然不适应抗战形势的需要,所以他希望通过完善组织部门以促进组织工作的发展。根据这些规定,陈云领导中组部对全国组织机构进行了清理整顿,逐渐建立了一套包括中央局、分局、省市委构成的组织体系。
除了以制度促建设外,陈云还坚持以学习促建设。延安时期,中共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即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当时全党开展了“学习竞赛”,中组部在其中表现突出,尤以成立的领导干部学习小组著名。从1938年到1942年,中组部领导干部学习小组坚持学习达5年之久。陈云任组长,成员以领导干部为骨干,正式参加者有正副部长、秘书长、正副科长,学习以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为主,辅以报纸上的重要文章。陈云严格要求学员为革命而学习,详读原著,写读书笔记并供组员传阅,他自己还坚持批阅这些笔记。陈云晚年回忆时,常感慨延安时期中组部的学习让他终生受用。1940年五五学习节,该学习小组被评为模范学习小组,6月《新中华报》发文表彰。根据中组部的学习经验,中央做出了关于干部教育的决定,推动了全党干部的学习。
二、干部工作的有效开展
延安时期,中共党员队伍的快速发展,以及各地各级党员干部调整与流通的日益增加,干部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陈云领导下的中组部在干部审查、调配及教育培训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抗战时期,中共实行团结、民主的政策,吸引了大批有识之士奔赴延安。陈云敏锐地觉察到这是发展、壮大中共的一个契机,于是提出“广招天下士,诚纳四海人”。1938年9月,他在抗大上作《论干部政策》的演讲,把广招贤士、诚纳贤才进一步具体化,即“了解人”“气量大”“用得好”“爱护人”[1]p44。“了解人”,是干部工作的第一步,即要全面、历史地看待干部,分析其本质好坏,用其所长[1]p44-46。“气量大”,指要善于用人,用有一技之长的人[1]p48。“用得好”,指让干部敢说话,敢做事[1]p49。“爱护人”,指提拔干部时要全面估计他的德才,提拔后要多方帮助他,要尽力去解决干部安心的问题,要郑重、谨慎、细心地处理关乎干部政治生命的问题,要实事求是地对待干部[1]p54-57。在随后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陈云正式向全党提出这十二字的干部政策,成为干部工作的重要政策依据。
人才进来了固然让人高兴,但接踵而至的是如何辨别良莠、分清敌我,这就涉及审干问题。在审干工作中,陈云要求要尽量细致、耐心,不咎既往,从团结的目的出发,欢迎与爱护每一个真正革命的同志。他常说,要“用父母爱儿女之心来爱护干部”。1940年8月,陈云主持起草了《关于审查干部经验的初步总结》。《总结》指出,审干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发现干部的长处和缺点,以便适当地使用干部;二是为了清洗混入党内的异己分子[2]p466。如何审干?《总结》提出,要从历史的具体环境中去判断干部的工作经验和能力,要用坚守原则而不感情用事的眼光去审查干部,既要看细节也要看全部历史,审干结论必须有充分根据而不能武断,对干部错误做结论时必须有干部本人出席[2]p466-469。据一名曾在中组部工作的人回忆说,陈云的《论干部政策》及《关于审查干部经验的初步总结》“都不是纸上谈兵的东西,而是我们天天进行工作的实实在在的依据”[3]p198。
此后,在陈云的领导下,中组部不断总结经验,相继发出《关于审查党员的补充指示》《关于调查共产党员社会关系的通知》《关于干部审查与填写党表自传的规定》等一系列文件,逐渐健全和完善了审干的政策规定,保证了审干的质量和效率。
中组部按照这些条例和规则有条不紊地开展审干工作,但并不是没有遇到阻力。当时康生在延安发动抢救失足者运动,将大批从国统区来的青年干部打成叛徒、特务。陈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总是强调,我们要和国民党抢夺知识分子,“不要再把这个机会错过了,否则将来悔之晚矣”[4]p93-94。陈云一面向毛泽东及有关领导反映情况,谈自己的看法;一面积极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尽快澄清事实,解放干部。在陈云的领导下,即便是在抢救失足者运动中,中组部仍顶着巨大压力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标准,积极稳步地推进审干工作,有力抵制康生等人的错误,保护了一批干部。引用陈云秘书刘家栋的话来概括延安时期中组部的审干工作:“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验,我们看到的是,那时中央组织部审查干部所做的结论,今天还都是对的,没有发现什么大的问题或大的出入。”[4]p114
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是这一时期干部工作的另一个重点。陈云任部长后,中组部相继参与创办了安吴堡青年培训班、鲁迅艺术学院、马列学院、延安女子大学、工人运动学校、中央组织部干部培训班等等,这些都是当时干部培训的重要阵地。因战争形势急迫,各地干部都要得很急,陈云因此提出“热炒热卖”的训练方针。他后来还说到这个方针:“抗战初期,抗大、陕公的训练方法,学生在学校只学几个月,几个月以后就去参加工作。而且在学校中所学的不是一大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抽象原则,而是生气勃勃的革命风气。”[1]p184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整个抗战期间,延安各类学校培训干部共20万人,为抗战源源不断输送了可贵人才。
三、党建工作的有序进行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指导地方基层党组织建设,也是陈云领导的中组部所做的重要工作。
早在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安定县瓦窑堡召开的会议上就制定了“必须在组织上扩大和巩固党”的路线,明确了大力发展党员的任务。1938年3月及1939年12月,陈云领导并参与了为中央起草的《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关于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要求全党在建立、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和创建敌后革命根据地中大量发展党员,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入党。在发展党员问题上,中组部承担了大量的工作,就入党条件、党员档案管理等问题,相继拟定了《关于入党年龄问题的通知》《关于党员党龄起算问题的通知》《关于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等问题的通知》《关于中央直属各机关学校党组织处理党籍、党纪及证明材料的通知》等文件。经过努力,中共党员的队伍迅猛扩大,从1937年7月的4万人发展到1945年4月的121万人。
为指导地方党建工作,必须首先了解地方党组织的情况。1938年11、12月间,陈云指示中组部成立两个巡视团前往华北前线,对这些地方的党建工作进行了近一年的实地调研。针对当时中组部的人员不多、交通不便、调研时间长等困难,陈云向中央书记处提议请各地派人来汇报情况,该建议获得了中央书记处同意。这种将实地调研与汇报相结合的调研方式后来被写入中组部的《组织部工作条例草案》规范下来,沿用至今。
调研的同时,中组部还十分注重搜集和研究各地材料,因地制宜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和意见,这突出表现在对敌占区的工作中。1938年6月以来,广州屡遭日军攻击,形势十分紧迫,10月18日广东省委决定将省委机关搬至粤北。3天后,广州沦陷。11月1日,中组部发出指示,规定了广州沦陷后广东省委的主要任务:一是在广州及其他敌占区进行秘密工作;二是在广州及其他敌占区组织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三是在东江、海丰等地建立抗日根据地。
当时在原苏区及华北等敌占区内,敌人强迫群众喊反共口号、填写反共志愿书和回心票,造成群众与党的对立,以达到他们孤立中共的目的。于是,陈云组织起草了《关于旧苏区(旧游击区在内)自首分子处理的决定》《关于敌占区应付敌人的自首政策的办法》等文件,对叛徒、自首分子进行分类甄别及处理,为地方处理此类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这一时期,在陈云和中组部的领导下,各地组织系统很快恢复和发展起来。
综上,陈云在延安担任中组部长期间,通过机构调整、制度建设、加强学习等举措,推进了自身建设;同时,有序有效地开展了干部建设与党的建设等工作,为中共完成抗战任务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陈云组织工作的思想和实践为当今组织部门工作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陈云文选(1926-1949)[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3]缅怀陈云[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4]刘家栋.陈云在延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 彭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