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悦瑶
【摘要】施蛰存是一名20世纪中国现代派作家,特别擅长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人物进行探究刻画,从而展现人物的深层心理和历史、生活事件的真实、城乡文化的碰撞。《梅雨之夕》是施蛰存的代表作之一,当中的男主角正是精神分析学指导下的文学产物,因此,本文将截取《梅雨之夕》的部分文段(以“我有着伞呢……”开头的全段)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化分析,以揭示现实生活中的两类已婚男形象,反映真实情景中的代表性已婚男性的思维与行动特点。
【关键词】精神分析学;无意识理论;已婚男
精神分析学的诞生与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的临床实践密切相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在20世纪初期走进了文学领域,成为了中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而无意识理论是其核心,“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个部分,即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在中国,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下,一批批具有鲜明特点的现代派作家涌现,施蛰存就是其中的代表者之一,其代表作《梅雨之夕》也成功塑造了一名“三重人格”的“双影子”已婚男。
一、从“意识”看已婚男——两个角度
“意识处于表层,是指一个人所直接感知到的内容。它是人的有目的的、自觉的心理活动,可以用语言表达,并受到社会道德的约束。”在本次所选文段中代表已婚男“意识”的部分不多,第一处是“我有着伞呢……觉醒了我”,这个自我提问可见是“无意识”对“意识”蒙蔽后的结果。一方面,这承接了上文已婚男子对年轻女子在性驱动下的交叉式遐想,开启了下文“前意识”的叙述,足现女性对男性的情感驱动——无论男性是已婚还是未婚,年轻女子总容易在他们心中引起一阵可大可小的涟漪。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在严格保守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而来的已婚男子在同情甚至想向前帮助陌生人的时候,往往会自发地受到传统性别道德规范而止步,原地担心陌生人对自己的看法。
第二处是“我”对时间的发问和对陌生女子必会逃离雨天的看法。一方面,既体现了男主角在道德规范下的情感抽离,也对已婚男性的矛盾思维起到了来回过渡的作用,促使已婚男在年轻女子的吸引下,在美好遐想和经验破坏的过程中来回穿梭,陷入了如梦非梦的思想斗争,而这正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已婚男子形象。另一方面,这展现了已婚男子在时间流逝中越发感到焦急,主要出于对洪水降临的担忧和对陌生女子仍在雨中孤立无援的忧虑,可他始终在犹豫,足见传统社会男女规范对人性的无情玩弄和考验。
二、从“前意识”看已婚男——两种经验
“前意识处于中层,是指那些此刻并不在一个人的意识之中但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力或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回忆起来的过去的经验。前意识主要是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从事警戒,阻止无意识本能欲望进入意识之中。”本文段中的“前意识”叙述部分贯穿着“无意识”部分,占文段的大部分,来源于对遐想的发问,现先从感性经验分析:第一处是对为什么“我有着伞呢”这一意识突然觉醒自我的回答,一个“淫”字虽带着意识觉醒的味道,却引来了已婚男的“淫想”——送年轻女子到她的家;然后笔锋一转作出了第二个“前意识”回答——论什么是“好意”,之后再次陷入遐想,并在本段的结尾又进行了一次相似的循环。“前意识”连接着规范和放纵,是矛盾对抗的集中地,因此在此处已婚男的双面性展露无遗——方面爱着婚姻中的妻,一方面想着年轻派的她,而争斗的结果往往最终由已婚男的约束力为标准,意识斗争正是文中已婚男处于的状态。
而若将已婚男的“前意识”从另一种经验角度进行解释,一份在“帮与不帮”中纠缠的传统道德意识则会自动显现,促使我们读者用理性经验去分析:已婚男出于善良的好意将在雨中的陌生女子平安送达目的地,十分地顺理成章,却因为传统社会经验抑制了其实际的行动,揭示了在传统社会道德熏陶下已婚男性的懦弱,以及当时现实生活中人际信任度特别是男女信任度的缺失。
三、从“无意识”看已婚男——两种情感
“无意识是一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冲动,它毫无理性,是‘一团混沌;它处于大脑的底层,是一个庞大的领域。这一部分个人是意识不到的,但它却能影响人的行为……无意识是占主导地位的,是起支配作用的。”在本文段中,“无意识”部分起着带动作用,是已婚男每回冲动的肆掠源头,先是送“她”回家,到表白好意,再到邂逅静止,最后到徘徊不归家,性本能的力量实现了一次“大——小——大”的流动。这一方面,再一次证明了女性对男性的思想驱动作用,也反映了当时在新时尚思潮影响下社会道德文化从保守向开放靠近的现实生活以及受到婚姻约束下的已婚男性对于男女情感的犹豫不决。另一方面,这里也体现了从善的已婚男的心态变化,他的徘徊不是因为陌生人是年轻貌美的女子,而是因为他担心他的帮助可能会对陌生女子造成精神上的困惑而受到她的拒绝,与他的初衷刚好对立,这体现了善良的已婚男性在传统两性关系上的固有无奈。
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无意识理论并结合所选文段对《梅雨之夕》中已婚男形象的剖析,我们不难发现在三大意识下已婚男皆存有两种不同的反映,分别是邪恶与正义,让我们对男性特别已婚男性有了更进一步的挖掘认识——或淫或善,也对已婚男在男女关系处理上有了更具历史性的理解分析——或困惑或明了,同时因为已婚男性比一般男性受到的束缚更多,所以在性格与思维的体现上也更为突出和富有特色——极度疯狂或极度谨慎。
【参考文献】
[1] 袁国兴.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1版[M].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0: 397-404.
[2] 朱立元.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第三版)1版[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