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省域信息化水平测量与差异比较

2015-12-15 15:31程慧平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武汉430068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武汉430073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年9期
关键词:信息化水平

●程慧平,周 迪(.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武汉 430068;.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武汉 430073)



我国省域信息化水平测量与差异比较

●程慧平1,周迪2
(1.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武汉430068;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武汉430073)

[关键词]信息化水平;Theil指数;TOPSIS模型;空间差异

[摘要]以我国大陆31省为研究对象,以邮电业务总量、网民人数、移动电话用户数、长途光缆线路长度、信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为指标,采用TOPSIS模型、Theil指数方法,分析2003~2012年间我国信息化水平的地区差异。研究结论显示:东中西部地区信息化水平呈现依次递减格局,东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信息化存在明显的非均衡差异,主要原因在于东部、西部地区省份之间信息化水平差距显著,我国信息化差距呈现缩小趋势。最后,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1 引言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显示,2012年中国数字鸿沟总指数为0.38,地区数字鸿沟指数为0.32,[1]可见数字鸿沟问题仍然显著存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战略,信息化是“四化”互动的基础。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研究我国信息化水平及地区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最新文献对我国信息化水平区域差异的研究主要有:(1)信息化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显著。朗益夫等发现2001~2007年中国区域信息化水平逐年提升,呈现极化现象。[2]张义龙等针对2010年31省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发现经济较发达省份对应信息化水平较高。[3]方维慰发现2009年我国31省信息化存在较强的空间极化现象。[4]阮家港发现省际间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发展极不平衡。[5]崔艳艳等发现2007~2009年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四省市信息化程度逐年增加。[6]王远桂分析了2010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信息化水平。[7](2)探讨区域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演变。周建农等发现2005~2010年间,我国农村信息化均衡度呈上升趋势,且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差距在缩小。[8]高锡荣和徐璐璐发现2007~2010年间我国31省城乡信息化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性差异,且这种差异高度稳定。[9]宋周莺和刘卫东发现,2000~2010年省际之间信息化发展水平相差悬殊,差距呈现明显缩小趋势。[10]

为了丰富已有研究成果,探讨我国信息化空间布局特征和规律。本文采用最新统计数据,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涉及港澳台地区)为研究样本,分析我国信息化水平及其地区差异。

2 方法与数据

2.1研究方法

2.1.1熵权TOPSIS

考虑到信息化评价指标的量纲差异,首先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公式(1)式所示[11]

在含有m个评价对象,n个评价指标的问题中,第j个测评指标的信息熵值为[12]

引入信息熵作为权重,能够客观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避免主观因素影响。采用信息熵测度第j个指标的权重,如公式(3)所示

根据式(4)和式(5)可以计算欧式距离d+、d-以及相似接近度C。

C值越大,表明该省的信息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因此,根据其值的大小就可以对省际间信息化水平进行排序。

2.1.2 Theil指数

Theil指数是研究区域差异分析中较为常见的方法,计算公式如(7)所示[13,14]

T值可以分解为: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计算公式分别如(8)、(9)所示

上式中,T为Theil系数,代表全国信息化水平差异;xk为第k省信息化水平的TOPSIS得分,N为省份个数,u为所有省份的平均值。Wk为第k组地区内省份个数占所有省份数量的比值,T(xk)为第k组内的Theil系数,uk为第k组省份平均值,Tw、Tb分别代表地区内和地区间差距。Theil指数值越大,反映地区信息化水平差异越大;Theil指数值越小,反映地区信息化水平越均衡。2.2指标与数据

有关信息化指标体系选取的最新文献中,李裕瑞等选取邮电业务水平、固定电话普及度、移动电话普及度、互联宽带普及度等4项指标,[15]反映信息化发展水平;甘筱青采用邮电业务量、邮路总长度、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和互联网上网人数4项为信息化指标。[16]

本文从“基础设施—用户受益—经济增长”价值链角度,选取衡量信息化水平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邮电业务总量、互联网上网人数、移动电话用户数、长途光缆线路长度、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简称:信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上述5项指标也是学术界衡量区域信息化发展水平经验性做法。

2011、2012年互联网上网人数数据来自于《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2013》,其他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4-2013》,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研究样本时间序列选择为2003~2012年。信息化评价指标描述性分析如表1所示。互联网上网人数年均增长率最高,达到25%。移动电话用户数、邮电业务总量、信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长途光缆线路长度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07%,13.91%,6.25%,4.43%。

表1 信息化评价指标描述性分析

3 实证研究

3.1熵权TOPSIS结果

通过公式(3)计算得到2003~2012年相关指标数据的权重,如表2所示。邮电业务总量权重最高,0.241;互联网上网人数权重为0.226,移动电话用户数权重为0.209,信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权重为0.2,长途光缆线路长度权重为0.124。因此,邮电业务总量对信息化水平解释力度最大,长途光缆线路长度解释力度约为邮电业务总量一半。

表2 信息化评价指标及其权重

通过公式(6)计算得到2003~2012年31省信息化水平得分,如表3所示。

(1)东、中、西部地区信息化水平得分如图1所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信息化得分分别为:0.352,0.212,0.141,全国平均水平为0.234。中西部地区信息化得分总和与东部地区基本持平,中部地区信息化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的增长弥补了西部地区的不足,这反映我国信息化程度主要依赖于东部地区省份。全国、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信息化水平曲线趋势基本一致。

东、中、西部地区信息化水平呈现依次递减格局,且只有东部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计算得到全国信息化水平的变异系数为0.767,表明全国信息化存在着较强的空间分布不均衡现象,方维慰(2013)持类似研究结论。东部地区变异系数为0.702,中部地区为0.274,西部地区为0.584,表明东部和西部地区省份之间信息化水平差距显著,中部地区省份之间信息化水平相当。

图1 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信息化水平得分

(2)全国信息化得分为0.234,广东省达到0.98,处于领先地位;有3省得分位于0.4~0.5之间,相对其他省份处于高水平;3省得分位于0.3~0.4之间,处于较高水平;有8省得分位于0.2~0.3之间,处于中等水平;12省位于0.1~0.2之间,处于较低水平;4省位于0.1以下,处于低水平。由此可见,我国信息化总体水平不高,亟待提高信息化投入利用效率。

(3)东部地区,广东信息化水平最高,达到0.98,江苏次之,达到0.477,浙江位列第三名,0.449,天津、海南分别排序第26和第30名;中部地区,仅河南进入前10名,为第6名;内蒙古、吉林分别位于第21、23名。西部地区,仅四川排序前10位,位于第5名,西藏、宁夏排名后三名。宁夏得分为0.028,仅为广东省的2.9%。

(4)为了刻画信息化水平与经济发达程度之间的关系,本文以2003~2012年GDP平均值为横轴,信息化得分平均值为纵轴,如图2所示。可以发现,信息化水平与经济发达程度之间关系密切,即经济发达省份对应的信息化水平也较高。经济越发达,硬件和基础建设配套越完善,信息消费需求越高,从需求角度带动了信息化的水平。

表3 2003~2012年31省信息化水平的TOPSIS评价结果

图2 GDP与信息化得分散点图

3.2 Theil指数结果

2003~2012年我国信息化水平的Theil指数,如表4所示。可以发现,地区内和地区间的信息化差距分别对Theil指数值贡献率为:69.76%,30.24%。我国信息化水平的区域分布不均衡主要源自于区域内差异,区域间的贡献度相对较低。从图3可以看出,东部信息化水平的Theil值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表明中部地区省份信息化水平差距最小,东部地区最大,西部地区第二。全国及三大地区Theil指数曲线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说明我国省际间数字鸿沟的空间差异呈现缩减趋势,研究结论与《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一致。

表4 2003~2012年我国信息化水平的Theil指数分解

4 结论

以我国大陆31省为研究对象,采用邮电业务总量、网民人数、移动电话用户数、长途光缆线路长度、信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为指标,运用TOPSIS模型和Theil指数方法对2003~2012年我国信息化水平地区差异及分布不均衡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显示:邮电业务总量、互联网上网人数、移动电话用户数、信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长途光缆线路长度权重分别为0.241,0.226,0.209,0.2,0.124。东中西部信息化水平呈现依次递减格局,东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西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信息化存在着较强的分布不均衡现象,主要在于东部、西部地区省份之间信息化水平极化严重。我国信息化水平的区域分布不均衡主要来自于区域内差异,区域间差异相对较弱,我国数字鸿沟现象处于缩小趋势。

因此,国家应加强对信息化绩效考核,把缩小东西部地区省份信息化水平差异作为工作重点,重点挖掘中西部地区省份信息化增长潜力,同一地区内的省份之间应加强合作与协调,通过示范效应实现信息化水平低下的省份与高的省份对接。西部地区可以倾斜发展农村信息化,缩小城乡信息化差距;中部地区则可以优先发展城市信息化,发挥城市信息化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东部地区可以同时促进城市和农村的信息化建设。

加大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信息化问题、信息消费与信息资源产业发展、信息资源管理与优化,以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相关研究资助力度,认识信息资源地位、实现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消费、调整信息消费结构,发展信息资源产业、实现产业联动是推进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新红.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EB/OL]. [2014-07-18]. http://www.sic.gov.cn/News/287/278 2.htm.

[2]朗益夫,等.信息化和谐指数测量(2001-2007年)——中国区域信息化分布均衡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0(2):4-9.

[3]张义龙,等.我国省级信息化水平差异性的综合评价[J].社会科学家,2012(7):75-79.

[4]方维慰.中国信息化空间格局的态势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36(10):36-39.

[5]阮家港.简约指标体系下我国省级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基于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4,44(8):72-82.

[6]崔艳艳,等.我国重点城市信息化评价体系应用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4,44(4):23-32.

[7]王远桂.我国城市信息化指标构建及实证分析——以北京、上海、天津、重庆为例[J].生态经济,2014,30(3):56-58.

[8]周建农,等.我国农村信息化区域差异及演变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7):19-22.

[9]高锡荣,徐璐璐.我国城乡信息化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3 (2):64-72.

[10]宋周莺,刘卫东.中国信息化发展进程及其时空格局分析[J].地理科学,2013,33(3):257-265.

[11]宁方伟.基于信息熵与TOPSIS方法的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孵化器选择模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36(1):115-118.

[12]梁文艳,胡咏梅.“211工程”高校自然科学学科科研创新能力的测量与地区差异比较——基于密切值模型和泰尔系数分解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10):9-14.

[13]程慧平.中国省域研发创新能力差异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3(8):98-105.

[14]刘卫波,等.我国各省市行业收入差距的比较分析——基于泰尔指数的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3(4):115-118.

[15]李裕瑞,等.中国“四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4,69

(2):199-212.

[16]甘筱青.中部六省信息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求索,2014(5):57-61.

[责任编辑]邵晋蓉

[收稿日期]2014-11-21

[作者简介]程慧平(1984-),男,湖北武穴人,博士,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信息经济与信息资源管理;周迪(1988-),男,湖北鄂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量经济。

[文章编号]1005-8214(2015)09-0038-04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G203;F49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工业大学博士启动金(项目编号:BSQD13052),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4Q037)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信息化水平
分析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实施的必要性
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
农业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农产品流通效率实证研究
大数据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电网企业信息通信资产管理研究
信息技术背景下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分析
论高校内部控制的构成及必要性
智能楼宇中通信自动化系统应用思考
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风险与控制
信息化水平、盈利能力与“第四利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