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传经 徐寒松 王安宇 李雪梅 赵 胜 郭 茜 杨 娟 李 莉 陈 露(贵阳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内分泌科,贵州 贵阳 550003)
中医辨证内外合治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
杨传经徐寒松王安宇李雪梅赵胜郭茜杨娟李莉陈露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内分泌科,贵州贵阳550003)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内外合治糖尿病足(D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DF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基础治疗+口服祝氏降糖活血方+放射状切口。观察治疗前后DF溃疡愈合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神经传导速度、踝肱比指数(ABI)、创面面积、溃疡愈合时间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 67%)明显高于对照组(46. 67%,P<0. 01)。两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 05)。治疗组ABI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1)。治疗后两组DF溃疡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 01),治疗组溃疡面积变化的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P<0. 01)。治疗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 05)。结论中医辨证内外合治DF疗效显著,明显提高了溃疡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疗效确切、可供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足;祝氏降糖活血方;放射状切口;内外合治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1〕。DF处理不当会导致患者病情急转直下,致残、致死率均较高〔2〕,患者的生活质量迅速下降,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本文探讨中医辨证内外合治DF的临床疗效。
1. 1诊断标准糖尿病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1999)糖尿病诊断标准〔3〕。DF溃疡诊断分级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DF学术会议制定的糖尿病足的检查和诊断标准〔4〕诊断为DF,临床DF分级法参照Wagner分级法〔5〕。
1. 2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上述DF溃疡诊断标准(2~3级);年龄50~82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 3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者;②低蛋白、电解质紊乱患者;③妊娠、哺乳期妇女;④有精神疾病史或精神病家族史者;⑤过敏体质者。
1. 4一般资料所有入组的60例DF患者均为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的住院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50~82〔平均(62. 04±10. 05)〕岁;糖尿病病程5~30〔平均(15. 80±6. 72)〕年;足溃疡分级: 2级18例,3级12例。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55~80〔平均(68. 70± 8. 22)〕岁;糖尿病病程4~35〔平均(18. 07±8. 50)〕年;足溃疡分级: 2级16例,3级14例。一般资料及足病程度Wagner病变分级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具有可比性。
1. 5方法
1. 5. 1两组基础治疗方法两组均常规药物治疗,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在达标水平;抗生素控制感染;并嘱病人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心胸开阔。注意足部的保暖,选择合适的鞋袜,保持足部皮肤的清洁,禁用热水袋,避免烫伤皮肤。
1. 5. 2治疗组治疗方法①内治。内服主方:祝氏降糖活血方(黄芪、生地、苍术、玄参、丹参、葛根、川芎、赤芍、当归、木香、益母草);伴痰湿加二陈汤,伴热毒加五味消毒饮。②外治。具体方法参照李莉等〔6〕放射状切口治疗DF溃疡的护理操作。
1. 5. 3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治疗加局部溃疡以金三联(敏感抗生素+654-2湿敷+胰岛素)外敷。每天常规换药。治疗20 d为1个疗程。
1. 5. 4观察指标①观察治疗前后DF溃疡愈合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踝肱比指数(ABI)、创面面积、溃疡愈合时间的变化;②2组均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
1. 6疗效判定标准参照Wagner分级及患者症状改善程度〔7〕。①显效:病变分级下降2级,创面愈合>80%,患者(间歇性跛行、静息痛、下肢发凉或麻木)自觉症状不明显或消失;②有效:病变分级下降1级,创口愈合>50%,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③无效:病变无缓解或加重。
1. 7检测方法ABI:双上肢肱动脉、双足背动脉、双胫后动脉收缩压均使用Smart Doppler ES-1000SPM多普勒超声仪检测(日本Hadeco公司生产)。ABI =踝动脉收缩压/肱动脉收缩压。神经电生理检测: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和正中、尺、腓肠神经(感觉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和诱发电位波幅的检测均使用肌电图机(丹迪Keypoint)测定。血液流变学:采用LBY-N6A型旋转式血液粘度计检测。
1. 8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 0统计软件行χ2及t检验。
2. 1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沉,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血浆黏度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其他指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及腓浅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BI变化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ABI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治疗后左右两侧ABI均显著增加(P<0.01),且较对照组治疗后左右两侧ABI改善明显(P<0.01),见表4。
2.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面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 w后均较治疗前创面面积明显减小(P<0.01),且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5。
2.6两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比较治疗组<30 d愈合的患者12例,30~60 d愈合的患者10例,61~90 d愈合的患者6例,91 ~150 d愈合的患者2例,对照组<30 d愈合的患者4例,30~60 d愈合的患者6例,61~90 d愈合的患者9例,91~150 d愈合的患者11例,两组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n=3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数比较(x ±s,n=30)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比较(x±s,n=30,m/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ABI变化比较(x±s,n=30)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面积比较(mm2,x±s)
DF发病机制较复杂,主要危险因素是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及并发感染有关。糖毒性、胰岛素抵抗(IR)、血脂异常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加之并发的各种难以控制的感染,最终导致足部溃疡、坏死。本文说明内服祝氏降糖活血加减方联合放射状切口治疗DF溃疡2~3级患者能显著改善足背动脉血流,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周围神经传导功能,有效控制溃疡面感染、加快创面生长,以促进溃疡面愈合。DF在祖国医学中属“脱疽”范畴〔8〕。其本在肝肾阴虚、营卫不足,其标在血瘀、热毒、痰湿〔9〕,现代中医研究认为,糖尿病足的病机为消渴日久、气血不足,气虚无以推动血行,瘀血壅滞血脉,气血运行不利,久病伤阴,局部失去气血滋养所致〔10〕。本研究祝氏降糖活血方主要由黄芪、生地、苍术等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功效,本方黄芪、生地降尿糖,苍术、玄参降血糖,葛根、丹参生津止渴,祛瘀生新〔11〕;伴痰湿者加二陈汤健脾化痰湿,伴热毒加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组方配伍符合DF的中医辨证;阻碍DF溃疡愈合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糖尿病患者局部伤口缺乏充足的血供〔12〕。对于肢端缺血较严重(ABI<0. 5)的DF患者,局部血运的改善有助于感染的控制。在非严重缺血DF的治疗中,中医外治法越来越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3〕。糖尿病患者局部伤口边缘缺少毛细血管,缺少血液的供应致使伤口修复缓慢。放射状切口则用手术刀切开溃疡伤口组织边缘,使毛细血管向前缓慢爬行,使伤口有血液供应及营养供应〔14〕,同时可减轻局部伤口压力及张力,有利于伤口的恢复。
4参考文献
1 Apelst J,Bakker K,Van Holltumw H,et al.International consensus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and the prevention from the diabetic foot.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the Diabetic Foot〔J〕.Diabet Metab Res Rev,2000; 16(suppl 1): 84-92.
2任青松.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9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9; 15(2): 182-3.
3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 8(1): 5-6.
4李任明.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草案)〔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6; 4(2): 101-2.
5李仕明.糖尿病足与相关并发症的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55-7.
6李莉,陈露.放射状切口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 23(4): 380.
7吴汉妮,孙晖.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 25(6): 371-2.
8宫淑华.湿润烧伤膏治疗糖尿病足42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1; 30(9): 620-1.
9王文革.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防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127.
10黄荣春,邓新但.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糖尿病足56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 27(4): 623-4.
11董振华,季元,范爱平.祝谌予临证验案精选〔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3.
12王玉珍.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病机制:阻碍伤口愈合的因素〔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4; 24(5): 296-8.
13周锴,吴建国.中西医结合治疗非缺血性糖尿病足30例〔J〕.河北中医,2011; 33(3): 391-3.
14张雪鹏,易洪城.放射状切口与冰蜜生肌膏联合治疗褥疮38例〔J〕.江西中医药,2006; 37(280): 29-30.
〔2014-09-17修回〕
(编辑赵慧玲/曹梦园)
基金项目:贵州省中药管理局基金项目(2007年)
〔文章编号〕1005-9202(2015)20-5800-03;
doi:10. 3969/j. issn. 1005-9202. 2015. 20. 056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589
第一作者:杨传经(1977-),男,医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代谢及内分泌疾病的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