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海玲 杨海
摘要:自第六次人口普查后,城市留守儿童已经被公众所关注。与农村留守儿童相比,城市留守儿童物质生活富有,但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都缺失,造成他们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加之,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普及,这些孩子的心理更容易出现偏差。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城市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应对策略,以便家长、老师有所干预或及时引导,使儿童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网络环境;城市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005-02
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时期的衍生物,城市留守儿童也不例外。他们虽然都在父母身边,都在城市中生活、学习,但却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托管机构看管,得到父母的关爱及情感上的交流较少,形成一系列“精神留守综合症”。在这个信息化的“触屏时代”,这些精神留守群体无形中会借助网络等丰富多彩的虚拟社区来化解自己心灵的空虚。在虚拟社区中,由于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开放性、隐蔽性和多元性,一些不良信息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城市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查及分析
据有关调查显示,心理健康问题是城市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且最突出的问题。目前,城市留守儿童已接近1000万,这个数字仍在逐年递增,心理疾病检出率高达21%,有57%的城市留守儿童具有强迫症、焦虑症、敏感、偏执等性格倾向。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管与关爱,他们遇到困难与挫折、成功与喜悦时,无人倾诉与分享,只能自己处理。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这些留守群体只能将电子产品取代与父母的沟通,把目光投向了网络,投向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触控式智能设备,致使他们的生活走向了“屏幕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城市留守儿童微信拥有率为58%,微博拥有率为58.1%,80%的城市留守儿童将QQ作为第一通讯工具,73.8%的城市留守儿童每天使用QQ交流,61.2%的城市留守儿童使用QQ空间作为发声的主要渠道。有高达94.8%的城市留守儿童接触过网络游戏,其中79%的城市留守儿童每天玩网络游戏。这使他们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主要体现以下方面的问题。
1.网络误导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自我、敌对的不良性格。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还不够稳定,辨别力不完善,控制能力差,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网络这样一个充满诱惑力与大容量信息的环境里,这些留守群体盲目地穿梭于各个论坛、报刊杂志、虚拟图书馆、电子咖啡屋和网络游戏之间。面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时,他们很容易迷失自我,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不良信息的“污染”对象,致使他们道德意识弱化、性格自我敌对、社会责任感下降,影响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并且,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2.网络冲击青少年的正常生活,形成强迫、焦躁的不良性格。城市留守儿童在亲情饥渴的情况下,网络聊天、网络游戏成了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因长期迷恋好玩刺激和富有挑战性的虚拟环境,使其心理焦躁不安,形成一种强迫症。具体表现为往往没有一定的理由,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络上持续聊天、打游戏,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的现象。这种懒散的生活方式,浪费精力、荒废学业,也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容易使其误入歧途。
3.网络影响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形成敏感、偏执的不良性格。城市留守儿童衣食无忧,父母忙于工作,与子女沟通交流较少。随着“虚拟学校”、“虚拟家庭”、“虚拟银行”等虚拟事物的诞生,这些留守群体找到了心灵的寄托,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往的机会大为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人与电子产品的频繁接触。在传统交往中,人们遵守着一定的价值标准,而在网络中,流行的是随意交往、自得其乐、为我所用、不计后果。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主要依靠于抽象的数字、符号通过交际来传播[1]。这些留守群体整天沉溺于网络,受不良信息的污染,很容易导致行为的普遍失误,不但他们的身心健康会受到摧残,而且面对面的社会交往会削弱,淡化了与亲属、邻居、同学之间的感情。当他们从网络中走出来的时候,会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漠不关心或做出粗暴、无礼的行为,面对不理想的社会现实,他们会感到悲观失落和消极。这些行为严重影响着他们的人际交往。
二、城市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城市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家长应正确引导子女上网。青少年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加速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危机。对于家庭来说,孩子们主要是缺乏真正地来自于家长的关心和教育,只要家长们能按照正常教育体制进行教育,给孩子正常的关心照顾,他们才能健康成长。①敞开心扉,做子女的知己。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城市留守儿童性格多表现为:自我、叛逆、孤僻、暴躁等。面对这些性格古怪的留守儿童,家长要做的是腾出多一点的时间给予孩子心灵的关怀[2],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多进行沟通与交流。当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家长不能打骂、批评孩子,要鼓励孩子战胜挫折,帮助他们找到自信、看到生活的希望、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精神生命力和潜在的道德主体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积极生活态度和充满希望的人。当他们取得成功时,家长也要及时分享他们的喜悦,肯定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平时,除了面对面与孩子沟通交流外,父母还可以通过qq、微博、微信等与孩子交流,引导孩子正确的生活、学习,做孩子值得信赖的知己。②解放思想,为子女提供一个网络空间。在网吧,青少年的行为往往处于一种完全失控的状态。因此,家长要解放思想,为子女提供一个网络空间[3]。家庭网络的开通,可以有效避免孩子去网吧上网,但家长要对子女的上网时间、上网内容进行监管,引导他们去接触一些适宜他们年龄段的网站,避免孩子沉迷于游戏之中。家长有时间可以与孩子一起上网,交流从互联网上得到的信息,交换自己的见解,并对他们进行网络安全教育,避免登陆不良网站,受到网络侵害或引发违法犯罪。家长还要经常查阅孩子上网的历史记录,关心孩子到底看些什么,学到些什么,发现问题要及时疏导、纠正。这样才能做到对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心中有数,孩子也可以在规则严明而又民主宽松的家庭氛围中,安全而愉快地享受网络世界的精妙[4]。
2.重视城市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学校是城市留守儿童教育的主阵地[5]。城市留守儿童不同于农村留守儿童,他们不缺零花钱,但他们对零花钱的自理能力不强,加上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娇宠溺爱,便养成一种乱花钱、进网吧、玩游戏,甚至逃学、自暴自弃的恶习,形成自私、孤僻、暴躁、蛮横的性格。作为教师,我们应循循善诱,让他们知道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艰辛,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知道父母工作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让他们生活得更好。教师应多关注这些留守群体,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防止他们旷课、逃学、去网吧等不良的活动,让他们回归课堂。教师还应针对城市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举办各种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活动的开展填补学生心灵的空白,让他们觉得学校生活是他们生活中美好充实的一部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专设心理教育教师,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6],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再加上脾气暴躁,往往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和同学大打出手,甚至干出违法的事情,严重威胁着其他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还应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如何来保障自身权益。教师要经常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及身心健康状况,帮助他们纠正思想和行为方面的偏差;经常与教师交流互动,指导留守儿童每月定期以qq、微信、微博等形式与父母联系;平时给予留守儿童母亲般的关爱,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多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里走访;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托管人、任课教师沟通、交流情况,更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都能快乐的生活。
3.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管力度,净化社会环境。城市留守儿童自制力比较差,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的社会环境对他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容易使他们误入歧途。因此,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应加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整治,采取强制性措施,严厉打击有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色情、暴力等有害信息,从源头上切断淫秽信息传播的利益链条。同时,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和制作,大力发展适合青少年浏览的网站,促进他们健康上网,在网络中学习与生活,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这个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但也给我们教育下一代带来了挑战。我们应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积极预防和克服网络的消极影响,让网络环境下的城市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马多秀,朱小蔓.留守儿童心灵关怀研究:学校教育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12,(7):21-24.
[2]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上网[J].成长喜多多.
http://www.xici.net/d178987671.htm).2012-12-21.
[3]陈华强,徐欣.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与心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2,(2):191-193.
基金项目: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3C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