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国家受众对中国当代政治宣传语官方英译文接受效果的实证研究

2015-12-14 05:03范勇俞星月
山东外语教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宣传语可接受性规范性

范勇,俞星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江苏南京 210044)

英语国家受众对中国当代政治宣传语官方英译文接受效果的实证研究

范勇,俞星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江苏南京 210044)

本文采用调查表法,以125位在美国的英语本族语读者为受访对象,从“可理解性”、“可接受性”和“语言规范性”三个维度研究10条有代表性的中国当代政治宣传语官方英译文在英语国家受众中的实际接受效果,并通过对受访者的后续访谈,从以上三个维度分析了这10条英译文中存在的影响国外受众接受效果的具体问题及其原因,最后就此次研究结果对我国政治宣传语英译的启发意义作了进一步讨论。

政治宣传语;官方英译文;英语国家受众、接受效果;实证研究

1.0 引言

与中国当代政治宣传语英译有关的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事此类翻译工作的专家对相关英译文的具体分析和经验总结(王弄笙,2004;王平兴,2008;谢桥,2009;曾利沙,2009;冯志杰,2010,贾毓玲,2011等);二是近年来有学者借鉴国外相关理论如文艺批评中的“陌生化”理论、翻译目的论和文化转向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和奈达的“等效翻译”等对这类政治语言的英译进行理论层面的探讨(朱纯深、张俊峰,2011;肖姝,2011;杨明星、闫

达,2012等)。

然而,对于国外受众,特别是英语国家读者对中国当代政治宣传语英译文实际接受效果的实证研究则成果极少,经查“中国知网”,仅窦卫霖、祝平(2009)通过问卷调查并辅以后续访谈研究了51位母语为英语的外国人对一些中国官方口号英译文的理解与否及不能理解的原因和对同一口号两种不同译文的偏好及原因,并根据研究结果从“意识形态”、“社会文化差异”和“语言表达差异”等角度归纳了外国人对中国官方口号英译文的理解困难和理解偏差及相应对策。

本文主要运用调查表法,以125位母语为英语的美国读者为受访对象,从“可理解性”、“可接受性”和“语言规范性”三个维度研究10条有代表性的中国当代政治宣传语官方英译文的接受效果,并通过对15位受访者的后续访谈分析译文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其原因,并讨论了研究结果对我国政治宣传语英译工作的启发意义。

2.0 调查表的设计、发放与处理

2.1 调查表的设计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10条政治宣传语涵盖了我国当代政治、社会、经济、外交、科教和文化等方面,它们的英译文全部选自中国重要政治文献(如全国党代会报告和人大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等)的官方英译文或相关学术论文,为保证调查的有效性,笔者刻意回避了那些容易与西方主流价值观产生意识形态冲突的词语,如communist/communism(共产主义的、共产党的)、socialist/socialism(社会主义的)、(people’s democratic)dictatorship([人民民主]专政)、(democratic)centralism([民主]集中制等),这10条政治宣传语的英译文和原文如下:

T1:Build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T2:(The party)must always represent the trend of China’s advanced productive powers,the orientation of China’s advanced culture and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Chinese people.(“三个代表”的具体阐述)

T3:Build the party for public interests and exercise governance for the people(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T4:Emancipate the m ind and seek truth from facts(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T5: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理论联系实际)

T6:Development i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发展是硬道理)

T7:One country,two systems(一国两制)

T8:Make China strong by developing science an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ompetent personnel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T9:Take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central task(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T10:Take Chinese culture to the global stage(中华文化走出去)

在调查表中,对以上每一条政治宣传语英译文,都有以下三个问题及回答选项,分别供受访者评估这些英译文的“可理解性”、“可接受性”和“语言规范性”:

1.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omprehensibility of this expression?( )

1=incomprehensible;2=comprehensible;

2.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acceptability of this expression?( )

1=unacceptable;2=acceptable;

3.Do you think this expression is Standard English?( )

1=disagree;2=agree;

2.2 调查表的发放、回收与数据录入

去年笔者在美国某高校访学期间,通过各种方式发放了约200份调查表,受访者包括大学生、大学老师、行政人员和社会其他人士等,以大学生为主(约占77.5%),由于调查表开头要求受访者说明自己的母语是否为英语,因而可以剔除少数母语非英语的美籍人士,最后回收有效问卷共125份。

笔者将这125份有效问卷的反馈数据全部输入SPSS软件,同时计算并录入了这10条政治宣传语英译文对于每一位受访者的“整体可理解性”(即该受访者认为“可理解的”英译文所占比例,如某受访者认为这10条英译文中有6条是“可理解的”,则这10条英译文的“整体可理解性”为0.6)、“整体可接受性”(即受访者认为“可接受的”英译文所占比例)和“整体语言规范性”(即该受访者认为是“规范英语”的英译文所占比例)。

3.0 调查表数据统计结果分析

3.1 关于“可理解性”的统计结果分析

这10条政治宣传语英译文“可理解性”的数据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1 “可理解性”的统计结果(每个序号(Tn)所代表的政治宣传语英译文见前文)

根据以上图表,共有8条英译文被8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是“可理解的”,“可理解性”得分最高的英译文是T5: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理论联系实际),被91.2%的受访者认为是“可理解的”;而“可理解性”得分最低的英译文是T2:“三个代表(具体阐述)”的英译文,被68%的受访者认为是“可理解的”,总体而言,这10条英译文的“可理解性”较好。

3.2 关于“可接受性”的统计结果分析

这10条政治宣传语英译文“可接受性”的数据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2 “可接受性”的统计结果

根据以上图表,“可接受性”得分最低的英译文是T2:“三个代表(具体阐述)”的英译文,只有48.8%的受访者认为是“可接受的”;除了这条英译文以外,其余9条英译文都被62.4%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是“可接受的”,其中有7条英译文被70.4%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是“可接受

的”,其中“可接受性”得分最高的英译文是T5: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理论联系实际),共有91.2%的受访者认为是“可接受的”,总体而言,这10条英译文的“可接受性”较好。

3.3 关于“语言规范性”的统计结果分析

这10条政治宣传语英译文“语言规范性”的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3 “语言规范性”的统计结果

以上图表数据表明,“语言规范性”得分最低的英译文是T1:build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只有59.2%的受访者认为是“规范英语”,但有7条英译文被72.8%以上的读者认为是“规范英语”,其中“语言规范性”得分最高的还是T5: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理论联系实际),被88.8%的受访者认为是“规范英语”,总体而言,这10条英译文的“语言规范性”较好。

3.4 读者接受效果三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在以上数据统计中,“可理解性”、“可接受性”和“语言规范性”得分最高的都是同一条英译文:T5: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理论联系实际),而“三个代表(具体阐述)”英译文在“可理解性”、“可接受性”上得分最低,在“语言规范性”上得分倒数第二,这也许并非是一种巧合,而是暗示了“可理解性”、“可接受性”和“语言规范性”这三个维度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关系,我们将用统计学方法对这一假设加以检验。

我们用在前面“2.2调查表的发放、回收与数据录入”中定义过的这10条政治宣传语英译文的“整体可理解性”、“整体可接受性”和“整体语言规范性”这三个变量来表征受访者对这10条英译文整体接受效果的三个维度,通过使用SPSS软件中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功能来检验它们之间的两两相关性关系,从而推断这三个维度之间是否存在内在关联性。

表1 10条政治宣传语英译文整体接受效果三个维度的相关性分析

表1数据表明,这10条英译文的“整体可理解性”、“整体可接受性”和“整体语言规范性”这三个维度之间存在两两显著正相关关系,在.01水平(双侧)上分别达到0.547、0.577和0.57,这肯定了“可理解性”、“可接受性”和“语言规范性”作为本次问卷调查中评估英译文接受效果三个维度的合理性和它们的内在统一性,“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呈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与高超和文秋芳(2012:57)的研究结果相类似,该研究发现中国人撰写的国内英语新闻对于国外受众的可理解度和可接受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4.0 后续访谈意见归纳

在对所有受访者进行问卷调查后,笔者与其中15位人士通过邮件进行了访谈(包括9位大学生、3位大学教师、2位行政人员和1位社会其他人士),请他们对这10条政治宣传语英译文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修改建议等提出各自看法。

我们将访谈者对这10条政治宣传语英译文提出的代表性看法按英译文中存在的影响“可理解性”、“可接受性”和“语言规范性”的具体问题归纳如下:

4.1 影响“可理解性”的问题

4.1.1 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

许多访谈者认为,影响他们对英译文理解的主要因素是这些英译文所涉及的中国独特社会文化背景对他们来说非常陌生,特别是像“三个代表(具体阐述)”英译文这样有强烈文化异质性的政治宣传语尤为如此。他们还表示,如果有上下文语境,这些英译文应该更好理解一些。

另外,此次调查的10条政治宣传语英译文中仅有1条是汉语缩略语的直译形式(仅有直译,没有注释):One Country,Two Systems(一国两制),这条阐述中国和平统一政策的英文宣传语已存在30多年,并在各种重要外交场合和官方英文媒体(甚至一些西方主流媒体)上频繁出现,但在这次访谈中绝大部分受访者仍然表示他们对于One Country和Two Systems的具体含义不太清楚。这说明,在一般情况下,对于缩略语形式的宣传语,应通过解释性翻译或直译加注释来表达它们的完整含义,以保证英译文对于国外受众的可理解性。

4.1.2 词义含糊

例如,有不少访谈者表示:build the party for public interests and exercise governance for the people(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的 exercise governance for the people含义不明确:究竟是指“support”the people,还是指“rule”the people,有人建议将英译文改为:The party should serve the people and exercise good governance.

4.1.3 句子结构不清

例如,有很多访谈者认为:Make China strong by developing science an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ompetent personnel(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中的两个and造成句子逻辑结构不清,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混乱,建议改为:Make China strong by developing bo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and by training competent personnel.

4.2 影响“可接受性”的问题

4.2.1 意识形态冲突

尽管笔者在设计调查表内容时,刻意回避了容易造成意识形态冲突的词语(如communist,socialist等词语,见本文2.1节内容),但由于政治宣传语的本质属性和中美两国在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巨大差异,在访谈中还是发现有这方面的因素影响这些英译文的“可接受性”,比如:虽然笔者刻意在调查表中将“三个代表(具体阐述)”原英译文中的the Commu-

nist Party of China改为the Party,但仍有访谈者表示,这条英译文读起来让他们觉得像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式”的宣传,另外,还有访谈者觉得这条英译文中的China’s advanced culture让人联想到“民族中心主义或有贬义色彩的民族主义”(ethnocentric or terribly nationalistic in a backward negative sense)。

4.2.2 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差异

这是影响英译文“可接受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例如:有访谈者认为,强调the trend of China’s advanced productive powers(“三个代表”具体阐述的英译文)是否会导致为发展经济而牺牲环境的后果。

还有访谈者觉得Development i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发展是硬道理)过于片面,因为他们认为不仅development是 fundamental principle,happiness,health和wellbeing对于一个社会来说也同样至关重要,另外,该英译文也容易让人产生“过分强调‘发展’而导致污染环境和破坏自然资源”的联想,有访谈者建议将该英译文改为:One of our fundamental goals is to develop the economy。

再比如,有访谈者表示:seek truth from facts(实事求是)只能说是部分正确,因为就他们的世界观(如宗教信仰等)来说,truth(真理)并非只能来自facts(事实)。

4.3 影响“语言规范性”的问题

4.3.1 词语搭配

几乎所有访谈者都认为:build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建设小康社会)中的moderately与prosperous搭配不当,因为prosperous本身是一个很有力度的词语(with an implied connotation of strength),moderately不仅减弱了prosperous的表达力度,而且这两个词语的搭配也相互矛盾,极不自然,他们都主张最好将moderately删除。

再比如,有不少访谈者觉得“三个代表(具体阐述)”英译文中的represent与interests搭配自然,但与trend和orientation的搭配不太自然(interests can be represented,but not an orientation or a trend),有人建议改为用embody与orientations搭配,用spearhead与trend搭配。

还有许多访谈者认为:emancipate the mind(解放思想)搭配不太自然,含义晦涩,建议改为:keep an open m ind或free the m ind。

4.3.2 选词不当

例如,有很多访谈者认为,Make China strong by developing science an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ompetent personnel(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中的competent不妥,因为该词有“(学识/能力)可以接受但并非出色或出类拔萃”的意味(this word imp lies tome that the personnel are not“the best”.They are skilled at a very basic level.Their know ledge is accepted or ordinary—not exemplary),笔者查找《朗曼当代英语词典第五版》①,发现competent确实有satisfactory but not especially good这一释义。

再比如,有不少访谈者认为:take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central task(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的take和central task不够贴切和恰当,建议将该条英译文改为:make economic development a priority或mak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main goal。

另外,还有人提议将Take Chinese culture to the global stage(中华文化走出去)中的take改为bring。

4.3.3 语言风格问题

尽管绝大多数访谈者承认这些英译文都是可以理解的规范英语,但对母语为英语的受众

来说,有不少英译文在风格上还是让他们感觉有点呆板(awkward)、不自然(odd)和陈腐(banal),比如:象“三个代表(具体阐述)”这样的政治宣传语英译文读起来有些累赘臃肿,他们建议将“三个代表(具体阐述)”英译文分成两个完整句子来表达。

5.0 对研究结果的讨论与思考

1)从本文“2.调查表数据统计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受访者对这些英译文的“可理解性”、“可接受性”和“语言规范性”总体评价较高(如果国外受众在完整语篇语境中读到这些英译文,它们的实际可理解性应该更高一些),可以说,这些中国当代政治宣传语官方英译文在母语为英语的美国受众中的总体接受效果较好。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它们的英译工作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由国内长期从事政治文献英译并有很高专业素养和丰富工作经验的翻译专家担纲,对外公布的英译文都经过集体讨论和反复推敲修改,因此,无论是从译者素质还是从翻译过程来说,都保证了译文质量达到较高水准。

2)调查表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得分最低的都是“三个代表(具体阐述)”的英译文,在后续访谈中访谈者对该条英译文提出的争议也最多,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该政治宣传语以直译表达的中国特色概念最多也最为独特,这印证了,“所涉越是我国特有的事物和观念,越难被外国人所理解。”(窦卫霖、祝平,2009:63)

3)从对后续访谈代表性意见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中国当代政治宣传语英译文“可接受性”的主要因素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差异。对此我们应该有正确的处理原则,一方面,译者不能为了迁就西方受众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而改变中国政治宣传语的本质涵义,在英译时“要坚持源语取向原则”(冯志杰,2010:71),“在政治文章的翻译中,我们掌握忠实的标准就要严格得多”(程镇球,2003:18),这一点同样适用于政治宣传语的英译;另一方面,译者可以在保证忠实性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西方受众的感受,在允许变通的范围内对某些英译文进行个别词语的调整,以尽量减少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差异所造成的可接受性障碍和理解上的偏误,“避免过多的‘宣传腔’与‘政治腔’,做到措辞运用得当,用意含而不露。”(朱义华,2012:97)比如,笔者认为,按此次访谈中受访人士的建议,将“发展是硬道理”译为One of our fundamental goals is to develop the economy也未尝不可。

4)从对后续访谈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中国当代政治宣传语英译文“可理解性”的主要因素是国外受众不了解这些英译文所涉及的独特社会文化背景。对此,译者可以通过提供完整的语篇语境,甚至“通过宏观语境的技术操控”(朱纯深、张峻峰,2011:72)使国外受众尽可能获知相关背景信息;另外对于缩略语形式的政治宣传语,应该用解释性翻译或直译加注释的方法将其完整涵义译出。

5)对于后续访谈中访谈者提出的影响“语言规范性”的问题,如搭配不当、用词欠妥、结构不清和句子累赘等,以及他们提出的改进建议,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和采纳。这也给我这样的启示:尽管从事政治宣传语英译的译者专业素养很高且翻译过程非常严谨,但毕竟这些译文是出自母语为汉语的译者,在语言规范性上还是有需要精益求精之处,而本文3.4节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英译文的“语言规范性”与“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呈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英译文越规范,也越容易被国外受众理解和接受,从而能提高其整体接受效果,因此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在这方面,我们应多听取英语本族语读者的意见。

6)从宏观角度来说,影响中国政治宣传语英译文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的一些深层次因素,如国外受众对中国独特社会文化背景缺乏了解、中西方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方面的差异归根结底并非是翻译工作本身所能解决的,因此,从长远来讲,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

还需要通过各种有效渠道加大对外宣传和文化传播的深度、广度和效果,积极推进“大外宣”战略②,一方面提高国外受众对中国历史文化背景的熟悉程度,更重要的是让国外受众了解中国社会各方面的真实情况,消除西方某些媒体对中国“妖魔化”报道的影响,逐渐减少西方受众因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差异对中国产生的敌意和误解。

6.0 结语

在本次实证研究中,笔者选择有代表性的10条表达中国当代社会重要理念和方针的政治宣传语官方英译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后续访谈,以定量和定性方法研究母语为英语的国外受众对这些英译文在“可理解性”、“可接受性”和“语言规范性”三个维度上的实际接受效果和影响接受效果的具体问题,并讨论了研究结果对我国政治宣传语英译工作的启发意义。

不过,限于各种主客观因素限制,本次实证研究尚存在以下两点不足:

1)虽然本次研究的受访对象人数较多(共收回有效答卷125份),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本次研究只调查了10条典型的政治宣传语英译文的接受效果,虽然它们很有代表性,但由于数量有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论的可推广性。

2)本次研究结果虽然直观地揭示了这些政治宣传语英译文对国外受众的可理解程度,也客观描述了一些受访者对这些英译文的主观感受,但还很难准确评估受访者整体对英译文的理解与原文本质涵义的偏离程度。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相关实证研究为提高我国政治宣传语英译文在国外受众中的传播效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注释:

①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5th Edition)(DVD-ROM),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9.

②“大外宣”战略于2009年1月22日由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部署,即逐步建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外宣布局,外宣新政成为中国全球一大战略。

[1]程镇球.政治文章的翻译要讲政治[J].中国翻译,2003,(3):18-22.

[2]窦卫霖,祝平.对官方口号翻译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中国翻译,2009,(5):61-65.

[3]冯志杰.“科学发展观”英译商榷——兼论重大政治理论术语翻译的原则和标准[J].上海翻译,2010,(2):70-72.

[4]高超,文秋芳.中国语境中本土化英语的可理解度与可接受度研究[J].外语教学,2012,(5):53-58.

[5]贾毓玲.对中央文献翻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2011,(1):78-81.

[6]王弄笙.十六大报告汉英翻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2004,(l):56-59.

[7]王平兴.政治文献翻译新探索——十七大文件翻译体会[J].中国翻译,2008,(1):45-50.

[8]肖姝.译者主体性与对外传播中标语、口号翻译[J].外国语文,2011,(S1):61-63,136.

[9]谢桥.“科学发展观”英译探微[J].中国翻译,2009,(1):71-72.

[10]杨明星,闫达.“政治等效”理论框架下外交语言的翻译策略——以“不折腾”的译法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3):73-77.

[11]曾利沙.“不折腾”的语境内涵与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9,(2):59-60,封三.

[12]朱纯深,张峻峰.“不折腾”的不翻译:零翻译、陌生化与话语解释权[J].中国翻译,2011,(1):68-72.

[13]朱义华.从“争议岛屿”来看外宣翻译工作中的政治意识[J].中国翻译,2012,(6):96-98.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Native English Audience’s Response to Official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Slogans

FAN Yong,YÜ Xing-yue
(School of Languages and Cultures,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

A questionnaire study was made on the response of 125 native English readers in the U.S.to the official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en representative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slogans from the dimensions of“comprehensibility”,“acceptability”and“language normativeness”.Subsequent interviews of some of the subjects were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specific problems that hamper the reception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Finally,the implications for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litical slogans are discussed.

Political Slogans;Official English Translations;native English readers;reception;empirical study

H059

A

1002-2643(2015)03-0092-08

10.16482/j.sdwy37-1026.2015-03-012

2014-09-13

本文为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语料库的美国主流媒体上的‘中国英语’研究”(项目编号: 14BYY047)成果之一。

范勇(1966-),男,汉族,江苏南京市人,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跨文化交际研究、英语国别变体研究。俞星月(1981-),男,汉族,江苏南京市人,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语言学,科技翻译史。

猜你喜欢
宣传语可接受性规范性
公益广告
法律论证理论对提高裁判可接受性的启示——基于“昆仑燃气公司案”的分析
为“我”,还是为“我们”?
规则与有效——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规范性
自然资源部第三批已废止或者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注重裁判理由的可接受性——“寄血验子”案的法律解释分析
作为非规范性学科的法教义学
功能对等论在英汉宣传语中的体现
我国知识产权判例的规范性探讨
论指导性案例制度的冗余与亏空——兼驳“同案同判”与“裁判可接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