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伟兴/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当前布鲁氏菌病现状和职业人群防护
范伟兴/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人兽共患病实验室范伟兴主任
(一)人畜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
1. 人间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病例(如表1)。2014年全国报告人间新发病例58 515例(4.30/10万),较2013年上升30.4%,达历史新高,病例涉及30个省、市、自治区,2013年西藏有2病例报告,2014年无病例报告。全国56.4%县有病例报道。全国除黑龙江、吉林、青海报告病例下降、广西持平外,其他26个省份新发病例均上升。
2. 近年来畜间布病监测情况。
2007以来全国持续开展布病定点调查结果表明:(1)牛羊布病呈现“北方高、南方低”的特点。东北、西北、华北最为严重,西南地区呈上升趋势;华东和华南地区布病疫点显现。
表1 近5年人间新发病例分布(全国2852县)
(2)牛羊ⅡP1.57%~4.32%,牦牛3.51%~8.37%,高于控制标准。2013年:牛ⅡP4.02%牛、HP34.13%; 羊 ⅡP4.32%、HP51.18%。2014年:在全国12省份、23调查点,321个村和75个规模场血清17 340份,牛ⅡP2.5%、HP22%;羊ⅡP2.4%、HP25%。病料149份,分离22株,牛种菌7株、羊种菌15株。现分离到:牛种1、3、7型,羊种1、2、3型,猪种1、3型和犬种菌。存在多种型布菌并存和跨种间感染现象。(3)时间分布:牛羊个体、群体阳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009年调查点采取扑杀措施,2010年阳性率下降,仍超国家控制标准;无坚定政治意愿和保障措施,布病防控效果不可持续。
(二)建国以来布病防控历程
第1阶段(1950-1964年):建立机构,培训人员,探索诊断方法、疫苗研发和免疫途径,开展疫情普查,只在有限地区开展防治;第2阶段(1965-1976年):确立疫苗预防为主综合防控措施,大规
模、高密度免疫,积极总结经验;第3阶段(1977-1988年):制定“全国布病防治规划”,实施家畜免疫为主综合措施,组织考核验收,对职业人群实行重点免疫。第4阶段(1989-2000年):按疫情有无、轻重分类指导,采取检疫、淘汰和免疫为主的综合措施,同时辅以考核验收,人间采取“三早”措施;第5阶段(2000年至今):疫情回升阶段。进入21世纪,全国大部分地区疫情持续上升,3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中,由2000年的17位升至2013年的7位,至今仍呈上升趋势。这对产业造成损失,对公共卫生、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三)发达国家防控家畜布病的主要策略与措施
1.一般动因。布病造成母畜流产、公畜睾丸炎,导致严重经济损失;家畜布病引致严重的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影响家畜及其产品的对外贸易。
2.布病根除计划制定者和参与者情况。国家或联邦政府必须主持制定布病防控规划,并提供法律法规、经费、有效协调等方面保障。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牧场主的通力协作。
3.法律行政、管理和技术措施。
(1)法律行政、管理措施:成立国家布病根除领导机构,统一全国根除行动;法律支持和保障。牛群分级和分区策略。
(2)主要技术措施:①采用“疫苗免疫” 控制和“检测-扑杀”根除2步骤:在群流行率较高(5%~10%)情况下采用疫苗免疫控制,但疫苗免疫仅能将阳性率控制在2%或更低水平、达不到根除目的。此后需通过“检测-扑杀”才能真正根除。②详实的流行病学工作:各流行病学单元的流行率;病原菌种型分布、野生动物带菌和潜在传播能力。③及时研发和应用可靠的诊断技术。④有效开展屠宰场监测项目。⑤有效开展个体鉴定和尾标追踪体系:要求100%集中牛羊;严格控制牛羊移动;准确记录牛羊转移(转场、售出、屠宰)。⑥行业组织和农场主的支持是根除运动成功先决条件。⑦适时采取整群屠杀措施:对难以集中的放牧牛群和野水牛(野猪)、持续感染牛群、检测难度大而经济上不合算的牛群,实施整群屠宰、现场屠杀和射杀的办法清群,加速传染源的清除。
4.防控成效。发达国家通过制定与实施布病根除规划,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根除布病或将危害控制在很低水平(如表2)。例如,西班牙针对不同饲养方式和流行率,采取“全面免疫”和“检疫-扑杀”主导性措施取得显著成效,1986-2009年 HP:6.59%下降为0.32%, ⅡP:2.7%下降为0.07%,目前西班牙只有4个大区有散在疫情,2种措施均显著降低牛布病群流行率至1%水平,扑杀下降快,免疫成本低。
表2 宣布根除布病的国家和地区
欧盟牛奶制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借鉴
欧盟奶业链卫生控制的原则:只有在确保前一个环节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原料或中间产品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欧盟具有目前世界上最为完善的奶制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政府、奶牛场、牛奶加工企业、科研机构和消费者共同参与,依据一整套牛奶制品条例和指令,统一对牛奶制品实施从“农场到餐桌”的整个奶业生产链的全程监管。
目前荷兰开展的奶牛疫病监测计划
1.政府强制监测项目:布氏杆菌病、结核病、口蹄疫、白血病及其他以根除疾病。布病和结核病在实施无疫监测。
2.行业强制监测项目包括:副结核、沙门氏菌病和钩端螺旋体病。
3.牛场自愿监测项目包括:BVD、ⅡBR和新孢子虫病。荷兰ⅡBR根除项目自1990年开始酝酿,1997年正式开始,目前28%牛群“无疫”,17%牛群暂时无疫,55%牛群呈现低流行率。荷兰正在进行BVD根除计划。
(四)当前我国布病防控的瓶颈问题
1.政府(行政)对布病防控重视程度;2.家畜(阳性家畜)移动控制缺乏有效抓手;3.免疫、检测、扑杀难以彻底实施;4.各县未能真实掌握辖区布病流行病学状况;5.阳性畜无害化处理;6.行业组织和场(户)缺乏应有的支持力度。
(五)策略与措施建议
我们已经提出防控建议:因地制宜、分区防控、分步实施、统筹推进。策略与措施:一类区主导措施:“全面免疫”;二类区主导措施:“检疫+扑杀”;三类区主导措施:“无疫认证+无疫维持”。
在政策方面:
1. 政府层面领导小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范畴,政策、法规的支持和保障。
2. 发布布病防控计划,实行全国一盘棋,统一分区标准、统一流通监管、统一扑杀政策和统一免疫方案。
3. 推动行业、养殖者、产品加工企业主动参与布病防控行动,实施监测与奶畜健康证统一,布病检测结果与售奶资格结合,确保凭证供奶,逐步淘汰阳性奶畜。4. 设立国家级布病参考实验室——技术统领。5. 推进无疫群和无疫区的评估认证工作(补栏、示范)。
在技术方面:
1.移动控制健康牛(阴性牛)获证移动,阳性牛只能单向移往屠宰场。
2.流产诊断。凡奶牛出现流产,均需做实验室诊断,排除布病。若确诊为布病,要对同场(群)牛按阳性牛群进行检测。
3.对阳性牛群的净化措施:①对 阳性率高(如2%)牛群实施免疫:只免犊牛(4~8月龄),持续一个世代,疫苗:S(A)19苗或S2;②对阳性率低的牛群实施严密检测:每年对场(群)混装奶至少检查3次(国标方法或OⅡE Ⅱ-ELⅡSA),若出现阳性,立即对全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查出阳性牛。全群检测,间隔频次1~3个月,国标方法或OⅡE方法检疫,阳性牛扑杀。对阳性牛舍全面消毒,专人负责阳性奶牛饲养、挤奶和管理,所用器具禁止出舍。
4.健康牛群的防控措施:①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人员、工具相对固定,场内不饲养羊、猪、犬;②受布病威胁的健康牛群,坚持在4~8月龄接种S19疫苗;③人工授精确保冻精颗粒不能污染,并做好器具消毒;④引进牛只必须隔离饲养,专人管理,经2次检疫阴性后,方可混群;⑤采血按国标或OⅡE方法,每年对场(群)混装奶至少检查3次。
(一)生物安全概说
广义的生物安全(Biosafety)主要是指生物改造和基因操作对生命和环境的影响,以及防治其恶意使用的生物安保(Biosecurity)。农场生物安全是一个有关集约化生产过程中保护和提高畜群健康状况的管理策略,通过它来尽可能减少引入致病因子,并从现有环境中去除致病因子,是注重生产过程各个环节联系的一种系统工程,强调控制病原的感染与传播。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病原微生物感染(污染)人和环境之风险的隔离。
科学家在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操作始于1 700年,从此实验室感染事件就不断发生伤寒、霍乱、鼻疽、布鲁氏菌、破伤风等。二战期间,美、日、德、俄等相继开发生物武器,又发展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和防护装备。1976年Sulkin累计调查实验室相关感染3 921例,仅18%可追溯到已知事故,80%以上病例与感染性气溶胶暴露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致病微生物特性、人体对致病因子的易感性、环境条件和操作方法是实验室感染的4大主因。
(二)实验操作常见的生物暴露与防护
实验操作常见的生物暴露与防护包括硬件因素(设施、设备、个人防护装备)、软件因素(SOP、人员培训)、人员因素(精神状态、健康状况、免
疫接种)。
1.硬件因素包括一级和二级防护屏。一级防护屏障是指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和个人防护装备等构成的防护屏障。生物安全柜是最重要的安全设备,形成最主要的防护屏障;为消除或减少人员暴露于有害生物材料所配备其他安全设备(如离心机负压罩等);必须给实验室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品(手套、口罩、鞋套、面罩、正压服等)。二级防护屏障是指实验室的设施结构和通风系统等构成的防护屏障。包含选址与平面布局;围护结构;送、排风系统;消毒、灭菌设备;污水处理设备;尸体处理设备;其他安全装置。
2.软件因素包括SOP和培训。SOP:制定完善的标准操作规程;培训:人员按照SOP操作的熟练程度。
3.人员因素包括人员资质、健康与精神状况、免疫接种。
人员:工作场所完善、个人防护到位,以及学历、经历、经验、培训。
精神状况:精神正常、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关注工作。
健康状况:怀孕员工潜在的暴露风险,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梅毒密螺旋体、弓形体等先天或新生儿感染。
免疫接种:职业性免疫接种(如狂犬病、乙型肝炎等),各种原因无法进行职业性免疫接种。
4.个人防护装。
头部面部脚部的防护(帽子、护目镜、面具、鞋套、洗眼装置):戴口罩和护目镜可防止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实验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
手部防护(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并且进行密闭性检查、交叉污染、双层佩戴手套:第一层为丁腈手套,机械强度、抗磨损、抗刺穿性能和抗化学性好第二层为乳胶手套,极好的弹性,特别柔韧有一定的抗磨损、抗撕裂和抗割性能)。
防护服(工作服、实验服、隔离服、正压服、围裙袖套):有效选择、适配性检测、有效佩戴隔离服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必要时可在外加放水围裙。
呼吸道防护(口罩、正压防护系统):正压防护系统包括吸液时不小心产生气泡;注射器混匀感染性的液体,针的端部在容器的液面上;向空气中直接排放注射器的气泡。要注意将感染性样品置于呼吸带之上;生物安全柜隔离板下缘在呼吸带之上。
使用注射器注意事项:使用注射器后,重新给针头盖帽或夹针头;由破裂的或有缺口的玻璃器皿引起的传染性物质的意外感染;不小心操作,致锐器皿如皮下接种针(针头)、玻璃吸管和碎玻璃导致实验人员感染;对动物进行接种时未固定。使用锋利的针头或套管,动物活动时针头伤及操作者。
感染性气溶胶的产生:当操作液体或半固体,例如摇动、倾注、搅拌,或将液体滴加到固体表面上或另一种液体中时,均可能产生气溶胶:在对琼脂板划线接种;用吸管接种细胞培养瓶;采用多道加样器将感染性试剂的混悬液转移到微量培养瓶中;对感染性物质进行匀浆及旋涡振荡;对感染性液体进行离心;进行动物实验操作。
划破安瓿以前,未在手里垫一块酒精浸透的棉花再握住安瓿;移去的安瓿顶部未按污染物处理;打开标本管塞子时,未垫上纱布再握住塞子溅出;用显微技术检测固定并染色的血液和排泄物等标本时,可能并未杀死涂片上的所有微生物和病毒; 受到污染实验记录纸张,未经可靠消毒带出实验室;通常使用传真进行原始记录的传输;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处理隐形眼镜。
(三)职业人群的野外暴露与防护
1. 防止经皮肤和黏膜感染。
(1)防止接触家畜流产物引起感染;(2)在处理流产胎儿、死胎时,应做好个人防护,除备有工作服、 橡皮围裙、 帽子、 口罩和胶鞋外,还应戴乳胶手套和线手套,备有接产袋和消毒液,严禁赤手抓拿流产物;(3)家畜流产胎儿、 胎盘、 胎衣或死胎等,不能随意丢弃;(4)不要食用流产胎儿; (5)剪毛、收购、保管、搬运和加工皮毛的工作人员,工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不要赤手接触皮毛 ,工作后应洗手、洗脸和洗澡 。
2.防止经消化道感染。应按预防肠道传染病
的一般卫生要求搞好饮食、 饮水卫生,不吃不清洁或被布氏菌污染的食物,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
奶和奶制品的消毒:各种奶及其制品必需经巴氏消毒法和煮沸法消毒, 煮沸后应立即冷却。装奶用的桶及其他容器,用后一定要洗净、 消毒。
肉类加工和食用时的卫生措施:在食用涮羊肉、烤羊肉时,一定要煮熟后再吃,以免感染布病。家庭烹饪时,应将家畜肉切成小块,煮熟后再食用,切忌吃生肉或半生肉,尤其是内脏。要把生肉和熟肉分开放,切肉的刀具应及时洗净,避免污染其他食物和炊具。
防止饮水传播布病:要加强对水源的管理, 垫高井台、 加井盖定期消毒。饮用水源周围要用木栅栏围起来,不让牲畜进入,定期消毒。布病家畜用过的不流动贮水池,须经过 3个月后才能让健康畜饮用。
3.防止经呼吸道感染。按规定着装,特别应戴口罩;做好对工作现场的消毒;家畜圈粪常起晒,牲畜停留过的地方要进行清扫、消毒和;家畜的粪便要及时运到粪坑或偏僻、远离水源的地方集中堆放、泥封,经过生物发酵作用杀死布氏菌后方可用于农田。
4.减少人与牲畜接触。牛、羊育肥场远离居民点和人用水源 1 km以上;圈养动物不得散放和串街,不得放入、公共场所,饲养过牲畜的场所进行消毒;饲养牲畜的专业户应建立产房,在产房内接产、哺育;产房内备有防护服、消毒液、肥皂、面盆、毛巾等,作好个人防护;不要用人用的盆或碗喂养家畜,小孩不要和幼畜玩耍。
5.个人防护。各种防护装备要合理使用、 消毒,否则不但起不到保护作用,反而还成为传播因素;工作结束后,应就地脱下保护装备,洗净消毒;不要穿工作服离开工作场所,更不许将其拿回家中。开展对布病阳性奶牛污染场所、用具、物品的消毒。
(四)人与人的传播与防护
在我国经对大量布病病例的调查分析,通过病人而传染引起的病例不多见。因此,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但有证据证明家庭成员密切接触传播,主要为性器官黏膜。实践证明,布氏菌很容易经性器官黏膜感染发病。为了避免人间经性器官黏膜感染发病,夫妻之间不论男女,在布病急性期或亚急性期,都应禁止或安全措施下性生活,防止经黏膜交叉感染患布病。
人感染分离菌种:接触山羊发病的病人:羊3型;布病阳性奶牛接触的感染者:牛7型。致病力与侵入机体布氏菌的菌型、毒力、菌量及机体抵抗力等有关。
不同种型的致病力:一般来说,羊种布鲁氏菌各生物型的致病力大于其他的种型,猪种布鲁氏菌大于牛种布鲁氏菌和其余的种,但是牛种布鲁氏菌的某些菌株也有很强的致病力,甚至和羊种布鲁氏菌相一致。羊种、牛种和猪种布鲁氏菌某些菌株多为强毒株都能感染人,使人发病,呈现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以及细菌学、血清学等一些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