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记者 夏镇龙
何处寄乡愁
文_本刊记者 夏镇龙
策划人语
“山峰秀,流水清,如画如诗故乡景”,这是著名民间歌曲《故乡小唱》里的一句经典歌词,它跨越世纪,唱遍大江南北,其中描述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让许多人潸然泪下。而今,这首歌的生命力依然旺盛,在离乡游子的行囊中、在远离家乡的人群中、在被拆迁者的惆怅中,处处都可见到这首歌中所流淌出的浓浓乡愁。
乡愁是记忆,乡愁是眷恋,乡愁是灵魂寄托之所,乡愁是文化承载之处。然而,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一段时期以来,拆迁行为在全国各地大面积上演。在拆迁的尘土背后,关于乡愁的抗争与诉说从未停止过。
在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确实有一部分农民或市民因拆迁而富裕了起来,很多人所获得的金额补偿要远远大于他们务农或工作的收入所得。相当多的人因拆迁而住进了高楼大厦,表面看来,他们住得更舒适了,生活更有现代化的元素了。但他们或是城里的“外来客”,却不得不在困惑中逼着自己习惯新的生活环境;他们或是都市老街的原住民,但现在只能常常去旧迹遗址凭吊童年成长的记忆。更何况,还有一些被拆迁人群有泪水,甚至流血,他们对乡愁的呐喊是以一种悲壮的方式在演绎。
在过去那个特定的时代,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著名学者余光中以乡愁为寄托,表达了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而今,被拆迁人群也同样有着强烈的乡愁情愫。从田野到高楼,从农民到“市民”,角色的转变可以在一夜之间完成,但是,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对故园的眷恋,却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割断的。他们付出的代价,除了“被上楼”,还有乡土情结和乡村伦理的断层。身居高楼大厦,梦回农家小院;人在喧嚣都市,怀念故园山水。这是因被拆迁而“被上楼”人群的普遍精神困惑。
诚然,城镇化建设工程还将持续下去,更多的人也必将对被拆掉的故园寄寓乡愁。该如何帮他们寻回被“拆”掉的乡愁,在拆迁中和拆迁后又该怎样去安抚他们的乡愁情结,显然,这些都是随着时代变迁而给地方政府出的一道关于人性化的考题。
(本策划部分稿件的部分内容摘引自媒体报道及相关资料,特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