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浸式游泳在普通高校游泳教学中的应用实验研究

2015-12-13 02:42:08赵淼殷晓伟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063广州市黄埔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初级中学广州黄埔507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14期
关键词:蛙泳游泳实验教学

□赵淼 殷晓伟(.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063;.广州市黄埔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初级中学广州黄埔5075)

全浸式游泳在普通高校游泳教学中的应用实验研究

□赵淼1殷晓伟2(1.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631;2.广州市黄埔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初级中学广州黄埔510715)

全浸式游泳是近几年新兴的游泳方法和理念。本文通过对高校公共游泳课学生进行全浸式游泳教学实验研究,实验教学后对学生技术、游距以及自救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并将实验教学考核结果与传统教学方式下的考核进行比较。发现全浸式游泳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对学生主动进行游泳练习,减少对水恐惧;提高自救能力和节省体力,增加游距有明显作用,而对标准蛙泳技术动作的掌握略有欠缺。

全浸式游泳高校教学实验研究

1、前言

全浸式游泳教学是美国全浸式游泳俱乐部(http://www. totalimmersion.net)提出并推广的一种成人游泳教学和提高游泳技术的训练模式。它与传统的游泳教学有几个理念和方法上的不同,首先传统的游泳教学强调划、踢等动作,但是全浸式游泳强调像鱼儿在水中一样不费力气优雅的游泳。其次全浸式游泳能让学习者迅速掌握游的更好,更省力的方法和技巧。全浸式游泳,在所有游泳改进计划中,更多的是一种训练方法,像瑜伽或太极一样更注重精神集中练习。练习过全浸式游泳的人认为全浸式游泳练习有利于身心,加强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强健身体,愉悦精神。那么,将全浸式游泳的理念和方法游泳高校公共体育的教学中又会有怎样的效果。本研究试图通过实验教学的方法,对传统蛙泳教学,和加入全浸式游泳理念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其在高校游泳教学中的优点和缺点,从而进一步思考适合我国高校游泳教学的方法。

2、研究方法

2.1、实验研究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法对高校游泳公共体育课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探究全浸式游泳教学方法在普通高校游泳课中的作用和效果。实验前,随机选取60位华南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学生,并对其进行分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人,实验前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实验教学前对照组与实验组基本情况统计表

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为期16周的常规游泳课程(每周一次,每次90分钟),对照组以传统游泳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着重对技术进行讲解,按照熟悉水性、呼吸、漂浮、腿部技术、腿与呼吸配合技术、手臂技术、臂与呼吸配合技术、完整配合技术的教学顺序进行教学。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每次课加入不少于3钟全浸式游泳练习方法,并着重培养学生对水流的感知和掌控,同时讲授全浸式游泳的理念。

在实验教学的3次课后对两组学生进行初期呼吸、漂浮评价、8次课后对两组学生进行中期肢体活动评价,经过16周实验教学后,对两组学生的游距、技术进行评价,并进行踩水、潜深、潜远、仰卧游进四项自救能力进行达标考核。

2.2、比较研究法

将实验组合对照组的教学评价以及课堂表现进行比较,找出并发现将全浸式游泳运用与高校游泳课程中的优势和不足,探索更适用于高校公共学生的教学方法。

2.3、访谈法

通过访谈方式对学生心理活动进行了解,发现和掌握学生对游泳的认知,对水性的理解,从而发现全浸式游泳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影响。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实验组在初期考核、中期考核中的呼吸、漂浮及基本肢体动作的考核中都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在实验过程中加入更多的漂浮练习,并将漂浮练习贯穿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单人、双人、有支撑、无支撑、水面、水中等多种形式的漂浮练习,让学生更多的体会水的浮力,以及浮心的掌控。并且通过语言和讲解的传达,引导学生体会水中的各种动力,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肢体和水产生互动。实验中发现,对照组在3次课后,有84%的学生可以初步消除对水的恐惧,可以完成简单的呼吸和漂浮动作。实验组在3次课后,有85%的学生可以初步消除对水的恐惧;对照组在8次课后,有88%的学生基本消除对水的恐惧,肢体动作较为放松。实验组在8次课后,有96%的学生基本消除对水的恐惧,肢体动作较为放松。从结果中可以发现,在初学阶段,加入全浸式游泳的练习方法并不能迅速有效的减少学生惧水心理,但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学生增加了主动练习的兴趣,更容易体会水中运动时肢体对水的控力,从而更快的全面消除对水的恐惧。

3.2、实验组在自救能力考核中优于对照组,特别是踩水、潜远、仰卧三项考核项目中效果明显

实验组在教学实验中加入全浸式游泳的辅助水中摆动练习、辅助水中起伏练习、以及手掌的水性体会练习等几个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水的感知能力。在实验后的评价中发现,实验组技术动作中的身体流线型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在自救能力评价(表4)中我们发现实验组的踩水达标比例、潜远达标比例已经仰卧游进达标比较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通过各种对水性的掌控练习,实验组的学生可以更快速的掌握自救技能,例如在踩水练习中,通常实验组学习的用时更短,且动作做的较为轻松;而在潜远练习中,实验组也更易掌握潜远的技术动作。通过加入对全浸式游泳的练习,学生更主动体会中阻力及推动力的作用,因此对水性的感知能力会更容易提高,也会更轻松的掌握游泳技能。

表2 自救能力达标人数统计表

3.3、实验组在游距考核评价中优于对照组

通过实验教学我们发现,实验组的学生更容易体会水中滑行、肢体伸展对游进的帮助,因此游进中的流线型保持较好。同时在对游距的考核评价中发现,实验组学生游距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教学前,实验组和教学组各有8同学能够达到50米以上的游距,实验教学后,进行的游距考核中发现,实验组有8位同学的游距都有明显提高,而实验组有6位同学的游距得到提高。在表5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在游距的考核中同样明显优于对照组。全浸式游泳的理念是以更少的划水次数完成游进,学生在练习中更易找到节省体力的发力方式,因此游起来也更加自如和省力,通过一定时间的游距练习,就会有明显的提高。而对照组的学生更多注重技术规范性,对技术动作的效果没有更好领悟,因此导致划水效果较弱,游进较为费力的缺点。

表3 教学实验后游泳距离考核评价

3.4、实验组在蛙泳技术考核评价中劣于对照组,在蛙泳划水、蹬腿等技术细节上相对较差

实验教学后,讲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蛙泳技术进行考核,对蛙泳腿部技术、蛙泳手臂技术、蛙泳完整配合技术的进行打分评价,发现实验组的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技术评价环节较多出现划臂路线过长、手臂划水内划动作不明显、手腿配合较晚、抬头呼吸时间过晚等技术问题。而对照组的蛙泳技术较为规范,特别是手臂和腿部动作明显好于实验组。全浸式游泳更多强调对水的互动练习,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前进动力,对标准蛙泳动作的强调练习减少,导致学生蛙泳技术动作不规范,呈多样性。

4、结论

(1)全浸式游泳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减少对水的恐惧,增强学生对水的互动感,从而更主动的进行练习。

(2)全浸式游泳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水的感知能力,对自救能力的掌握有帮助。

(3)全浸式游泳可以学生更容易掌握节省体力的发力方式,有效提高了游距。

(4)全浸式游泳对规范性蛙泳技术动作的掌握有一定负面影响,学生动作标准程度不够,配合时机有较多错误。

[1]温宇红.浅谈全浸式教学与竞技式教学[J].游泳,2011,03.

[2]钱磊,谭明义.论全浸式游泳及其特点[J].运动,2011,14.

[3]缴桂跃.前无浪,后无花——我对全浸的认识[J].游泳,2013,01.

猜你喜欢
蛙泳游泳实验教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6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物理之友(2020年12期)2020-07-16 05:39:20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核心力量训练在少儿蛙泳训练中的应用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16:11:23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
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