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还课堂于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不再是将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化被动为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培养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所有的新鲜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在这个时期,老师只要加以正确地引导,很容易就可以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学习生活中来。
1.在英语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课堂还于学生,让学生把握课堂节奏,将原本枯燥无趣的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活泼。这大大改善了学生对课堂的抵触情绪,增加了其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有利于英语知识的传递。
2.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增进师生交流
新课改不仅要求体现学生在課堂中的主体地位,还积极构建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传统的教学都是老师高高在上,“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在课堂氛围的营造上也总是不平等、有强烈的差距感,似乎老师在学习中才是主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学习高效化的前提条件。将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学习能力的强弱,不歧视那些后进生,让学生能感受到老师对其满满的爱意,“亲其师,信其道”,利于老师对学生管理。同时,老师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前方道路的指路明灯,学生处处以老师为榜样,在学习之余,也会模仿老师的行为作态,对于建立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师生间默契的配合,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在学习中实现主体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多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学能力
1.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老师要尝试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而不是简单地传递书面知识。在课堂的剩余时间,让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磨刀不误砍柴工”,找到高效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每个月抽取一堂课,请学生来做老师,给同学们讲课。学生要想顺利讲课就需要提前预习课文,背诵一些重要的英语词汇和短语,从课文中找出重难点句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自己找寻解决方法,不仅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的实施,开始逐步打破知识传递的空间局限性。课外活动也是一个知识传递的重要途径,比如开辟英语角、组建课外英语兴趣小组等方法,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方便学生之间的英语交流,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途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供英语交流环境。当课余时间也被学生自觉利用起来后,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由被动变为主动时,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3.在学习中释放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老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潜力,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开展英语情景剧的方式,具体一点的做法是:老师提议组织英语话剧小组,感兴趣的学生可自行结成对子,每个月排演一部小短剧。不仅塑造了英语学习的氛围,还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组织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并在活动中迸发创意的灵感,真正融入学习氛围中,做课堂的主人。
三、提高初中生在学习英语时的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对于初中生来说,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其对于自己学习能力及认知能力的自信程度将影响其学习的最终效果。
英语作为外来语言,学生在学习时本身就会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实,但是,学习英语又是时代的要求,面对这一现象,老师不可能完全消除这种抵触情绪,只能是帮助学生减弱这种不良情绪对学习的消极影响。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微小的一次进步,老师都要及时发现,并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安排个性化的任务,依据每个学生学习能力和状态的不同,安排合适的学习任务;学生往往不能设定准确合适的目标,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制订“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只有在前方设立了恰当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才能更努力地坚持奋斗。
打破传统的教学讲授形式,将课堂真正还于学生,让他们掌握课堂学习的节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实现教学高效化的目标。学生要坚信自己的学习能力,通过点滴的进步增进自我效能,实现良性循环,不断对学习进行完善总结,促进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