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医学救援机动保障平台的设计与研发

2015-12-12 08:10
中国医学装备 2015年7期
关键词:充气式伤病员机动

李 巍 张 硌 张 鹏 荆 斌

应急医学救援机动保障平台的设计与研发

李 巍①张 硌①张 鹏①荆 斌①

目的:设计研制一种为应对突发事件而进行应急医学救援的机动保障平台。方法:通过平台的功能定位与分析,确定主要技术指标,并进行整体模块化设计。该机动保障平台采用车辆与充气式帐篷相结合的技术模式,综合集成各种应急医学救援所需的装备与物资,形成正规化、系统化的救治流程。结果:应急医学救援机动平台可以携带≥200人(份)的现场应急救治药品与耗材,可展开2顶充气式救治帐篷,开设8个应急救治单元。结论:应急医学救援机动保障平台整体设计合理,可达到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有效提升急救卫勤分队的救援能力。

应急医学救援;充气式救治帐篷;应急救治单元;机动保障平台

DOI∶ 10.3969/J.ISSN.1672-8270.2015.07.011

[First-author’s address] Medicin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No.307 Hospital of PLA, Beijing 100071, China.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对公共设施、财产和公众人身安全造成严重损害和威胁的、且必须短时间内及时作出有效响应的恐怖袭击事件或公共卫生事故,其在响应时间、专业救援、医学救治、专业技术、救援装备以及保障物资等方面给各应急救援力量提出较高的要求[1-3]。

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均为瞬间发生且高强度摧毁及伤害,致使伤病员处于不同的体位,伤情复杂多变;出于对死亡的恐惧,伤员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在核辐射、化学和生物恐怖袭击活动中,多种伤情并存,且具有二次污染性,会导致恐怖情绪的蔓延,现场救治环境混乱复杂且多变[4]。因此,本研究为快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高特殊条件下应急救援分队的应急反应速度,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援分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救治效能,设计与研发应急医学救援机动保障平台,以确保应急救援分队完成应急救援任务。

应急医学救援机动保障平台的研制,可以为平时医学救援分队的训练、重大活动备勤及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医学处置提供一个机动、快速、安全及高效的伤病员现场医学救治作业平台,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对应急医学救援分队的救治保障能力有所提高[3-6]。

1 应急医学救援机动保障平台研制思路

1.1 功能定位

设计研制一种在救援现场可以快速展开、对各种轻、重伤病员能够实施安全有效医学救治的应急医学救援机动保障平台,用于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时可机动灵活、部署展撤快速,在救援现场既可对大批量的伤员进行院前救治、伤口清创、气管切开以及骨折固定等现场紧急救治,又可为伤病员急救和后送提供药品、耗材及设备的运输承载保障以及氧气供应[6-7]。

1.2 功能分析

根据应急医学救援机动保障平台的功能定位,该机动保障平台由超静音柴油发电机组[7]、整体式冷暖空调、氧气吸入供应装置、小型野战医用制水机、野战洗手装置、充气式医学救治帐篷、升降照明桅杆、医疗设备运输固定架、功效保障类设备设施以及其他辅助设备设施等构成,其功能如下:①部署机动、全天候作业,展收快捷;②可以展开2顶40 m2的充气式医学救援帐篷;③每顶帐篷内可以开设4个医学急救单元;④携带专业的急救设备、药品及耗材保障箱组;⑤在物资供应正常的情况下可持续保障水、电、氧气以及救治帐篷内温度调节等功能[8]。

1.3 技术指标确定

通过对应急医学救援机动保障平台的功能定位与分析,可确定的主要技术指标为:①救治能力,每顶救援帐篷每小时可以救治轻伤员≥40例或抢救重伤员≥16例,可以同时对4例伤病员进行医学救治;②氧气供应≥4个40 L的高压氧气钢瓶;③急救药品与耗材≥200人份;④展收时间≥30 min;⑤环境温度,工作时为-25~+40 ℃,储存时为-40~+70 ℃;⑥地面风速≥30 m/s;⑦灰尘浓度≥0.5 g/m3;⑧降雨强度,工作条件为0.8 mm/min,承受条件为6 mm/min;⑨在降雨、盐雾、海雾、太阳辐射、结冰、霉菌以及凝露等自然环境下能正常工作。

2 应急医学救援机动保障平台整体设计

2.1 整体布局

应急医学救援机动保障平台采用车辆与充气式救治帐篷相结合的形式,整个平台由汽车底盘、方舱掩体、充气式救治帐篷、急救单元、急救药品耗材装备运输储存单元、供电模块、供水模块、氧气供应模块、温度调节模块、自动升降桅杆式照明系统以及车辆保障附件和帐篷附件等构成,可完成对大批量伤员的应急医学救治工作,其设计布局如图1、图2所示。

图1 应急医学救援机动保障平台左视图

图2 应急医学救援机动保障平台右视图

2.2 供电系统模块

应急医学救援机动保障平台的电气系统供电来源于发电机输入三相交流电380 V、外接市电交流单相220 V以及外接市电三相交流380 V。当输入任意一种电源时相对应的指示灯亮,通过转换电压、电流选择开关可显示三相电压和电流,为了保证车厢内部设备安全可靠地工作,在整个配电系统中断路器总开关具有漏电保护功能。整个电气系统主要完成对车内、外用电设备的供电,系统具有漏电保护和过电流、短路保护等功能,当电气系统出现漏电、负载设备发生短路时,控制开关断路器能自动切断车内设备的电源,保证各类医疗设备的安全[9]。系统主要由外接电源转接接口和配电箱组成[10]。

应急医学救援机动保障平台主要依靠车载的发电机组供电,采用开普KDE35SSD柴油静音发电机组,发电机组的安装位置如图3所示。

图3 应急医学救援机动保障平台布局图

2.3 充气式医学救治帐篷

研究设计了新型充气式医学救治帐篷,展收方便,使用安全,可抗击较大风力而正常工作;帐篷内设置有空调进、回风口与空调风道,可有效调节帐篷内的温度,保证帐篷内救治环境的舒适度。应急医学救援机动保障平台配有2个32 m2新型充气式医学救治帐篷,每顶帐篷可开设1个救援通道,内设4个应急救治单元。每个救治单元,包括移动式治疗带、便携式诊疗床、心电监护仪、便携式呼吸机、便携式除颤仪、便携式负压吸引器以及单兵外科手术头灯等系列急救医疗设备;可以对伤员进行骨折固定、外伤清创包扎、生理参数监测及呼吸支持等医学急救处理。依托应急医学救援机动保障平台,还可为救治帐篷提供氧气和医疗用水供应,分别由平台上的4个40 L高压气瓶提供氧气和1台小型野战药用水机提供医疗用水[10-11]。充气式医学救治帐篷展开布局如图4、图5所示。

图4 充气式医学救治帐篷布局图

图5 充气式医学救治帐篷实景图

2.4 自动升降桅杆式照明系统

针对夜间作业的需求,该平台可提供照明系统。帐篷外作业空间照明采用自动升降式桅杆结构,其光源采用飞利浦石英卤素灯;专业化设计的主灯功率大、光照度强、照射范围广及射程远,具有手动远程控制和自动复位功能,操作使用方便,适合全天候工作。自动升降桅杆式照明系统,其设备控制线和电源线均固定在升降杆的内部,采用热启动触发,启动速度快,外形小巧,由4个1000 W的石英卤素灯组成,发光效率高、显色性好,每只灯的光通量可达20 000 lm,灯光覆盖面积达可达500~800 m2。气密性高,气动升降灯杆可以24 h不下降,升降平稳。系统的控制可以通过车载控制器、手持式控制器、无线遥控器控制组合或分开控制[8]。

2.5 氧气供应模块

为了满足伤病员的吸氧需求,保证医学救治的顺利开展,在应急医学救援机动保障平台内安装了氧气汇流排、氧气输送管路及氧气压力报警装置等[5]。使用4个40 L的氧气钢瓶进行氧气供应,可以通过氧气管与急救单元的移动式治疗带相连接,保障每个急救单元的氧气供应;同时也可以为急救单元的呼吸机提供稳定的氧气来源(如图6所示)。

图6 平台内氧气供应模块实景图

2.6 温度调节模块

应急医学救援机动保障平台主要依靠充气式救治帐篷开展应急医学救援工作,为了保证帐篷内有较为适宜的温度,提高救治伤病员环境的舒适度,在应急医学救援机动保障平台上配备车载空调和暖风机,并通过与帐篷相连的风道控制帐篷内的温度变化[3-5,11]。

2.7 急救药品耗材装备运输储存单元

应急医学救援机动保障平台按照标准配置可以携带200人(份)的急救药品与耗材以及展开8套急救单元所需的医疗设备。采用进口的物资箱组(美国派力肯1620箱组)用于储存药品与耗材,使用专业的仪器设备安全箱保存仪器设备(如图7所示)。

图7 医疗设备箱与药品耗材箱

表1 伤病员救治过程测试数据统计

在应急医学救援机动保障平台上的物资舱内,有专用的箱组固定架,保证平台在移动过程中箱组不易滑动,确保救援物资不会在运输过程中损坏[9-12](如图8所示)。

图8 物资箱组固定运输架

3 应急医学救援机动保障平台整体测试

3.1 测试方法

为检验应急医学救援机动保障平台的整体性能,组织专业的医学救援分队人员进行操作,对应急医学救援机动保障平台进行整体测试。将医疗救治帐篷分为A、B两组,每组为4个急救单元,通过大批量伤病员模拟救治,得到伤病员救治过程测试数据。

3.2 测试结果

经过对应急医学救援机动保障平台的实际操作演练,按照人员、物资齐备的情况下,展开2顶充气式救治帐篷,模拟开展对大批量伤病员(设定为200人)抢救工作[13-14]。根据数据统计分析,每小时平均可救治轻伤员50人,或者重伤员17人,平均每小时消耗药品耗材45人份;根据应急医学救援机动保障平台携带的保障物资数量,在伤员后送开展迅速的情况下,可以不间断持续工作≥4 h(见表1)。

3.3 存在问题

通过对应急医学救援机动保障平台的测试,从中发现了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①后续物资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14-16];②参与救援的人员在高工作强度下,需要定时进行轮换;③需要研发配套的便携式全过程伤员信息与物资消耗信息监测系统,便于数据统计管理;④需要为救援人员配备便携式通讯装置;⑤针对不同的救援人员,平时应加强操作训练,使其熟练掌握应急医学救援机动保障平台的使用,使其在救援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4 结论

应急医学救援机动保障平台通过系统化和模块化设计,充分利用平台车上的有限空间,综合集成各个功能模块,有效整合了各操作环节;依托充气式救治帐篷,开设多个急救单元,可基本实现应急医学救援要求机动、快速、安全及高效的目标,有效提高救援分队的应急医学救援能力。

[1]吴东,李鹏,刁天喜.外军应急医学救援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9):89-91.

[2]高鸿雁,陈俊国.医院应急医学救援模块化问题的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48(2):95-91.

[3]王东川.武警部队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探讨[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4):214-216.

[4]于宝国,武周炜,辛立民,等.武警方舱医院卫勤保障平台建设特点及应用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2, 33(12):77-78.

[5]武超,谭树林,张文昌,等.武警方舱医院制氧发电车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11):89-90,100.

[6]谭树林,刘亚军,孙景工.应急医学救援方舱医院装备研究进展[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9):78-79,85.

[7]种银宝,郎朗.在医学救援中医疗队所需医疗器械的配备与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08,5(10):14-16.

[8]温剑,樊毫军,侯世科.武警医疗救援方舱信息化系统集成的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3):76-78.

[9]高嵩,蒲卫,葛毅,等.应急医学救援药材装备建设的探讨[J].人民军医,2012,55(7):581-582.

[10]邬小军,吴敏,蒲卫,等.应急医学救援药材装备保障的探讨[J].人民军医,2012,55(7):585-586.

[11]程红群,吴乐山,陈文亮,等.军队医院的应急医学救援[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6,13(2):118-119.

[12]庞炜,于小迪,贾红兵,等.军队医院核化生应急医学救援现状与对策[J].人民军医,2014,57(3):237-238.

[13]张文昌,吴文娟,任旭东,等.核生化医学救援装备现状与发展[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9):84-86.

[14]刘静,郝艳华,吴群红,等.应急小分队现场医学救援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 2013,33(5):27-29.

[15]法云智,焦剑,马海泉,等.军队“三防”医学救援体系建设探讨[J].军事医学,2013,37(5)336-338,344.

[16]李巍,唐剑飞,张鹏,等.应急医学救援分队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6):56-59.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mobility support platform for emergency medical rescue

LI Wei, ZHANG Ge, ZHANG Peng, et al
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15,12(7)∶29-33.

Objective∶ To design and develop emergency medical rescue mobility support platform to emergencies. Method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 and orientation of the platform, determining the main technical indexes and taking the modular design of the platform. Mobility support for the whole platform adopts the model of vehicle and inflatable tent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echnology, integrated all sorts of emergency medical equipment and supplies needed for the rescue, form a normalized, systematic treatment process. Results∶ Emergency medical rescue the mobile platform can carry no less than 200 doses of on-site emergency drugs and consumable, expand 2 treatment inflatable tents, have 8 emergency units. Conclusion∶ The mobility support platform for emergency medical rescue overall design is reasonable, reached the predetermined technical index requirements, further improve the ability of emergency service.

Emergency medical rescue; Inflatable treatment tents; Contingency unit; Mobility support platform

1672-8270(2015)07-0029-05

R197.39

A

李巍,男,(1982- ),本科学历,工程师。解放军第307医院医学工程科,从事应急急救医疗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军事卫生装备的管理、维护与保养,以及放射治疗设备的维修与维护。

2014-11-17

①解放军第307医院医学工程科 北京 100071

猜你喜欢
充气式伤病员机动
一种手外科充气式垫手架的设计
某大型综合医疗救援船急救流程优化仿真研究
装载机动臂的疲劳寿命计算
12万亩机动地不再“流浪”
机动三轮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新形势下军人病区住院伤病员管理模式探讨
别开生面的充气式太空旅馆
双层充气式气动阻力锥力学特性分析
充气式返回舱气动热特性研究
针刺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