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瑞桥
摘 要 历史上出现了不少流芳百世的名医世家,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所展现的名医风范,所体现的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楷模形象,激励无数后来者投身医学。高等医学院校是培养祖国医学人才的主要阵地,应充分认识到千百年来名医风范的激励感化功能价值。
关键词 千古名医风范 现代教育 价值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114-02
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与病魔作斗争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治疗方法,形成了内涵丰厚的中医文化。尤其是历史上出现了不少流芳百世的名医世家,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他们的医学行为规范、对医学的无私奉献精神,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治疗,所展现的名医风范,所体现的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楷模形象,激励无数后来者投身医学。
在古代社会很长时间里,学医者地位低下,甚至“巫医乐师”并称。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摆脱愚昧与无知。越来越多的人破除迷信,相信医学,尊重医学,学医者的条件地位也逐渐得到改善与尊重。人们给了学医者以各种美誉,称赞医术高超为“妙手回春”“手到病除”;称赞医德高尚为“救命恩人”“再生父母”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出现了无数的为医学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如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他们以卓杰的人格魅力,高尚的名医风范,永垂青史,流芳百世。
名医风范,诠释的是“大医精诚”的丰富内涵,伟大的、有作为的受人尊敬爱戴的医学者应具备高超精湛的医术与高尚诚心诚意的医德。高等医学院校是培养祖国医学人才的主要阵地,应充分认识到千百年来名义风范的激励感化功能价值。
一、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孙思邈在《千金方·大医精诚》中指出学医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具体阐述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大医精诚”的医学理念。“人命之重,贵于千金”,学医者必须具有高超精湛的医术,“拯救天下含灵之苦”,能妙手回春,手到病除。同时,必须具有高尚的医德,能像菩萨一样普洒甘露到人间。神医华佗,懂得修身养性之数,精通多门经书。华佗精通外科,被称为中国医学的“外科鼻祖”。华佗也善于民间药方治疗,精通妇科、麻醉科,注重“五禽戏”保健法。华佗之所以能有高超的医术,与他博学钻研医学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华佗的“精通数经”,就不可能有华佗的多才多艺,就不可能有“神医华佗”的美誉。李时珍,自幼热爱医学,弃儒学医,钻研医学,潜心钻研前人医学成果。无论是远古的《黄帝内经》,还是元明医学名著,都一一知晓,并结合自身的理解,充实完善相关内容。同时博览群书,天文地理生物农学无所不通,无所不晓。这些都使李时珍具有丰厚扎实的医学功底,为创造《本草纲目》巨著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应积极学习前辈医学者的精神,热爱医学专业,奋发图强,勤奋钻研,广泛学习医学知识,精益求精,孜孜不倦,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对专业素质地修养。对医学绝对不能拥有马马虎虎、三心二意的态度,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具有丰厚的医学理论知识与高超的临床实践能力。学无止境,虚心进步,不断增强自身的医学能力与涵养。
二、淡泊名利 无私奉献
在古代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医学条件落后,地位低下。不少人追求的是光宗耀祖,功名利禄。甚至有的唯利是图,贪图富贵,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孙思邈在诠释“大医精诚”中指出,医生治病时应“安神定志,无欲无求”;不得过问“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通一等”“一心赴救”等。学医者应具有慈悲之心,心地纯洁,一心拯救天下百姓疾苦。华佗深处三国乱世,但他却是曹操的医疗侍者。奉承曹操,应是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华佗痛恨无恶不作的官僚,不慕富贵,弃官归隐,为黎民百姓解除疾苦。心中拯救的是天下百姓,而不是曹操一人,心胸宽广,海纳百川。李时珍被荐于朝,不求名利,最终弃官归乡。在一次洪水灾难肆虐、瘟疫蔓延、吞噬无数生命时,没有退缩,没有逃避,而是日夜忙碌,了解百姓病情,采取有效预防治疗措施,救百姓于水火中。李时珍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光辉形象永载史册。
学医者不仅需要有娴熟的医学技术能力,还需要有高尚的医德。学习医学前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要求现代的医学者能爱岗敬业,有一颗仁爱之心和责任心。仁者爱人,给病人以人性化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拒绝、抵制肮脏腐败的思想与行为,拥有一颗像菩萨一样的仁慈心灵,一心一意拯救天下含灵之苦。医学生应加强自身的敬业精神修养,应加强自身的高尚仁德情怀修养。拥有高尚的医德,必将会得到患者与家人的尊重与爱戴。
三、勇于实践 开拓创新
知识来源于实践。中医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劳动实践的经验总结。前人对医学的实践经验,需要去学习理解透,并能经得住实践的检验。不学习前人的智慧,就是盲目自大;但不懂得学以致用,就是如同“纸上谈兵”。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一方面是虚心学习前人、总结前人的医学药学文献;另一方面是实践检验知识,甚至亲自尝试药效。李时珍历经千险,跋山涉水,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访医求药。注重向民间农夫、民间郎中等不耻下问,虚心请教。没有李时珍的实践冒险精神,没有他向百姓虚心学习的精神,没有他的开拓创新精神,就不可能有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的诞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医学前辈身体力行,为我们展现了行医者的风范。医学生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博览群书,丰富知识,健全人格。同时,应注重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深化理解应用理论知识,不断地总结、发展与创新。勇于实践,总结实践,触类旁通,应用自如,不断地创新发展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责任编辑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