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时代的“三农”论述
——《中国农村的大变局》的观点和立场

2015-12-12 07:44张栋
团结 2015年3期
关键词:立场三农城乡

◎张栋

变革时代的“三农”论述
——《中国农村的大变局》的观点和立场

◎张栋

《中国农村的大变局》作者蔡永飞博士是民革中央“三农”委员会的副主任。作为长期从事“三农”研究的专家,他的调研足迹遍布全国许多乡村和城镇,在为民革中央执笔起草调研报告的同时,从2004年到2014年十年间在报刊上也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评论,这部著作正是这些思考和观点的集合,广泛涉及了“三农”各个层面的众多问题,组成了一幅我们这个时代的“三农”全景图。

这是一部具有鲜明议政性的“三农”论著。“三农”问题是一个庞大复杂的问题丛,在不同场域中论述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公共舆论场中的“三农”问题是一系列尖锐直观的社会热点问题,学界的“三农”问题则是产业经济、产权制度、治理结构等一系列专门领域的理论和分析。本书作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场域的“三农”论述,兼具二者特点,又有显著不同:相较舆论场,同样有鲜明的问题指向,但视角更加宏观,涉及范围更加广泛,也更加深入;相较学界,同样注重分析和理据,但却更强调实践性,更加追求可行性和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这也是一部很好读的著作。全书由一篇篇短论组成,每一篇的主题都明确而集中,言简意赅绝无拖沓粘连。尽管所涉问题宏观而重大,但书中行文始终平实生动绝无晦涩。作者很少使用专业术语和学术表达,总是以很接地气的语言娓娓说理,十分可亲。

变局的逻辑

变局是一个大词,普通的改革或者变化撑不起这个词。作者用“变局”来概括的,正是一种宏观的、大时间尺度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格局变迁。作

为一个后发国家,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工业化进程所依靠的一直是国家对农业剩余的汲取,以农业剩余来维持对工业的投资,农业补贴工业,农村服务城市,通过价格剪刀差和福利剪刀差使农村的资本和劳动力向城市单向流动,这曾经是我们国家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基本格局,但这种格局正在发生趋势性的根本逆转。

首先是工农关系的转变。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已经到了需要并且能够反哺和支持农业和农村的阶段,农业补贴工业变得不再现实也不再必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正在成为主流。这一转变集中体现在新农村建设的逐渐展开上。公共财政资源逐渐越来越多的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中,城乡之间户籍身份、福利和保障方面的差异逐步趋于消除。与之相对应的还有农村税费改革和农业补贴的推开,从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开始,到2006年《农业税条例》废止,原来专门向农民征收的种种税费基本被全部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国家开始对农村和农业进行不断强化的补贴。农村税费改革很难说对农村具有根本性的影响,但是税收到补贴的转变,却正好是这种工农关系转化的一种象征。

其次是城乡关系的转变。基于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当前大城市周边出现的逆城市化迹象,以及我国快速老龄化的人口格局,作者提出,城镇化进程中也存在着显著的逆城市化趋向,即城市居民流向农村居住。在目前的交通条件下,城市就业,郊区居住已经没有显著障碍,随着老龄化的加快,前所未有的庞大老龄人口也将带来巨大的康养需求,这些因素积蓄起了城乡格局变迁的巨大势能。尽管目前城乡之间的人口自由流动还存在户籍社保、土地制度等很多障碍,但城乡之间的藩篱正在慢慢被打破。在未来这种城乡人口双向流动格局真正确立时,也将意味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收入水平的趋同,城乡一体化真正完成,所谓“三农”问题也将不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的农村变局论实际跳出了具体问题,为“三农”的发展和演进提供了一个具有终极意义的观察角度。

问题意识

“三农”的筐里装的内容庞大芜杂,作者曾在一篇文章中列举“三农”的三个维度中可能包含的具体问题,清单长达半页。但作者随即指出这种长长的列举可能是不必要的,很多只是一些琐碎的问题,其中不少还只在具体的事件情境下才成为问题,而就“三农”的整体格局而言很难称为真问题。

那么,“三农”问题的主干是什么?作者通过自己的笔墨分布回答了这个问题。

首先是本书的第一部分“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转型”,这是“三农”问题的大局,也就是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在作者看来,这也是同一问题的两个面向。只有通过城镇化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让有意愿的农民脱农离农,才有农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才有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才有农村脱离相对贫困的可能。同样也基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才有了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本书第二部分是“伸张农民权利,实现身份平等”。“三农”问题的底子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之所以形成城乡二元结构,关键就在于农民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身份,以及附着农民身份上的权利不平等,所以作者旗帜鲜明地指出

“‘三农’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民权利问题”。

本书第三部分是“改革土地制度,维护农民权益”。发展经济学中一个著名的论断是“产权安排可以解释四分之三的经济发展现象”。土地的产权安排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农民财产权利实现,作出经济自由选择的关键,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土地的级差收益还是弥补国家对农民的历史亏欠,向农村和农民提供更好公共服务的关键财政来源。在这一部分中,作者着力讨论的就是如何才能使土地收益得到公平分配,如何合理公平把农民的土地权利还给农民。

本书的另一个主要部分是“改革县乡体制,创新城乡社会”。也就是县乡基层治理结构的问题。国家治理结构是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对象,不分城乡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农村资源十分短缺,社会矛盾相对尖锐的背景下,基层县乡治理改革就具有了突出的紧迫性。

农民立场

任何观点和意见总是有立场的,蔡永飞博士从不讳言这一点。他的立场从来都是站在农民一边的。在本书的行文中,读者可以经常看到作者的代入感,尤其是涉及对农民的歧视,涉及农民的权利不平等时,作者的笔触更会明显加上三分辛辣,透出一股隐隐的怒意。也正因此,这本书是一本有温度的书,是一本带着感情的书。

社会科学是要求立场中立的。但在参政议政的情境下却不同,任何建议或动议都是带着利益指向的,与其把立场隐没,貌似中立,不如摆明车马,开门见山。从这个角度上,这本书是真诚的,直白的,坦荡荡的。

农民长久以来都是中国人口的主体,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主要的贡献者和代价承受者,“三农”问题也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最核心问题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舆论场中来自农民立场的声音却最为稀薄,即使是关于“三农”的观点和论述也常常出自城市本位,强调的不是农民的权利和国家的投入责任,而是财政的需求、农民对工业品的消化,农民工的供给等等。在作者的所有论述中,一以贯之的立场,正是我们的舆论场中缺少的和需要的。

(张栋,民革中央宣传部干部/责编 卢淼)

猜你喜欢
立场三农城乡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武术研究的立场
扬 善
扬善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