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哲
摘 要: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有很多,主要从教师精心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和大量阅读历史材料这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历史教学;思维能力;问题;讨论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从这个要求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初中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那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精心设置课堂问题,唤醒学生的思维
在历史教学中精心设置课堂提问,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唤醒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思考。
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商鞅变法”一课后,笔者设置了如下的问题请学生思考:(1)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富强起到了巨大的作
用,但是,他个人并没有因为他的功劳而获得优越的地位和物质上的奖励,相反,他被处以车裂的极刑。你认为商鞅这样做值还是不值?为什么?(2)如果你是商鞅,你也能清楚地认识到变法成功一定会让秦国富国强兵,但是变法必定会触动旧贵族的利益,从
而遭受到这些旧贵族的记恨和打击报复,那么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3)请你评价一下商鞅这个历史人物。
问题的设置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思考,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同时也唤醒了自己的思维。
再如,学习八年级上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内容时,笔者和学生共同了解了关于新疆的地理位置以及资源等情况,以及朝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率兵进军新疆,之后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请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左宗棠的参谋,在阿古柏与俄国之间,你会建议左宗棠先与哪个开战?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答,更加清晰地理解了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又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会了从自己的角度去分析和学习历史。
二、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
课堂讨论是学生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教材中的内容和结论,很多都是“一家之言”,“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置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破除迷信,通过自己的思考,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在各抒己见的讨论过程中,教师再加以实时的引导和点拨,既能解决问题,又可以增长丰富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可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激发自己的思维。
在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的学习中,笔者提出了“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禁烟就不会有鸦片战争,这种说法对吗?”的讨论问题,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都陈述了自己的观点,最后给出如下答案:因为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也一定会爆发战争,但是战争的时间或许会推后几年。学生经过讨论后给出的解答说明学生认真地思考了历史事件,而且还能透过这些事件去思考历史的本质。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课时,笔者充分利用该课中的两个“动脑筋”题目,把这两个问题设计成讨论题:有人说,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这类讨论问题的设计,既富有挑战性,又具有辩论性,同时也具有开创性,往往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学生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会于无意中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思维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在历史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总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知识阅读,而且为学生列出了阅读书目,例如《上下五千年》《历史人物》《这个历史挺靠谱》《两次世界大战》等。阅读能使学生把对历史问题的思考从课堂带到课外,而且通过阅读不同的版本史料,学生也会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思考,在阅读中拓展他们的思维。
除了上述笔者提到的三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以外,还有许多方法值得我们去探究,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能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总结,一定能找到一些引发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学生思维的方法,如此,学生在历史科目的学习中不仅能获得有益的知识,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邹尚智.有效教学经典案例评析[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9.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