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走向西方应该注重文化融通

2015-12-11 21:44任娣伍先禄
科技资讯 2015年22期
关键词:西方文化对外传播中国文化

任娣 伍先禄

摘 要:目前,中西文化交流依然是中国文化的输入远大于输出。合理的中西跨文化交流应该是一个互补和互动的过程。我们要加大推动中国文化走向西方的力度,并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努力实现中西文化的融通。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因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中西方文化的共性与个性,要坚持有利于实现文化融通的文化对外传播原则,包括突出文化特色的原则和文化共性原则。坚持文化融通的传播原则是中国文化能够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中国文化 走出去 西方文化 文化融通 对外传播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a)-0181-02

对于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中国学者有很多的看法。季羡林先生曾提出 “东西文化互补论”。[1]现在很多学者也认同这一观点。但如何实现中西文化的互补,这种互补现在又是何种局面呢?只要我们观察一下中西文化贸易的近况,就会发现,与经济贸易截然不同的是,中国的文化贸易处于严重的贸易逆差状态。中西文化交流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局面,而且这种不平衡很可能还要延续下去。有学者预言:今后几十年内,中西文化交流依然是中国的输入远大于输出。[2]因此,中西文化要真正实现合理的互补互动局面,我们就要加大推动中国文化走向西方的力度,努力实现中西文化的融通目标。

1 中国文化应加快走向西方的步伐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文化自信: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21世纪文化发展的大趋势。21世纪是文化全球化的大发展时期。中华文化也必将融入这一世界化的文化发展浪潮中,并向世界全面展示自己的风采。

1.1 中国文化走向西方的必然性分析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让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的必然要求。目前,“中国威胁论”时常见诸欧美的报刊。“中国威胁论”的谬论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原因。除了一些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对中国的污蔑外,有些人是因为不了解中国文化有关。在世界各种文化中,中国文化是最强调“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国与国之间交往要“协和万邦”。就连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也主张以“和”为贵。在如何消灭的敌人的问题上,孙子提出了一个令人惊奇而神往的目标,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这里的全胜不是以消灭敌人为目标,而是迫使敌人屈从于我方意志而求得胜利,有时甚至使敌人心悦诚服地归顺和服从,达到双方皆大欢喜的局面。

1.2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可能性分析

中国文化能够走向世界是其自身的独特价值所决定的。中国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仅有没有中断的古代文明。这一事实本身就证明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和强大生命力。历史上,中国文化以她的博大精深赢得了世人的认可和称赞;今天,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力不断强盛,中国文化的魅力也更加绽放。当西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诸如环境污染、技术的异化等问题时,人们开始思考中国文化对世界未来发展的价值。1998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得主们在巴黎集会的宣言中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的孔子的智慧”。这是世界文化界对中国文化价值的高度肯定。因此,我们应该自信的推动中国文化走向西方,走向世界,让“孔子的智慧”泽被全球。[3]

2 要把握好中西方文化的共性与个性

根据文化传播规律,文化传播的强度和影响与距离有关。一般说来,两个民族相距越近,互相间的文化传播和借用也就越频繁,两种文化之问的相似处也就越多。相反,则相似点就少,相互间的传播面临的障碍就较多。成功的跨文化传播必须让传播者了解彼此文化的共性和个性。中西文化虽属于不同的文化圈,但彼此仍然有许多共性。

一是关爱他人的伦理思想。中国的儒家讲仁爱,佛家讲慈悲;而西方的基督教讲博爱。可见,中西文化均要求每个人在追求自己幸福的同时,必须尊重他人,爱护他人。孔子曰:“仁者爱人”。西方的基督教则倡导“爱人如己”,在施爱于他人中体验幸福的境界,才能有灵魂的安宁。《圣经》的旧约全书中的《约伯记》列出约伯的善举:“穷人求援,我总乐意帮助;孤儿求助,我就伸出援手。”

二是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中西文化中的谚语可以为证。中国传统文化價值观中也强调经世致用,反对空谈,“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美国人也说“行动胜于言语”。在价值观方面,美国的实用主义、英国的经验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经世致用在“务实”这一点是比较接近的。

三是追求幸福的人生目标。西方人注重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人的自然本性决定了人是趋利避害的,即人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追求快乐,避免痛苦。[4]

我国先秦儒家的孔、孟所提出的幸福观可归纳为道德、精神的快乐和普天下的共同快乐。“希腊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注重德行,强调需有德行才可得幸福的观点与我国儒家思想所主张的幸福观极为相近。

3 坚持中西文化融通的文化对外传播原则

对外传播中国文化需要我们坚持恰当的文化传播原则。

首先,在与他文化交流时,我们要遵循“突出文化特色”的原则。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的主要障碍是文化差异的问题。文化差异是文化对外传播的精彩内容,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因为各自的特点而丰富多彩。跨文化传播者交际者都希望了解这种差异,这是人类好奇心所决定的。但另一方面,文化差异又是跨文化交流的障碍。不同文化的交际主体可能因为不了解对方文化的差异、禁忌、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文化元素而造成文化冲突。因此,传播双方应该尊重异域文化,秉持文化平等的心态,而不是以文化中心主义的思维来看待对方文化的特点。

那么,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个性文化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呢?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是个性文化的传播,即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其特点带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其各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本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社会风尚,饮食文化,衣着装饰、音乐舞蹈,等等。在不引起文化冲突的前提下,这些文化是我们对外传播可以充分挖掘的内容。

二是科学知识的传播,它包括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绝大部分人文社会科学,是人类千百年来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中积累的智能的结晶。它是没有民族、没有阶级、没有国界的。这方面的内容,我们也有很大值得向世界推广的,比如:中医文化。近年来,中医走出去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据2012年7月19日国际在线消息,近日,澳大利亚卫生执业者管理局发布消息,从7月1号开始,澳大利亚对中医、中药师进行全国注册管理,这使得澳大利亚成为第一个以立法方式承认中医合法地位的西方国家。

三是价值观的对外传播。价值观包括世界观、道德规范、社会价值、意识形态、社会理想等。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中西文化的互补性对外传播中国文化价值观。

再次,要坚持突出文化共性的原则。文化共性是对外传播的基础。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作用,世界上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们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但由于人类有许多共同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如:人们都有衣、食、住、行和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的需求,都有家庭和社会关系,都有喜、怒、哀、乐,等情绪表达,等等。这样,不同民族之间在文化方面也必然存在着许多文化共性。所谓文化共性是指人类文化的共性。按照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我们寻找某类现象的共同的、统一的本质,应该从某类事物现象中去抽象。恩格斯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时,认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5]这就告诉我们。文化这一概念的本质也应该是人类全部文化的共性,是从全部人类文化中抽象出来的。人类文化的共性在于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根基: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6]

文化共性是对外传播的重要基础。关于这一点,国内许多跨文化传播研究专家都有比较一致的看法。主要观点有:汪信砚认为研究全球化中的价值认同有助于理解全球化中的价值冲突。[7]胡建提出了全球化视角下中西文化价值认同的内容。[8]马戎认为“我们首先需要承认中国与其他各国在文化方面客观上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同。”[9]为了达到跨文化传播的目的,有学者甚至建议构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共享价值问题。比如:张颐武认为我们的对外传播“如果不去考虑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接受度,中国的‘和氏璧可能只会被看做一块‘顽石”。可见,我们在对外传播自己的文化时,首先思考的问题应该是彼此文化的共性或者相近性。

总之,中国文化走向西方是两种完全不同文化的相遇。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化态度。这包括正确对待自己的文化,也包括正确对待西方的文化。我们要摒弃的是文化中心主义态度,要树立的是文化多元主义态度。因此,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向西方需要我们坚持文化包容的对外传播原则。只有这样,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才能实现从“走出去”到“走進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季羡林.季羡林文集(第6卷)[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2] 关世杰.试论二十一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5):50-58.

[3] 张丽霞.传统文化修养与跨文化交际[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2):71-72.

[4] 苗力田.古希腊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a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向延仲.简论文化的共性与个性[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12):133-134.

[7] 汪信砚.全球化中的价值认同与价值观冲突[J].哲学研究,2002(11):22-26.

[8] 胡建. 全球化视角下的中西文化之价值认同[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3,23(1):13-19.

[9] 马戎.跨文化对话需构建基本价值认同[J].人民论坛,2012(2):74-79.

猜你喜欢
西方文化对外传播中国文化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思路
新媒体时代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融入西方文化元素,助力初中英语教学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
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的影响研究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动漫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研究
浅析汉风壶与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