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归纳和演绎推理在“地球上的大气”教学中的应用

2015-12-11 22:04吕晓雷
人间 2015年23期
关键词:风带演绎推理环流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促进教学改革的关键,笔者认为应改变过去那种过于注重地理知识传承而导致学生机械学习、死记硬背地理知识的教学,应提倡那些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教学。归纳和演绎推理就是两种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广泛的推理方法,而且它们的运用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逻辑思维导图的构建和地理知识的迁移运用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将结合(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的教学浅谈归纳和演绎推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083-02

一、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概念界定

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若干零散的现象中推出一个一般规律,也就是从若干特殊现象中总结出一般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所谓演绎推理,就是把归纳推理得到的一般规律,再应用到现实中去,去推测其它未被考察过的同类对象的性质特点,它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过程。归纳和演绎推理不是独立的,而是先后次序确定、不可分割的两个阶段,如果没有归纳推理,那么就不可能有演绎推理。

教学是创造性劳动,它因人因材因时因地而变,从具体的教学环节来讲,运用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施教应相互渗透,灵活掌握,就一门课而言,有的章节可用归纳推理,有的章节也可用演绎推理,就一堂课来讲,归纳与演绎推理也可交叉运用。

二、归纳和演绎推理在“地球上的大气”教学中的应用

由冷热不均所引起的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式,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大气热力状况知识的运用,也是学生学习后面“气压带和风带”和“常见的天气系统”等知识的基础。其中“热力环流”原理就是一个一般的地理规律,教师可运用归纳推理施教,而后面“气压带和风带”和“常见的天气系统”等知识的教学可通过“热力环流原理”演绎得出。

(一)归纳总结“热力环流”原理。

首先通过教材“活动”中关于“观察烟雾在一端放着热水另一端放着冰块的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实验,使学生对“热力环流”原理形成感性认识。接着结合实验及学生的生活体验(如为什么夏天打开冰箱的门,看到“冷气”下沉,冬天烧开的热水热气上升?为什么制冷的空调一般放置在墙上,而取暖的暖气片一般放置在窗下?),启发学生归纳得出空气受热膨胀后密度减小就会上升,空气遇冷收缩后密度增大就会下沉。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做出“烟雾”垂直方向运动的模式图并讲解这一过程的形成原理,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当空气发生垂直运动后,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变化,受热上升地区上空因空气聚积,密度增大,形成相对高气压,冷却收缩下沉地区上空因空气密度减小,形成相对低气压,同理近地面也会形成气压差,空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这样就会形成水平方向上的空气流动。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共同形成大气的“热力环流”。

(二)“热力环流”原理的演绎推理。

根据前面对“热力环流”原理的归纳总结,学生已掌握“热力环流”原理这一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一原理进行演绎推理,具体推理如下:

1.常见的热力环流。

由冷热不均所引起的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在自然界中由局部受热不均所引起的热力环流还有很多,其中最为典型的有如下几种:其一,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引起的“海陆风”;其二,由于山谷山顶冷热不均所引起的“山谷风”;其三,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城郊之间出现温差进而引起的“城市风”等。以上三种风均和“热力环流”原理属同类对象,均可通过演绎推理得出。

2.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

虽然热力环流是局部小尺度的大气运动,而大气环流是全球性大尺度的大气运动,但大气环流同样也可作为热力环流原理的演绎推理,该过程主要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来完成的。

以北半球为例,假设地球不自转且表面均匀,由于赤道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能量多而北极地区较少,就会形成赤道地区和北极地区之间的“单圈环流”,同时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然后,进一步探究,假设地表均匀,若加入地球自转这一因素则“单圈环流”将被打破,赤道高空地区的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最终在30°N附近与等压线平行,不再向北流动,而是在30°N附近“堆积”下沉,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近地面空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这样便形成了赤道与30°N之间的低纬环流。在近地面,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流出的暖而轻的气流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出的冷而重的气流在60°N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被抬升,形成上升气流,致使60°N附近的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这样就形成了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南半球同样可用“热力环流”原理演绎得出)

伴随三圈环流的形成,相应的在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而且它们有不同的性质,有的湿热,有的冷干,根据它们的不同性质我们可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结合降水形成条件分析在某种气压带、风带或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特征。

上面所讲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是以太阳直射赤道为前提的,实际上,由于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每年都在有规律地南北移动,由此产生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另外,地球表面也是不均匀的,有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海陆之间存在热力性质差异,从而使呈

猜你喜欢
风带演绎推理环流
基于全三维动网格技术的变长径比间隙环流的研究
内环流控温技术应用实践与发展前景
与南亚高压相联的欧亚大陆-印度洋经向环流
观安顺黄果树瀑布(新韵)
带雨梨花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谜底大揭秘
例谈对小学生推理能力培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