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园园
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它表现不同民族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任何语言都无法脱离其文化而存在,而与此同时文化意识的表达又必须依附于语言形式而存在。探究一个国家及民族的特性,尤其是其民族心理意识时,必须结合其民族语言中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本文浅析了日本民族内外意识的产生根源、成因及其影响,并以日语中敬语为例浅谈内外意识在语言表达形式上的体现。
关键词 内外意识 语言表现 敬语表达 集团主义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11.070
Understanding of Japan Inner and Outer Consciousness
and Speech Manifestation Analysis
LI Yuanyuan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0)
Abstract 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culture. It shows the different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Any language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it.And at the same time,The expression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 must be attached to the form of language.We must be combined with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the national language if we want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sychological consciousness of a country and its people. This paper takes the Japanese honorific expressions as the center?to spy on the Inner and Outer consciousness of Japanese nationality.
Key words Inner and Outer Consciousness; speech manifestation; honorific expression; group ism
语言和文化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语言,因此,若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就不能很好地把握该国的语言。在异文化背景下,掌握好一门语言又有利于促进对语言背后所蕴含的该民族的国民心理的理解。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很多独特的语言现象都是日本人独特心理的表现。其中,日语的敬语表达就充分展示了日本国民的强烈的内外意识。
1 关于内外意识的理解
1.1 产生根源及原因
日本是一个脱离大陆,四面环水的岛国,当时由于科技和交通的落后,长期被孤立,很少与外面联系,日本自古以来也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于日本人来说,外面的世界是未知的,对外界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排斥心理。而且日本是单一民族、单一语言,更容易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群体。从而自然而然形成互相协助,重视集体的力量,这种意识一直延续至今。单一民族是日本的特征,也是日本人内外意识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集团意识与内外意识
首先,集团并非单单指人群,而是指某种意义上的互相依存的集合。集团意识一产生,进而产生集团。集团意识包括个人对集团在认识及思考心理上的行为。归根结底,包含了所有人在知识、情感、意志里的最根本的东西。
日本人因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集团意识更加强烈。个人是集团中的个人,个人的命运与集团的盛衰息息相关。回顾日本企业的发展史,从明治维新至今,大部分的企业实行家族式经营。家族与企业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家规和企业规章制度,即家族成员或公司职员一定要一心一意加入这个集团,成为一个大集体。通过这一途径,增强集团凝聚力。属于该集团的个人通过彼此间的认识,在公司内部形成内与外的意识,内部人相互熟知、和睦相处、同心协力,外部的人则成为疏远、对立、敬而远之的对象。总之,日本人的集团主义精神下产生的行为某种意义上具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依赖性和归属感。
1.3 内外意识的影响与作用
首先,内外意识产生对外排斥心理。例如,日本人在旅行时,特别是在海外旅行时,往往集体行动。购物时也常由导游引导一起去购物。而且,在美国居住也没有勇气与美国人交流。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害羞,更是由于对外的恐惧心理或是对外的排斥心理。只有处于集团中,才会感到较为强大的自信和依靠。日本人对外部事物比较冷淡,能依赖的只是朋友。例如,即使他国的人加入日本国籍,也不会得到日本人的承认,更不可能进入日本政坛。取得日本国籍的外国人由于文化背景、思考方式、生活习惯的不同,外国人还是被认为是外国人,并不能真正成为日本人所认为的本国人。
其次,对外来文化的选择。日本人学习外来文化时,明显地带有双重性格。对本民族有利的积极学习、精心改造,最后成为本民族独特的岛国文化,对本民族不利的则予以拒绝,抵制被同化的文化。日本文化通过对外来文化的选择和学习形成混合文化。从一万年前到西历纪元,日本的绳文文化时代,日本拥有独特的文化,从西历纪元到七世纪为止,先进的文化不断传入日本。日本人学习了唐文化,中国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中的“仁”,并认为忠最重要。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日本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也登上了文艺舞台。新势力小说的出现可以说是日本文坛的和洋结合的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文化极大地影响着日本文化。日本在移植美国文化的同时,在某些方面进行着“和化”。例如,日本民主与西方民主不同,在日本人的思想中,民主是指集团内部高度的凝聚力和共同一致的感情,这与美国认为的绝对的个人主义不同。
2 语言表达形式上的具体体现
“内”是以说话人为中心,包括与说话人关系亲密的人(孩子、兄弟、亲戚等),反之,则是与听者关系不亲密的人。由此可见,对日本人来说,“内”主要是指家人和组织内部的人等;“外”是指与自己本人无血缘关系的人和其他社会人、集团外部的人等。但是,这种内外区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也可能通过对话双方心理上的距离而改变,而且时间、立场的变化也可能导致这种关系发生变化。而敬语的使用则最典型的体现了这种意识及在不同场景、立场下的变化。
2.1体现公司内外的言语表达
在日本公司(职场),直接跟上级对话使用敬语是非常普遍的。如:「部長、出張用の車をすでに手配いたしました」、「明日、会議用の資料を準備しておりました」、「社長、お先に失礼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等等使用尊敬语、自谦语的场合较多,以表达作为下级的谦虚和对上级领导的尊敬。但是在与客户对话的过程中就涉及公司(集团)内外关系,客户将成为一致尊敬的对象,而对于公司内部的上司也因一律成为同一平等立场而改为使用自谦语。如客户询问本公司社长是否在时,用「社長はいまいらっしゃいません」这样的尊称来称呼社长是很失礼节的。此时,公司内部为“内”,外部称为“外”,在这种场合最好用自谦语回答「社長はただいま席をはずしております」以表示对客户的尊敬。
2.2体现关系亲疏的言语表达
在日本人的敬语观里,对关系亲近的人不使用敬语,而对关系不亲近的人及陌生人使用敬语,由与对方的亲疏关系来决定语言表现方式的不同。例如,在家庭内部,对于父母长辈等,一般较少是用尊敬语和自谦语,但有时依据各个家庭的传统习惯等会使用郑重礼貌用语以表示对长辈的尊重。但对于兄弟姐妹则使用较为随意的表达,称为「タメ口」。在与他人谈论家人时,一般不使用“お父さん”和“お母さん”,而称呼为“父”和“母”,但此“他人”一般限于较疏远关系。若“他人”为亲密的朋友的场合,也可称呼“内のお父さん”“内のお母さん”。由此可见,虽对“他人”提及家人时用到了尊敬语,但仍然考虑到“内”和“外”的关系,通过“内の”的表达又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自谦。可以说自古以来,日本人就明确地区分内与外,内外意识决定着日本人的思考方式、心理、语言表达方式,甚至是行为模式。敬语是为了表达对对方的敬意,无论是上下关系还是亲疏之分,都不能逃出内与外的框架。
3 结束语
日本社会有着强烈的内外意识,这种意识影响了日语的敬语表达形式,而敬语的各种表达也恰恰反映了日本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内外关系和集团主义思想。即文化背景影响了语言的形成与发展,而语言又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承载了文化内涵。学习外语时,只有理解了该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在文化背景下去领会语言的内在功能,才能更好地掌握该国语言,从而更好地运用该语言进行正确的人际交往。本文简要针对日本人的内外意识及其表现形式之一 ——敬语的表达为中心进行了窥探,而敬语中的男性及女性用语中所体现的不同性别在不同场合下的心理变化的差异也将作为今后的课题之一进行探究。
参考文献
[1] 程丽华.日本人的集团观念及成因初探[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1).
[2] 赵静.论日本人集团意识的成因[J].理论学习,2005(6).
[3] 赵淑玲.如日本人的内外意识与集团意识[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