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本科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15-12-10 20:45李桥李翠兰张晋京吴景贵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4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农业院校研究性学习

李桥 李翠兰 张晋京 吴景贵

摘要:本文通过对农业院校本科生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进行关联分析,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本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为农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本科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农业院校;本科生;研究性学习;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106-02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现代企业对本科生的学习、科技创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就业压力),特别是农业院校。这就迫使农业院校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全面提高本科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符合市场的要求。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想、态度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活动,从而使他们运用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在农业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符合教育改革的趋势。

一、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概述

1.研究性学习内涵和特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经过十多年学习已经养成了接受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而研究性学习是要学生养成主动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有:(1)学习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具有综合性,不是局限于课堂和书本,更多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为学生多元化学习提供了机会。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然后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还具有开放性,在遇到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2)学习过程具有体验性和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学生自我体验和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能力进行检验,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是很重要的。研究性学习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3)学习方法具有灵活性。研究性学习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采用灵活的方法来解决。(4)学习成果具有创造性。由于研究性学习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因此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是具有极大的创造性。

2.创新能力的内涵及特征。创新能力是运用运用新思维、提出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并研究出新技术、开发创造新成果。创新能力是人类特有的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主要特征有:(1)具有超前性。创新能力是运用超前的思维和理念在客观物质基础上进行的。(2)具有新颖性。是创新能力的主要特征。是在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3)具有目的性。创新不仅要解决“为什么”还要知道“有什么用,怎样才能产生优秀成果”。(4)具有实践性。创新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新规律、提出新方法和创造新产品。(5)具有高价值性。创新创造的利润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优秀的创新成果科研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

二、本科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关联分析

1.本科生研究性学习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第一,研究性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开发了学生思维空间,提高了其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并运用创新性思维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为培养创新能力打下基础。第二,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并为其提供培养创新能力的条件。学生要自己选择创新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分析、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创造学习机会,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第三,创新思维的形成需要一个自由、开放的创新环境,而研究型学习能为创新思维营造这样的学习氛围。另外,研究性学习还能使学校加强实验室、图书馆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因此,研究性学习能很好地促进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研究性学习的要求。第一,创新能力培养要求学生营造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环境。良好的研究环境是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很大程度上影响创新能力发展。研究性学习为学生科学研究设计情境。使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收集和分析信息,来实际体现创新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应付考试为目的,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在这样学习环境下,学生很容易主动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第二,创新能力培养要求在研究性学习中建立导师制。研究性学习的成效要通过科学研究成果来实现。老师申请科研项目,选拔具有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学生组成科研课题小组,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开展。在完成项目过程中,能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并调动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保证科研活动有效的开展。第三,创新能力培养要求在研究性学习中充分注重实践。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注重体验与实践的学习,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需要亲自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须充分注重实践与体验。本科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调研中,收集第一手资料,脚踏实地地稳步进行科学实验,不断锻炼自己的实践和动手能力。

三、如何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常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按以下流程实施:首先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存为基础,使其探究的动机与心向得到激活、激发,激活、激发的方法通常采取开设科普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通过这些方法先帮助学生将选题范围确定,然后对学生的选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制定研究计划;其次是根据制定的计划实施研究;再次是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处理,并撰写报告;最后是组织讨论小组,交流研讨研究成果。据此,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途径有以下五点:

第一,树立创新的教育观。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比较保守,而在我们所提出的研究性学习中,主要提倡的方法是动手去实践,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去体会,去学习,开发其自主性及创造的潜质,使学生的个性得以舒展。研究性学习要想得到有效的开展,需要取得教师、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的支持,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树立创新的教育观,同时还需要社会观念与制度随之相应地改变。我们要明确这样的观点:虽然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在学校教育中立竿见影,但只要我们坚持实施,循序渐进,最终的成果会使人们受益终生。

第二,培养问题意识。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更是创造的前提,人类所有的思维过程都对某一问题具有指向性,所有的发明创造也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经过一系列对解决问题途径的寻求,最终以问题的解决作为结束。问题意识指学生在认知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在研究性活动中起到定向的作用,其在人类的思维活动乃至认识活动过程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

第三,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后,他们的思维方式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他们会采取围绕为解决某一具体的局部的实际问题思考问题的思考方式来思考问题,这就需要对原有的知识、经验重新理解和建构,从而使解决问题的思路被广泛地启发、激活,原有的认知结构就会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任何思维活动的进行过程中都不免会遇到疑虑,学生遇到疑虑时,要想排解疑虑,查找收集相关资料,请教教师、专家是最自然不过的反应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以主动的形式获取了更多新的知识,开阔了视域。在为学生排解疑虑主动学习的这个过程中,他们运用一定的技术与手段,系统有序地整合所获取的各种零散的知识信息,整合后形成的知识结构是多维的、动态的,对创新思维的伸展和问题的解决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第四,发展创造性思维。研究表明,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我们要发展的研究性学习应处于一个开放性的情境中,这就要求思考问题的方式应该是细致周密、多个角度全方位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创新素质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核心之一,所以要培养创新能力,先要培养创造性思维是不可减免的重要环节之一。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先要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特性,方式上,我们可以通过顺向思维、逆向思维与多向思维等多种思维训练、培养、鼓励学生开阔思想、大胆创新,甚至异想天开。

第五,加强个性教育,塑造创新性人格。所谓创新,需要的就是一种不拘泥于传统,不盲从于权威,敢于提出质疑,不同寻常的新行为。它要求学生不墨守成规,敢于寻求变化,因此创造力甚至和人格因素是有一定的关联的。大量研究表明,高创造型人才的人格和个性特点往往较其他人更加独立,他们的特点表现为敢冒险、有决心、有恒心、毅力强等等。所以在研究性学习培养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让其创造性在一种宽松、民主的环境中得到尽情地舒展。同时,基于创新活动过程具有曲折性及不可预测性的特点,为避免半途而废的局面产生,要注重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品质,并鼓励学生在出现困难时多与人沟通合作,因为合作精神是创新精神的有力人格支持。

当然,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仅从研究性学习的角度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能不能切实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师的素质是关键。所以,当前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程度,增强其对新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水平是重中之重。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培养农业院校研究性学习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农业院校遥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创新能力培养:“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的一条红线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