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道德思想研究论文述评2000—2004

2015-12-10 13:52时名早李士金
关键词:述评朱熹

时名早 李士金

摘 要:2000年至2004年所发研究朱熹道德思想的论文,较20世纪90年代亦有进展。主要能结合现实经济社会研究朱子德育思想,并能进一步拓展朱子德育思想的研究空间,提升了朱子德育思想的研究境界。郭淑新文章联系现实社会经济生活,詹石窗、于国庆文章是第一篇研究朱子论述身心健康的论文,张品端文章把朱子的道德观与“家庭美德教育”联系起来,拓展朱子德育思想研究境界。

关键词:朱熹;道德思想;述评

中图分类号:B24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1-0058-03

进入21世纪,中国学术生态发生较大变化,此从朱子道德思想研究领域亦可窥见。论文数量明显增多,而论文质量并没有明显提高。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发表的朱子道德思想研究论文,最有成就的是温步腾文章[1]。该文明确提出朱子道德教育目的论、道德教育阶段论,论及朱子的五个德育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知行统一、提倡虚心、温故而知新。另有李越、司晓宏专论朱子《小学》中有关道德教育的思想原理和方法[2],方钦荣文章开始联系实际讨论朱子道德思想[3]。后半期有三篇论文在突破前人研究空间。这三篇论文是李玉梅的《从诠释学的理论重估朱熹的道德史观》[4],乐爱国、高令印的《朱熹的科技伦理思想》[5],徐刚的《朱熹环境伦理简论》[6]。因为学界前人在朱子道德目的、阶段、内容、方法诸多方面均有详细的讨论,涉及理气论、人性论、格物致知论很多方面,后学研究要有新意诚为不易。2000年到2004年这5年期间学界有关朱子道德思想研究有何进展?以下逐一加以述评。

陈凤在《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发表《简论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7]一文。文章大体是根据前人观点资料综合后成文,总体水平较好,所论朱子道德思想内容主要有:“明五伦”的道德教育目的,道德教育的三个阶段,注重知行合一践履法、教师指导与一定规范相结合和“博学”、“忠恕”、“内省”的道德修养法。全文层次清晰,观点平实可靠,文献资料丰富,语言表述流畅。最后的几点思考具有时代精神。

郭淑新在《理论与现代化》2000年第9期发表《朱熹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8]一文。文章以朱子的义理经济价值观为思想参考,给现代社会提供有益于健康经济行为之借鉴。文章第一部分谈“仁义为先”——从意识上唤起获之有道的自觉。对朱子论述义利关系的阐释把朱子的义利观庸俗化,朱子的义利观不是为了“一箭双雕”,更不是一种极高明的获利手段。第二部分论述朱子的“诚”、“信”伦理——古今一以贯之。所谈朱子的诚信思想,确实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者的目的是要联系实际说明朱子诚信观念的现代意义,论述符合朱子的本意,对于建设现代市场经济生活的道德伦理规范有积极意义。第三部分论述朱子“奢俭不失中”——治国安民之道。所论是朱子关于物质生活享受必须科学适中的思想。具体论及奢和俭的问题,朱子是阐释孔子的思想,就奢俭而言,宁可俭不可奢,最好是科学适度。本文联系实际论述极具时代意义;第四部分论述朱子的“正心诚意”——塑造理想人格。

作者是借用现代经济伦理的概念谈论朱子关于义利关系的学说。我们认为,“经济伦理”与“科技伦理”、“环境伦理”一样是从西方理论翻译过来的名词。研究朱子的经济伦理思想最好能够从他本人的语境来考察研究。经济伦理研究的本质目的是协调物质文明发展与人类心灵精神家园建设的关系,使得整个社会的精神生活充实、丰富、高雅,并促进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和谐健康发展。

本文重点不在旁征博引文献进行解说,而在于从朱子某些重要的伦理观念出发,联系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许多现象,作出针砭时弊的阐释,以供现代社会市场经济运行之参考。其中对于朱子原著的理解未必十分准确,但所揭示之本质含义则大体不错,所作联系实际之阐释确实很有针对性,很有思想启发意义。此篇文章作为朱子经济伦理思想之研究具有典型意义。

雷小波在《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发表《朱熹常规教育思想的现实启迪》[9]一文。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朱子道德教育的内容:一是从“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出发,把德育提到教育的首要地位,同时强调社会伦理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德育的基础;二是强调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道德教育,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践履道德行为;三是提倡“穷理”与“笃行”并重,注重从细微之处入手进行严格的道德行为训练。考察全文可知其论点和资料均未超出前人范围,但其综合前人资料以《朱熹常规教育思想的现实启迪》为题,观点平实,层次清晰,联系实际,资料丰富,论述合理,语言流畅,有传播朱子学术思想之意义。

黄钊在《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发表《朱熹以“存理灭欲”为特征的道德修养论述评》[10]一文。作者主要观点是:朱子的“存理灭欲”观是其道德修养的重要特征。认为学界受到左倾思想影响,批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很多,肯定其合理因素的著述几乎没有见到。此说反映了特殊时代学术气氛影响之深,证明理解朱子存天理、灭人欲理论之难。然从具体学界研究状况看,就朱子道德修养论研究言,关于朱子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已经受到很多学者的重视。张善成1983年发表的论文即认为:朱熹正是从人性论出发,通过论述道心人心,天理人欲的关系,确定了“存天理、去人欲”的道德修养原则。后来许多论文也都论及此点,并大体肯定其“合理因素”,所以不能说学界研究没有对朱子“存天理、灭人欲”理论的合理性加以探讨。本文集中论述此点,对朱子这一重要的理论进行研讨仍然具有学术意义。本文认为,朱子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在本质上与古代圣贤之道一脉相承。人们的道德修养不能不从“人伦之本”抓起。这一阐述有积极意义。文章引证朱子理欲观原著文字加以阐述亦符合朱子原意

本文第二部分探讨朱子“存理灭欲”论的基本方法与途径,论及“居敬”、“穷理”、“立志”、“笃行”几种主要方法,许多观点不超出前人范围,具体论述较好,引证资料亦为自己所择,观点正确,对朱子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理解较为切实。作者认为朱子的知行学说:对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践行,确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正确地践行”此观点有意义。文章能够把朱子的道德学说的目标和修身方法之关系作辩证的说明。本文第三部分关于评价朱熹“存理灭欲”论的几点思考,所叙述的南宋时代背景资料和观点亦有意义。细细考察文本可知,本文基本观点不出前人,甚至对于朱子天理人欲的局限之论述也不出前人范围。但能够集中论述朱子“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理论,综合前人所论之朱子道德修养方法,有一定的价值。

于民雄在《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发表《朱熹的“理”与道德理性》[11]一文。本文所引朱子原著较少,自己发挥较多,许多不符合朱子原意,只是自己按照现代的一些理论进行发挥。本文有时根据朱子原著文字阐释较好,不过,即使是理气所谓的逻辑先后也是相对的,是作为人的主体性的研究讨论需要,而不是绝对的在先,只是相对的在先,从根本上说,理气不分。既然不分,既然为一体,有何先后可言?朱子是站在人类社会思维经验的立场认识此“理”,并不意味着此理可以离开具体的事物而存在,所谓超越的“理”只是个体生命的意识存在,仍然是与气合一的。没有人的大脑的物质载体,即不可能存在意识之理。许多学者正是误解了朱子的这些话,以为朱子论理超越了具体的客观物质形态。

文中所论朱子之“理”的超越的永恒性只能是人大脑的意识存在,朱子说“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意思是:哪一天山河大地不存在了,也是此理之体现,物质性的山河大地不在了,那个存在和不存在的理还是在有意识的人的心中存在的,宇宙中若是有了形成新的山河大地的条件,山河大地还是会出现的,旧的山河大地陷了,其形式形状虽然没有了,然而其物质能量还是存在的,只是存在的方式不同而已,此中亦必有其理。当朱子探讨这些问题时,他的心中始终存在一个永恒的可以思考判断的人的生命意识。本文的阐述主要套用李泽厚关于朱子思想的论述,又把学界论文关于朱子思想的综合叙述之。

陈颖在《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发表《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模式研究》[12]一文。文中用了一个新的说法“模式研究”,其它内容“朱熹道德教育思想”和“当今道德教育的借鉴意义”均是前人研究很多的话题。文章的主要内容从小标题可一目了然:一是朱熹道德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二是“人性论”与人的道德发展模式;三是“明人伦”与圣贤人格的道德培养模式;四是“变化气质”与道德实践模式;五是“居敬持志”与道德修养模式。从所列标题可知,本文的所谓“模式”其实并无实在内容,只是在每一个具体论题上加上此字眼而已。文章大抵是根据前人的成果资料加以综合的研讨叙述,然其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语言流畅,论点平实,大体可观。

詹石窗、于国庆在《东南学术》2002年第6期发表《论朱熹的身心健康思想》[13]一文。这是第一篇研究朱子论述身心健康的论文。本文关于朱子身心健康思想的研究与朱子哲学思想密切相关,涉及生死观、性命论,顺道、持中、主静、宜时具体养生方法。所论朱子身心健康思想的现代意义对于现实社会中的人有启发作用。从总体看,本文的选题很有价值,因为以前尚无专门论述朱子身心健康思想的论文。所引朱子原著与论题也有一定的联系,但其阐释有时候与原文意思脱节,为了符合论文主旨,便牵强解析,硬作弥合。往往引用其它相关养生理论为之先导,然后把朱子原文作出与之符合的解说。总体看,本文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可以作为研究朱子身心健康思想的参考文献。

张品端在《韶关学报》2003年第2期发表《朱熹的道德观对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14]一文。文中论述比较实在具体,其论题把朱子的道德观与“家庭美德教育”联系起来,学界少有,有学术意义。本文现实性、时代性强,文章开头即结合中央精神研究朱子道德观,并着重研究朱子的家庭美德很有现实的启发价值。本文从孝道、修身之道和恕道等三个方面对朱子家庭美德观进行研讨,视角很独特。对朱子的孝道论述比较全面深入,所引文献能够说明朱子孝道不是对父母的绝对服从,这比一些论朱子孝道的片面观点好。

文章认为朱子道德修养很重视躬行实践。还把朱子的修身思想与建设和谐社会联系起来。此点前人早有论述,实际上是朱子关于政刑与德礼关系的学说。既是社会管理的大政方针问题,也是具体的管理方法问题。

本文还论及朱子恕道思想,其具体阐述尤其是联系实际生活的推论大体不错。本文最后云:朱熹道德思想也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比如朱熹以“爱亲”为“本”的家庭伦理思想,就存在着“为我之私”的局限。这个认识错误。朱子的“爱亲”为“本”的家庭伦理思想,与“为我之私”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对于圣贤之道的继承,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是仁之理,是科学的伦理道德思想,对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意义。

陈凤在《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3年第4期发表《略论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及现实启迪》[15]一文。本文与2000年发表的文章大致相同,但亦有两点差异:一是摘要有所变化,但实质还是一样的,不过是前文较详,后文简略;二是前文末没有参考文献,后文末加了6条参考文献。

上述所论朱子道德研究论文9篇。比较学界前人研究成果可知,本时期所发研究朱子道德思想的论文,较前亦有进展。郭淑新文章从朱子某些重要的伦理观念出发,联系现实社会经济生活,针砭时弊,揭示之本质含义,是30多年来学界研究朱子道德伦理思想领域难得之论文。詹石窗、于国庆的文章是第一篇研究朱子论述身心健康的论文,涉及生死观、性命论,顺道、持中、主静、宜时具体养生方法。虽然题目似与朱子道德思想无关,实质朱子道德修养即以身心健康为目的,故本文亦拓展了朱子道德思想研究的空间,很有学术价值。张品端文章把朱子的道德观与“家庭美德教育”联系起来,亦能拓展朱子德育思想研究境界,有学术意义。不难看出,朱子道德思想研究论文内容重复前人研究问题开始突出,能够较有新意者必然是在具体内容方面有所拓展,如经济伦理、身心健康、家庭美德,均为学界前人论文所未涉及者。重复前人论文内容,如朱子道德思想目的论、阶段论、方法论等,往往蜞能超越前人范围,实为应时文章,任务所迫,于学术进步无所补益。

参考文献:

〔1〕温步腾.简谈朱熹的道德教育[J].理论学习月刊,1990(4).

〔2〕李越,司晓宏.朱熹《小学》中的道德教育思想拾粹[J].唐都学刊,1991(2).

〔3〕方钦荣.学校德育方法:朱熹的几点启示[J].南方教育论坛,1993(3).

〔4〕李玉梅.从诠释学的理论重估朱熹的道德史观[J].学术研究,1995(6).

〔5〕乐爱国,高令印.朱熹的科技伦理思想[J].孔子研究,1998(3).

〔6〕徐刚.朱熹环境伦理简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6).

〔7〕陈凤.简论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0(4).

〔8〕郭淑新.朱熹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J].理论与现代化,2000(9).

〔9〕雷小波.朱熹常规教育思想的现实启迪[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10〕黄钊.朱熹以“存理灭欲”为特征的道德修养论述评[J].武汉大学学报,2001(5).

〔11〕于民雄.朱熹的“理”与道德理性[J].贵州社会科学,2002(4).

〔12〕陈颖.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模式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4).

〔13〕詹石窗,于国庆.论朱熹的身心健康思想[J].东南学术,2002(6).

〔14〕张品端.朱熹的道德观对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J].韶关学报,2003(2).

〔15〕陈凤.略论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及现实启迪[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3(4).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述评朱熹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关于法学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探析
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研究述评
论朱熹诗歌的冲雅之风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
“朱子深衣”与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