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本身就是学期比正常的大学本科教育要短,因此其主要是要尽量在短期内培养专业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而高职院校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设置就是是为了以专业服务发展能力为核心,围绕专业化人才培养为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4.203
0 前言
我国目前的教育事业也在追求改革,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也在其中。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如何更好的设置专业成为一个难题。以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为例就可以让我们更进一步地去思考。这与高职院校的目标以及功能设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1 浅谈专业课程设置的发展基础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
(1)浅谈专业课程设置的发展基础。对于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来说,其主要的应用范围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或者电子信息产业相关的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而对于我国祖国这样一个经济增长迅猛的国家来说,需要大量相关方面的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求。而这种人才属于高端技能型的专门人才,更多地需要的是具有丰富经验的技能型人才。而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大多都是专业技能型人才,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恰好满足要求,此外,高职院校的培养周期较短,可以满足大量的人才需求。此外高职院校对于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大都是与校企对接,能够使得学生实践时间大大地增加,以此增加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强调实践教育。
(2)浅谈专业课程设置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教育培养同样属于高等教育中的一环,因此它也可以培养出在制造行业的生产、建设、服务以及管理的岗位。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习中可以学到相当程度的理论知识,能够具有扎实的机电控制理论和方法。同时由于机电设备中的结构较为复杂同时还具有大量的零件。而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出了解以及掌握各种常用机电设备结构、内部零件乃至于整个机电设备机械制图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当然,上文所说在高职院校更重要的是对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人才经过学校的学习要能够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即能够对机电设备的故障进行诊断、维修等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更高级的人才培养目标则是在此基础上使得学生具备机电设备的原始安装、工作调试以及自动生产线相关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等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最终培养出能够适应集生产、建设、服务以及管理岗位为一体的高端专业技能型人才。
2 浅谈专业设置之后的建设内容
(1)浅谈人才系统培养制度的建立。专业设置之后要进行相关人才系统培养制度的建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人才的培养也不要拘泥于高职教育阶段,要促进中高职院校教育的相互沟通、融合。在中高职院校协调发展的同时,可以适当地为中职院校提供帮助,比如人才以及专业设备上的援助,这样为了将中职院校得到发展其实到最后也是为高职院校自己有好处。高职院校中可以与所援助的中职院校制定人才衔接培养计划,这样中职院校的优秀人才则可以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中,为将来学校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提供保障。而高职院校的帮助在此时就显得特别有意义,可以形成良性循环更加促进高职院校的人才发展。
(2)浅谈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践教育模式。对于建立“校中厂”来说,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可以建立符合其职业发展的机电设备维修服务站,最好是可以涵盖多种机电设备的服务站。而这些服务站的建立可以按照市场环境下的工厂那样,规划不同的区域,设置不同的工种,按照相关企业严格的操作要求来规范参加实训的学生。尽可能在这样的服务站中给学生以真实工厂的感觉,让他们更能提前进入角色,培养学生们的职业素养,这样可以保障他们以后进入真正工厂的工作岗位时相对来说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将适应的时间大大地缩短,增加自己的竞争力;此外对于“厂中校”来说,一般为校外的实习基地,这是学校与真实市场环境下的企业建立起相关的合作关系,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两者可以高度共享相关的资源,比如设备人才等。企业可以派具有优秀专业能力的人才来对进行实训的学生进行实践教授,而学校也可以将自己的优秀人才直接运输到相关的企业中,大大地减少了学生进入企业的繁琐过程。如此一来对于企业来说得到了优秀的人才;对于学校来说培养出了能力优秀的人才;对于学生自己来说也得到了实际的锻炼,并且有可能更早地步入职业生涯。
3 浅谈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亟需改革的措施
在高职院校中,对于像机电设备维修以及管理这样的专业来说,采取虚实结合的驱动模式、教学一体的进阶模式、真实场景的操作模式以及最后竞赛促进技能的教学模式可以全当面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形成互补的教学模式,可以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才的质量水平。学校以及相关企业可以共同建立相关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服务中心,这样双方都有参与可以避免许多的问题。例如上述“校中厂”、“厂中校”中,学校占据主导地位则会导致有时候学校所设置定的课程安排与实际情况有所冲突,有的学生想多多参加训练增加实践能力,但是学校有时候为了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可能会设置许多与本专业毫不相关的课程;而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则会导致企业会让学生的实践大大地增加,虽然这样可以一定程度地提升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但是企业毕竟是以逐利为本质,有可能有的企业过于压榨学生,对前来实训的学生安排的劳动强度过高。而两者共同建设则会使得双方在做出自己的决定后需要与企业方沟通,两者都同意之后才能够实施,使得学生们的利益得到动态的平衡,使得学生们的利益尽量得到保障;此外也可以建立模块区域化层层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操作是将机电设备不同领域的技术差异以及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层次高低要求,把专业知识技能划分为如普通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单一数控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整条生产线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等不同的区域,将不同能力的学生置于其中,可以让他们因材学习。
4 结语
对于高职院校“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笔者主要通过专业课程设置的发展基础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专业设置之后的建设内容以及更深一步地改革方面来进行论述。希冀能够使我国机电方面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数量得以增加。
参考文献:
[1]叶勇.高职院校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建设机制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3.
[2]高倩云.关于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的探索[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4.
作者简介:赵小飞(1985-),男, 教师,助教,主要从事:教学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