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晶体硅太阳电池关键工艺及产业化分析

2015-12-10 16:01陈雨晴葛海亮
山东工业技术 2015年24期
关键词:产业化

陈雨晴+葛海亮

摘 要:硅片切割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晶体硅太阳电池的不断改进,晶体硅太阳电池越来越薄,生产成本逐渐降低。本文以全球光伏发电的发展为出发点,阐述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分析超薄晶体硅太阳电池关键工艺和产业化,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为超薄晶体硅太阳电池产业化的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超薄电池;晶体硅太阳电池;产业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4.069

随着人们对气候水平的不断关注,带动了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光伏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得到迅猛的发展,在发达国家被广泛的开发,具有很大的潜力。晶体硅太阳电池在我国的市场占很大比例,成本逐渐降低,太阳能行业朝着平价上网的趋势发展,这一发展趋势的实现离不开降低生产成本及不断提升电池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以降低每峰瓦硅料的耗损料为出发点。在确保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尽量降低硅片的厚度,进而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

1 硅片切割技术

多线研磨液硅片切割技术是较为传统的切割技术,传统切割技术是以碳化硅和PEG为媒介切割硅片,这种切割方式会对硅片造成较大的损伤,导致传统的切割技术无法得到较薄的硅片,无法进行产业化生产。金刚线切割技术是最新的切割技术,这种技术对附有金刚石的金属线进行切割,水是在切割过程中常用的冷却剂。采用此种切割技术耗费较高,但是,使用方便、快捷,运营成本降低,金刚线切割技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青睐。PolyMax是由SiGen开发的一种新型技术,这种技术的使用开启了超薄硅片产量化的局面。PolyMax切割技术是在硅锭中注入离子束,经过撕裂,将其分割成为厚度一定的硅片。这样的方式降低了原料的使用量,并简化了工艺流程,减少了粘贴、切割、清洗等步骤。如果PolyMax切割可以进行产业化的生产,降低硅片的厚度和使用率,便可以实现成本的降低。理论上说,硅片越薄,企业的生产成本越低。但是,在进行切割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碎片,如何降低碎片率的问题摆在了企业的面前。事实表明,只有尽量减少制作的步骤,才能尽可能降低硅片的碎片率。

2 自动化生产

近些年来,受到国际经济市场的影响,部分国外光伏企业没能经受住考验,相继破产,但是,我国光伏企业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不大,主要是由于光伏行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我国的人力成本明显低于其他国家。当光伏产业中的超薄电池成为主要产品时,由于超薄硅片在生产的过程中容易受到破损,手工操作会加大硅片损坏的概率,所以,采用大量劳动力的生产方式已经对超薄硅片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未来太阳电池的制作将以生产全自动为主要方向。

3 电极制备

电极的制备是指网丝印刷和烧结的过程。电极制备使用的是减反射膜的太阳电池。首先,要在电池的反面刷上银浆,经过烘干后,刷上一层铝浆,再继续烘干,将电池的正面刷上银浆,将温度升高到800-880摄氏度左右的时候进行烧结,晶体硅光伏电池的正负极制作完成。

浆料的不断改进有利于太阳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当硅片的厚度不断下降时,浆料经过高温作用后的翘曲率较低。如果电池片的翘曲程度过高,不仅对电池的性能产生严重破坏,还会增加制作过程中的破碎率。

电池生产过程中已采用Ni/Cu/Ag等结构的前电极电镀和背面蒸镀铝工艺。在经过电镀和蒸镀铝过程后,只需要经过低温的退火过程,能与欧姆产生良好的接触,从而避免翘曲现象的发生。电镀和蒸镀铝技术的使用对电池的生产过程进行了简化,有效地降低了碎片率。电镀工艺因其制作成本低、工艺过程监督等优势成为企业研究的重点工艺,也是未来超薄晶体硅太阳电池制作发展的趋势。

4 电池结构改进

超薄电池的翘曲问题得以解决离不开对浆料的改进。我们需要利用先进的电池结构取代传统的电池结构。背面钝化的局域金属接触结构的背面反射器、背面钝化的性能较为优良,是未来电池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双面电池结构,由于不具备全铝背场结构,对解决硅片翘曲问题很有帮助。但是,在双面电池结构中,只有安装优良的反射器才能将光的透射程度降低。

5 制绒及后清洗工艺

当硅片的厚度小于100微米时,使用传统的碱制绒工艺会起到双面制绒的效果,当晶硅“金字塔”的高度为5微米时,双面“金字塔”的高度会达到10微米,会对超薄硅片造成一定的威胁,导致电池的碎片率增加。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应采用小绒面结构,也可使用单面碱制绒等新型工艺进行单面制绒。

现阶段,主要使用滚轮单面去背结流水线为后清洗设备,硅片的厚度有明确的要求,应控制在140-160微米,对于较薄硅片的产业化,使用单面化学湿法腐蚀去背结,会导致硅片边缘化受到侵蚀。当硅片的厚度过小时,硅片的韧性会得到充分体现,在后清洗的过程中,硅片会出现弯曲的现象,现有的设备难以去背结。所以,需要依据硅片的厚度对设备进行改进,从而更好地进行生产工作。

6 p-n结制作

通过热扩散、离子注入的方式可以完成p-n结制作,但是,热扩散法制结能够达到产业化生产目标。热扩散法制结是将V族杂质加入p型或者n型硅中,这个过程是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的。杂质元素会在加热的条件下通过扩散进入基体,温度不同导致杂质元素在基体中的分布不同,对电池的电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扩散需要在清洁的环境下进行。扩散所用的器材必须经过严格的清洁,要保证相关试剂的纯度符合标准。热扩散之后,硅片周围会产生扩散层。实现光转换必需的硅片光照面被称为前结。在接下来的工序中,要想办法将p-n结及扩散层去除。

硅片切割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晶体硅太阳电池的不断改进,晶体硅太阳电池越来越薄,太阳电池的生产成本逐渐降低。通过对晶体硅太阳电池关键工艺的分析描述,并提出产业化的想法,希望能为超薄晶体硅太阳电池关键工艺及产业化的发展指明方向,更好地发挥出太阳电池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谋取更大的福利。

参考文献:

[1]刘家敬.超薄晶体硅太阳电池关键工艺及产业化研究[J].太阳能,2013,10(06):16-17.

[2]杨灼坚.n型晶体硅太阳电池最新研究进展的分析与评估[J].材料导报,2010,15(15):32-33.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业化
经受市场考验,汉服步入产业化进程
灵山县茶叶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大同县黄花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浅析我国建筑工业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构建林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吕梁市杂粮产业经济发展研究
论国产青春片的青春消费与怀旧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