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在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中的引领作用研究

2015-12-10 19:56汤姿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4期
关键词:引领作用创意产业文化旅游

汤姿

摘要:高等学校在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各部门协同创新的机制不完善等制约因素。因此,高等学校要从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加快产学研合作、提升文化底蕴、加强协同创新等方面入手,为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关键词: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高等学校;引领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210-02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相融合的产物,是在旅游的基础上添加文化和创意元素而形成的一种产业形态。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是典型的“大脑”产业,增长模式由依赖扩大规模、消耗资源转向为内生增值。在这种经济增长模式下,导致了对创意人才的巨大需求。这为高等学校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作为重要的知识思想库与文化资源聚集地,高等学校应积极与当地政府、旅游部门合作,发挥引领当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因此,高等学校要更新人才培养目标,强化专业特色,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使学校发展方向与经济社会需求相一致,着眼于寻求适合我国现阶段文化创意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为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高等学校在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中的作用

1.引领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高等学校汇聚了大批科技、文化人才,既承担着文化育人的责任,又肩负着文化创新的重担。同时,高等学校拥有资料室、图书馆与世界知名数据库联网的知识平台,可以掌握全球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沿知识。因此,高等学校不仅是培养创意人才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智力密集型的文化资源聚集地,这就决定了高等学校应当走在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前列,引领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

2.服务于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创新。高等学校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功能,而培养人才是其核心职能。高等学校是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因此,高等学校在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为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保证。高等学校要切实承担起培育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职责,培养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中的各类人才,为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输送优秀的后备军。

3.推动地方经济和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在与当地文化长期融合过程中,高等学校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性风格。在区域历史、文化、地理、旅游、民俗等研究方面,地方高校具有较大的优势。同时,高等学校是当地教育、人才、文化、技术、信息中心,拥有丰富而完善的文化智力资源。高等学校应当积极与政府旅游部门、文化部门合作,加强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双向互动,推动当地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当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高等学校引领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制约因素

1.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长期以来,高等学校旅游学科只注重对学生旅游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快速融入旅游工作实践中。同时,许多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注重教学内容的统一性,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此外,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虽然一些高校非常重视就业教育,但仍普遍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

2.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而高等学校也肩负着文化培育和传播的重任。但在高度集中的一元化体制下,高等学校只满足于对现实问题的单一价值思考,缺乏对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传承和产业化发展的学术理念与科研氛围。许多高校师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理解肤浅,特别是对地方文化知之甚少。由于忽视地方传统文化产业的研究与开发,高等学校对文化创意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的观念淡薄,逐渐失却了传统文化弘扬和创新的活力。

3.各部门协同创新的机制不完善。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涉及到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教育、科技、文化等相互分割的管理体系,使得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资源配置难以得到优化。同时,由于合作各方在信息沟通方面存在偏差,导致高等学校的研究成果与文化企业的实际需要产生歧义,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等学校在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进一步深入。此外,高等学校与其他部门在产业合作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各方诚信合作机制等还待完善。

三、高等学校引领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1.以创造力为核心,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在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下,高等学校要根据学科专业、市场需求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将创意思维、原创精神、创造能力纳入到人才培养目标中,培养一批不仅掌握旅游专业知识,而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技能人才。作为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创意人才是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中的生产者、策划者、营销者和管理者。因此,文化创意旅游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有创意、能策划、懂营销、会管理的复合型旅游人才。

2.强调创意思维与实践能力,改革课程教学。根据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需求状况,高等学校要以知识、素质、能力和实践为主线,构建旅游知识学习、文化素质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创意旅游实践四大模块的课程体系,满足多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旅游专业课程设置方面,除了旅游专业知识外,还要兼顾管理学、经济学、营销学、社会学、人文学、艺术学等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为学生提供宽厚的学科基础。在文化素质提升上,通过设置旅游文化的相关课程,达到培育优秀传统文化、反映地方特色文化、引进国际先进文化的目的。在创新能力培养上,组织开展以创造能力培养为主的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旅游设计竞赛和展览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在创意旅游实践环节,除了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外,还要充分利用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和创意实验中心,促进学生开拓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endprint

3.积累创意经验,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根据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实际,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和创意能力水平,形成具有创造、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师资队伍。同时,要鼓励、支持和委派骨干教师到旅游景区、旅行社和高星级饭店进行实习、考察、培训等,积累创意经验。此外,还可聘请、吸纳旅游行业、文化创意企业中的策划人员、管理人员、销售人员、技术骨干等,担任兼职教师或者举办专题讲座,充分利用他们的创意开发、项目策划、经营管理等方面实践经验丰富、信息最前沿的优势,促进高等学校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4.加快产学研合作的步伐,参与文化创意旅游企业实践。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北京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已建立了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或创意基地,在学生培养、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成效,为高等学校引领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其他高校可以参照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高校的学科、人才、信息、学术环境等优势,成立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研究基地,整合相关学科的研发力量,协同创新,提升创意创新研发能力,与当地旅游企业积极联合,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合理布局及科研开发的良性循环。此外,高校教师也可以参与旅游企业创意实践,通过挂职、担任顾问、共同研发旅游项目等,直接给予创意人才的支持。

5.提升文化底蕴,培育学生文化创意精神。文化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吸引力的大小,往往与其蕴含的历史事件、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等密切相关。因此,文化创意旅游人才除要掌握很强的专业技能外,还要对我国及地方的历史、民俗、社会、文化知识等有深刻的理解。高等学校不仅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反映地方特色文化,成为地方文化中心和辐射源,进而带动区域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同时,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的探索精神,使其成为思想活跃、熟悉本土文化和国际先进文化的群体,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创意精神。

6.加强协同创新,寻求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是我国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各级政府及旅游部门应予以规划引导和政策助推。政府部门应积极扶持高等学校建立文化创意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加大对紧缺人才的政策和经费倾斜。同时,引导培训基地与科技、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及与旅游行业、旅游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完善高等学校与旅游企业合作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各方诚信合作机制等。此外,鼓励高校教师及自主创业的学生团队创建文化创意旅游企业,并提供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健全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黄书生,程坚,练缤艳.应对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建设[J].职教论坛,2012,(33):67-69.

[2]张济荣.振兴文化产业视域下的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10,(7):15-16.

[3]杨胡列.山西高校带动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11):111-113.

[4]朱云.基于融合理念的文化产业产学研合作战略[J].教育与职业,2010,(30):29-30.

[5]张玉蓉,樊信友,郑涛.创意旅游视域下高校旅游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S5):60-62.endprint

猜你喜欢
引领作用创意产业文化旅游
作为一名藏区小学教师要以师德教好学生
艺术设计在赣州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体现
贵州省文化旅游创意发展态势评价
凤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研究
创意产业视阈下加强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对策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设计艺术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关系分析
幼儿园教学管理人员在“园本教研”中的引领作用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引领要扎实发展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