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菲菲
摘要:本文参照欧盟等对核心素养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从自主行动、互动地使用工具和在社会异质群体中互动等三个方面,建构了独立学院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内容要求。并在分析独立学院学生的素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独立学院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033-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对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提出了要求。在我国提出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就是在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问题。
十多年来,我国独立学院的迅猛发展,使独立学院学生在大学生中的比例不断加大。“将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独立学院教育工作者必须回答好的问题。笔者认为,加强独立学院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独立学院教育应该高度重视且认真实施的教育目标。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素养现状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你的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他的兴趣爱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研究独立学院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同样必须了解学生的素养现状。
(一)时代感增强,责任意识薄
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具有追求时尚、渴望进取的强烈欲望,他们经常会讨论和关注时事政治,对社会热点问题有很强的好奇心,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弊端非常反感,对国家知识、历史地理、法律道德知识方面了解较多。但独立学院的学生对公民权利的了解总体强于对公民义务的了解。有的学生我行我素,唯我独尊;有的学生生活上追求奢侈,盲目攀比;有的在涉及到公民行为方面(如遵纪守法、遵守公德、文明礼让等)认识模糊。这些现象反映出一部分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淡薄。
(二)求知欲望强,自主学习能力弱
多数独立学院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弱,这些学生高中阶段在学习文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上就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在高考中发挥不太正常。刚进入高校时,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都想通过努力学习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但他们虽然暂时“想学”,仍缺乏“能学”、“会学”的技能;加之独立学院大部分教师依旧采取的是传统的“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多数是在被动的接受,许多学生的学习不具有计划性,不懂得主动学习,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这样的学习状态严重损害和压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三)社会参与性强,自律能力弱
独立院校的大多数学生主观意识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有着强烈的活动参与意识,对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送教支教、扶贫帮困等公益活动具有强烈的热情。但由于绝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在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很少经受过艰苦生活的历练,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于形成时期。一部分学生是非观念模糊,自律能力缺乏,如课堂纪律松散(迟到、早退、旷课等),考试作弊,不能很好地处理同学关系,在奖学金、表彰、毕业推荐材料中弄虚作假等。
我们还发现,当独立学院的学生发现他们所面对的大学环境和生活与他们想象中的完美和富有浪漫情趣的大学生活不一致时,当他们发现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的习惯、行为、语言和思维方式与自己存在差异时,容易造成思想封闭与心理障碍,在这种情况下,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自律能力的不足,表现得更为突出。
(四)自我意识强,自信心弱
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我意识比较强,他们不仅关注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且也会要求他人尊重其价值理念。他们个体意识强,表现为不轻信他人、不盲目从权从上,他们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学习和思维方式、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的倾向。他们对学校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各种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希望从中能够得到锻炼和发展的机会。但独立学院的学生的高考失利在他们心理上产生的阴影顽固地存在着,使他们在学习、工作和与他人交往中,表现出强烈的不信心,不能产生良好的自我效能和正确的归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发展。
二、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义
20世纪中叶,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加剧,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教育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培养具有21世纪核心素养的人才,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为此,2010年欧盟理事会与欧盟委员会联合发布了题为“面向变化中的世界的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es for a Changing World)”的报告。面对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以及学生能力无法适应社会的现实情况,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总体目标。
学生的核心素养的价值追求是:使全体公民具备终身学习力,从而在全球化浪潮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中,能够实现个人成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理想,其特点是统筹了个人、社会和工具(技术)三个方面的目标与追求(见图1)。在个人的自我实现与发展方面,核心素养为人们追求个人生活目标提供支持,为个人兴趣、梦想及终身学习的愿望提供动力;在社会生活方面,核心素养满足每个人建立公民身份、行使公民权利、积极融入社会的需要;在互动使用工具(技术)方面,核心素养使每个人都能使用工具获取和表述信息,具备在劳动市场上找到一份合适工作的能力,为提高在知识经济中的全球竞争力提供保障。
首先,学生核心素养期望回答:作为一个地球村的公民,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社会中能够享受生活,能够在社会群体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体现个体的生命价值,同时能够应对日新月异的科学和技术发展时所需要的基本素养。一个人的核心素养是使其拥有良好的、成功的生活的基本保障。这种成功的生活具体表现是:理解和适应自我和自身所处的世界,能有效地与社会环境成功互动,与他人具有亲密的关系,拥有享受生活的喜悦感和自身价值成就感。endprint
其次,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内容的丰富性、行为的可观测性和动态发展性的特点。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能够包容和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具备顺利开展工作的能力。核心素养离不开知识和能力,但比知识与能力内涵更丰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集合。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生自觉的行动和情境导向,其获得是一个持续的、终身的学习过程,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受学校、家庭、同伴、工作、政治信仰和文化生活等的影响。因此,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不仅仅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它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支撑。
第三,学生的核心素养内涵以个人的成功生活和社会的良好运行为先决条件,是以促进成功生活和健全社会的发展为目标的。它包括互动地使用工具、自主行动和在社会异质团体中互动三大方面(见表1)。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
三、独立学院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独立学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主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使用学习方法、监控和调节学习过程、评价和反思学习结果的过程。
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需要独立学院把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看成是现代高等教育的目标而不只是一种过程或手段。要将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主动、交互的探索研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改变“应试教育”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明确大学阶段不是为分数、为文凭而学,而是为生存、为发展、为完善而学,确立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
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三个转变:一是学习观念的转变。在中学学习阶段,学生的主要学习目标是高考,教师主要的教学方式是“精讲多练”。而大学生学习基本上是教师上完课就走,讲课速度快,讲授内容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适应大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多样的学习方式,特别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主动的学习。教师要像科学家思考和解决问题那样进行学习,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将课堂学习与科学研究、生产生活联系起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二是转变学习内容选择主体。目前我国大多数独立学院都对过去单一的必修课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了学分制,这为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提供了制度保障。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学习的课程和课堂学习内容。三是转变学习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知识、锻炼能力。例如,通过研究性学习、师生互动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在实验室、计算机室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利用网络、图书馆等信息平台,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获取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理解、应用信息的能力;通过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
(二)培养独立学院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培养和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个人与社会的交往素养,是社会对新型人才素质的需要,也是独立学院的学生培养目标之一。培养独立学院学生在社会异质中的互动素养,一是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如军事训练、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文学沙龙、刊报社团等。在这些活动中,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学习和活动中与每个成员融为一体,建立互信、相让、和谐的关系,然后适应群体环境,在学习和活动中体验过程、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和提升能力。在社会性群体活动中,他们获得的不仅是生活知识和科学知识,而且还有一种全新的思想意识、宝贵的友谊和集体观念。二是要不断提升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自信心。要鼓励他们尝试着去参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增强自信、发现自我的价值并能体会成功的乐趣。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如参与社会活动的坚持力,为实现目标不断克服困难、忍受挫折的意志力,为成功应对社会变化的信心等,这些都是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必备的心理条件。三是要让大学生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学会交往的规则。在这方面教师的为人师表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良好的敬业精神,对学生的真诚爱护和帮助,对待同事的态度,对别人的评价方式,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会使学生学会特定的社会规则、尊重与宽容他人、多为他人着想、主动询问、耐心倾听等良好的交往道德。
参考文献:
[1]辛涛,等.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1.
[2]钱敏,黎琴.大学生学习自主性评价维度构想[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3):37-40.
[3]顾明远.素质教育的实施与运行[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endprint